郭莉莉
(福建省晉江市第六實驗小學 福建 晉江 362200)
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人才的綜合素養要求在不斷提升,相應需要教育不斷適應社會對人才能力的需求,優化教學模式,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語言表達和語言思維,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實踐,積極探究有效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自主探究、創新能力,為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1.1 較好的閱讀理解能力。在小學語文中,閱讀能力是一項重要能力內容。要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需要教師首先要關注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包括對課文字詞語句的認知、理解、思考、分析、鑒賞及情感遷移表達等方面的能力,需要教師借助具體教學訓練,強化學生對語言的感知敏感力,激發其閱讀興趣,使其養成主動思考和深究文章內涵的習慣。
1.2 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學習重要的能力在于對語言的運用和表達能力,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準確理解語言的內涵,并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和語言積累,通過口頭或書面語言形式表達所見、所聞及所感,這種對語言的運用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有著重要促進作用。需要教師圍繞核心素養能力,注重培養學生語言運用技巧,使其在語言運用中能夠說得好、寫得好,更自如地運用語言表達自我感知。
1.3 思維發散及拓展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語文發散思維及拓展能力非常重要。良好的發散思維,有助于學生在語文學習閱讀理解中,能夠深刻解析閱讀內容,并由于運用所感知到的知識、情感等形成創新思考,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教學中需要教師轉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營造輕松活躍的教學氛圍,在開放式、探究式中不斷優化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拓展能力。
2.1 明確語文閱讀教學目標?;诤诵乃仞B理念下,為了使課堂教學采取有效措施并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需要教師在課前對閱讀教學內容進行深入解析,以有針對性強化學生各項能力訓練。為了提高學生基本的掌握語言運用能力,使其閱讀學習中深刻理解并掌握我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并對其中的語言特色、創作風格、民俗文化、民族情感等進行探究性思考,感悟其精髓,并能夠自學地加以運用,有效提升自身學習能力及知識的遷移能力。如,在《觀潮》一課的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確定本課學習中,學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識點,通過學習本課需要提高學生哪些語言能力。在課文中,作者用生動、簡明的語言及多樣的修辭方法為我們描繪出錢塘潮壯觀豪邁的雄渾氣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先指導學生掌握生詞的讀音書寫,使其掌握其意義、詞性及造句,在此基礎上,能夠模仿一些簡單的句子進行仿寫,提高學生的語言感知和基本運用技巧[1]。
2.2 強化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有效的閱讀教學實踐有助于學生形成嚴謹的語言體系,提高其對語言的運用、表達、思維能力[2]。特別要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掌握基本閱讀技巧,并能夠運用技巧去閱讀、思考、模仿寫作及知識遷移,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如,同樣在《觀潮》閱讀教學中,針對全文對大自然壯觀景觀的描寫,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將教學重點僅關注于人文內容,更加啟發學生懂得如何品味其中對語言的運用、以及借景抒情的方式,從中對課文形成深層次的感悟。實施教學中,可先要求學生自主閱讀并了解文章結構,就閱讀理解和體會展開交流,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走大戶外,多觀察,并模仿文中的寫作手法進行創作,提高其寫作能力。
2.3 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習慣。語文是一門內容涵蓋豐富且在生活中有著廣泛應用的基礎性學科。優質高效的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自主閱讀積極性。教師可在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等手段輔助教學,以更為生動直觀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使學生更深入地領會和感知文章意境和主題。如,在《火燒云》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生動壯美的火燒云景象,再組織學生就自己的所見所感進行探討,并進行模擬寫作,使學生在掌握寫作技巧的同時,懂得從多角度掌握閱讀技巧。
綜上所棕,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指導學生掌握基本內容的同時,有針對性提高學生閱讀理解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并通過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和遷移能力,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