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內蒙古醫科大學體育教學部
《運動解剖學》是體育教師必修的一門基礎理論知識,通過熟練的了解和掌握《運動解剖學》的知識內容,體育教師能夠更加合理的安排課堂內容,解析技術動作,幫助學生充分預防運動損傷,因此每位體育教師都應當對運動解剖學具有充分的知識儲備。同樣,《人體解剖學》是醫學生學習醫學課程必修的基礎課,體育課程中的運動解剖正是人體解剖中的基礎知識,那么,在醫學院校體育課程中加入解剖知識從而在各種技術動作的實踐運用中提高醫學生解剖思維,在運動中提高醫學興趣是非常有效的一種體育教學形式。
醫學院校一直以來都是高等院校的重要成員,但是因為其培養人才的特殊性使其與其他普通院校還是有所不同。由于醫學生的專業特殊性與職業特殊性,針對醫學院校醫學生的體育教學改革始終在探索與進行。眾所周知,解剖課程是醫學生的入門必修課,體育運動與人體解剖結構息息相關,運動與解剖密不可分,通過了解人體解剖知識,可以從根本結構上提高運動的質量及效果,減少運動對人體的傷害,并且充分達到運動強身健體的效果。通過二者之間不可分割的聯系將醫學生體育課程與解剖知識融會貫通,就成了醫學院校體育課程教學的一種新思想。作者通過實地調查走訪和在各高校進行網絡平臺小問卷調查的方式,發現當前在醫學院校里或者說醫學生的體育課程目標存在一些問題,除了傳統體育課程的意義如:鍛煉學生身體、增強體質、傳授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技術,對學生進行思想和道德品質的教育等,還缺少了醫學院校應該有的體育教學特色。很多醫學院校的領導層面能夠意識到醫學生與普通大學生的差別,但是仍然在體育課程中延用的是傳統體育教學模式,這使得高校體育課程的“體育教學目標”與現代高校所秉承的“就業目標”及“人才培養方向”沒有形成根本聯系。醫學院校應該以培養實踐型人才為教學重點,學生畢業以后大多數都是在醫院等醫學相關領域從事工作,所以,醫學院校的體育課程應該以培養學生強大的職業素養和過硬的身體素質為目的。可是就目前現狀來看,大多數醫學院校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并沒有將醫學生的職業特殊性考慮其中,教學模式仍待改進。
通過網上調查問卷的形式調查發現,半數以上的醫學專業學生在大三階段正式學習專業知識時對基礎解剖學課程的掌握仍然沒有信心,甚至缺乏興趣,最基礎的解剖知識也是一知半解。而當調查學生在大一、大二最喜歡的課程時體育課占比最高。那么如何在醫學院校體育課程中促進醫學生解剖思維,提高醫學生醫學興趣就成了一個值得思考的教學模式。經過調查發現,在我國的醫學院校教育過程中,普遍專業的醫學生學制為5年制,而很多院校只在教育的初級階段開展體育課程,比如臨床專業的一、二年級,在后期三年就會安排醫院實習課程而忽略體育課程,體育課程內容也是以單一傳統體育教學內容為主,如單一進行籃球,排球等體育運動,教師很少會向學生普及各項運動與身體各部位的解剖關系。而這就體現出醫學院校體育教學內容與高校教學目標的不協調性。在體育課內容中加入解剖知識,用最簡單最直接的體育運動技術動作將解剖的理論與實踐結合,如跑步運動時下肢關節的解剖特征與損傷之間的關系,跑步過程中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的解剖特征,諸如此類。這樣將有效提高醫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程度,也使得醫學高校體育課程內容更加具有特征性與合理化。
通過研究發現,大多數學生認為,體育課就是繁忙的學生生活中的自由活動時間,他們認為體育課只要放松的去“玩”就可以,如果要在體育課程中加入解剖的理論知識就讓體育課變了質,很多學生不愿意在體育課中接受老師理論知識,他們偏向于單純的去“玩籃球”。其實這是學生對于體育課的認知存在偏差,體育課不僅僅是為了學習動作技術技能,還要掌握體育運動的知識,更要根據不同院校的特點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這就是通過研究發現進行“促進醫學生解剖思維的體育教學改革”的研究的目的。醫學生應該轉變傳統體育課程思維,主動積極接受體育老師在傳授體育運動技能時融入的專項解剖知識,通過這樣自身體驗的方式不僅能更加充分的發揮體育運動對鍛煉身體正面積極的效果,更能以這種輕松靈活的方式促進醫學生解剖思維。如何轉變學生的傳統體育課思維就成了進行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解剖知識融入體育課程過少,學生不會重視,基礎知識加入過多又會讓體育課程的內容本末倒置,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由此看來,在進行促進醫學生解剖思維的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一定要循序漸進,緩慢滲透,逐漸遞增,給學生留出充分的適應過程與心理轉變過程。
體育教師始終是高校體育工作的主體,擔任著指導者和組織者的雙重角色,能否讓高校體育課程為培養符合社會職業需要的人才起到輔助推動作用完全取決于教師對學生的教導。想要推動促進醫學生解剖思維的體育課程改革,就要求醫學院校體育教師對必修課程《運動解剖學》達到熟練掌握程度,但是通過調查發現,很多醫學院校的體育老師對此必修課程能夠熟練掌握并流利講解的并不多,在200份網上調查問卷中顯示,能夠準確無誤的講解太極拳運動中各關節的解剖特點的體育教師占比不足50%。由此可以看出,想要進行此項體育教學改革,當前醫學院校體育教師解剖理論儲備量是不夠的,需要進一步增加運動解剖學理論的研究學習。可見想要推動此項改革實施,師資隊伍有待加強,醫學院校應加大力度對體育教師進行理論與實踐培訓,推動促進醫學生解剖思維的體育教學改革的實施,例如通過進修研修與其他高等院校進行交流,學習其他醫學院校體育課程改革的成功案例,還可以通過開放教師網絡課程平臺或網絡交流會議等方法為醫學院校體育教師提供更多培訓平臺。
更新醫學院校傳統體育教學觀念,建立體育與解剖相結合的醫學院校體育教育新理念。這需要逐步滲透,改變醫學院校體育教師與學生傳統體育意識與體育觀,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學生對現代競技體育運動也有了新的認識與理念,想要既參與體育運動項目又滲透醫學解剖知識,如籃球、足球、排球、健美操、武術、太極拳等高校體育課程內容,在體育課程中滲入解剖知識,這無疑是對體育教材及課程內容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新理念。建立想要改變當前醫學院校體育教學現狀,首先高校管理者需要更新體育教學理念,發展符合醫學院校的特色體育教學理念,以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為基礎目標,以發展醫學生專業特色的體育教學為核心,在保證所有學生都能達到國家體育健康標準的基礎之上,增加學生運動解剖理論知識,促進學生解剖思維,按照醫學生以解剖為基礎的職業特色,在體育課堂中將運動與解剖完美結合,增加醫學生解剖學基礎學習的趣味性和靈活性。
高等院校體育教育,是對大學生體育運動能力的教育,也是高校體育教師對學生進行體育運動技術、規劃自我運動計劃、進行運動保健活動、進行自我運動調節的教育,由于醫學院校的特殊性,想要達到針對醫學生專業特殊性的體育教學目標,是對高等院校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考驗。體育教師是教學主導者,學生能否充分吸收老師所講授的知識點完全取決于老師的授課形式與方法是否合理。因此,針對目前醫學院校體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醫學院校應該重視師資力量建設,全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體育教師隊伍,通過進修學習、定期培訓等方式加強體育教師醫學解剖方面理論儲備,并且要完善考核制度和師評價體系,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增加職業素養。開展各醫學高校學術交流會議,交流學習優秀的教學方法與經驗,找出自身不足,提高教學水平。
綜上所述,在醫學院校推進“促進醫學生解剖思維的體育教學改革”仍然存在許多問題需要解決,缺少針對性的教學模式,課程安排需要更加合理化,學生對體育課的認知觀念需要更新,師資力量需要提高。因此,應該建立特色化醫學院校體育教學理念,建立高水平體育教師隊伍,優化醫學生體育教學內容,推動促進醫學生解剖思維的體育教學改革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