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東陽 漢江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高校教育的目標是發展學生的智力、能力和體質,其中體質這一部分和高校體育教師有很大的聯系,學校體育這一部分主要依靠體育教師完成。為了更好地引導大學生參與到體育鍛煉中,體育教師需要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高校體育教師需要遵循的道德規范。
根據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三中全會會議精神,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制定了《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本次《規范》文件的主要從愛國守法、敬業愛生、教書育人、嚴謹治學、服務社會、為人師表六個方面作出要求。教育部根據以往的文件整理并進行研究制定了《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劃出被稱為“紅七條”的師德禁行行為。從以上的文件可以明確國家對于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方面已經愈加的重視。
1.選題的目的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家繁榮、民族振興、教育發展,需要我們大力培養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需要涌現大批好老師。”[1]教師是傳遞文化知識,培養人良好的品德的重要媒介。人民從古至今實踐出來的經驗、傳統文化主要的延續途徑就是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來進行的,高校教師不僅擔負著傳遞文化的任務,而且還要對受教育者品德、品行進行培養。所以這也就要求高校教師必須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操,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有助于教學工作順利進行,也有助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者和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培養。
2.選題的意義
當前國家層面對于高校教師道德規范方面比較重視,本文針對高校體育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做一個探討,也是對于該領域的一個補充。更加有利于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建設,對于促進高校體育教師道德發展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夏端陽在《湖北高校體育教師職業道德失范及其改善對策》一文中指出:通過調查近 年來湖北省教師的職業道德整體正在提升,但是仍舊存在一些問題。諸如:(1)少數教師不分主次工作,把教學作為副業應付對待教學,而把外邊自己的“第二事業”作為主業。(2)體育教師對于新時代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認識不足,不愿或無意識接受新的知識。(3)有教師在申報課題和論文撰寫過程中,缺乏事實依據、心浮氣躁、存在引用過度的現象。[2]邵清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師的職業道德探析》中提到高校體育教師通過正常教學活動、競賽訓練、公共體育健身等眾多方面來為學生服務,承擔著學生學習體育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能、增強學生體質的任務。現代高校存在的問題是課時量多、班級人數多,體育教師無暇顧及,或干脆就出現“放羊”現象,除了與教師職業道德有關職業外,還跟體育教師的身心承受能力有關。大課時量、多班級、多科目、多人數的教學已經突破教師的極限。[3]鄒玉吉在《論高校體育教師的時代精神》中指指出體育是學校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體育教育通過什么途徑培養社會需要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核心要素還在于高校體育教師的高尚道德和職業操守。[4]
《體育之研究》中寫到“德智皆寄于體,無體是無德智也。”教師職業道德體現的是教師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教師的職業道德在他們的教育生涯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指引著教師的教學方向,對教師的教育工作提供教學標準及教學參考,而且教師的職業道德也在一定程度上約束教師的行為,所以說建設高校體育教師道德規范是高校體育教育工作中重中之重。
當前隨著國家大力發展高等教育,每年高校都在擴招,同時由于學生的增多高校體育教師的數量需求也在增多,當前的體育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還是學生在校鍛煉的引導者和創造者。當代體育教師不僅繼續發揚傳統教師美德,而且也要根據時代發展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只有與時俱進的體育教師才能有能力勝任自己的工作,才能更好地承擔起培養現代化人才的任務。同時,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更要注意自己的“言傳和身教”,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十二個教師節時對“四有好老師”的一個期望。在《論語》中先賢孔子說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也是說明了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中的重要性,這也就有必要使得體育教師必須深入地去了解和研究高校教師道德規范。以此為底線和紅線,不逾矩。可以更好地進行正常的教學活動。
隨著高校的擴招,每年的大學生的數量都在增加。但是學校的硬件設施和體育教師隊伍的發展卻相對遲滯。公共體育設施數量不夠,體育教師隊伍不健全。這也使得有一部分體育教師在工作上顯得也略有遲滯,其中教師言語規范就是一個方面。第一,體育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有存在歧視和不尊重學生的語言。第二,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語言粗鄙。第三,體育教師教學語言的道德規范。
體育項目是一個比較特殊課程,它不同于其他的一些理論課。更多的是一些實訓教學環節。而且體育學院教師的課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大學公共體育、理論課、體育學院專業課。理論課上課環節基本不會出現肢體上的接觸。在進行體育實訓課練習時難免會有肢體性的接觸。同性師生之間基本不會存在尷尬現象,但是異性師生之間就會發生一些不情愿或者抵觸的情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體操、武術、籃球、舞蹈、等一些項目中為了保護學生在進行練習中正確掌握動作要領同時保護學生安全十分有必要進行一些肢體性的接觸練習。所以在進行教學要遵循以下幾個準則:1.在進行異性學生教學過程中,盡可能避免進行肢體接觸,如果因為肢體接觸的保護與幫助的確有益于學生掌握動作,那么在征得學生同意的前提下,在進行肢體接觸性練習。2.體育教師在進行必要的肢體性接觸練習時,要提前告知學生,請學生們以一種正常的學習心態來學習,如果學生實在無法接受可以等有的同性學生學會后再幫助其完成動作。3.體育教師在進行異性學生肢體性接觸教學時,盡可能避免對敏感部分的接觸如:胸部、臀部、腹部、襠部、面部等。4.體育教師在進行有肢體性接觸動作教學時,在征得學生同意情況下,一定要認真對待。不能存在有歧視或區別對待的眼光進行練習。作為教師必須要認真負責、以良好的形象去進行教學活動。
體育教師的理論課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大學體育課程的理論課程和體育學院專業理論課程。無論是在進行那種理論課的教學活動首要遵循的就是考勤要準時、服裝要得體、備課要充分。而不是只要上理論課就成了“電影課”,采取應付的態度來進行教學活動。這是有悖于教師職業道德操守的,這是對學生極不負責的表現。
師生之間的關系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要想實現教育目的,建立融洽的、平等的師生關系是非常重要的。當然這種良好的關系建立首先就要求教師能夠“德高為師,身正為范。”在教學訓練活動中嚴格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傷學生自尊的不說、影響教師形象的不說、跟教學活動無關的不說,因材施教幫助每一位同學樹立信心。在學生有需要的時候能夠主動地去跟學生進行溝通,引導學生運用什么方法去如何處理事情而不是單純粗暴的“包辦”或命令式的要求。這樣可能會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從而不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所以說師生溝通首先要教師在心中與學生建立對等的關系,而不是內心俯視或者說是不屑一顧。
同時師生交流必須是建立在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之上的,正確的溝通行為習慣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與異性學生的溝通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語言的分寸、交流的時間和地點。盡可能避免師生共處密閉的室內,如果必須要在辦公室進行交流一定要注意把門打開,避免師生之間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學術道德規范是所有科研工作者的基本底線,是保證學術環境好壞、學者能力提升和認可、實現學術更新的基本規范。習近平主席在“四有好老師”中要求:教師要遵循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某“翟”事件只是大學學術問題中的冰山一角,學術問題是所有教師的禁區,觸碰不得、觸摸不得,對于體育教師而言也是一樣的。在學術方面不能抱著僥幸的心態去嘗試“走捷徑”,要建設體育教師道德規范首先要做的就是捋順各個社會層面的學者和學術行為之間的關系,其次不斷的宣揚和發展社會和團體所認可的學術道德規范和道德關系,建設合理的學術機制體制。
高校體育教師道德涵養不僅僅反映個人形象,而且還在教學活動中無形中影響大學生,正所謂言傳身教。同時體育教師的道德還反映出學校的道德建設情況,影響著高校的聲譽。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功能和作用,加強對高校教師言行的引導和規范,對于促進高校教師端正工作態度、提升道德素養,進而把完善自我與教書育人有機統一起來,更好地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崇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