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 廣東珠海 519000)
綠道建設是現代化城市規劃建設中十分重要的內容,以綠色發展理念和生態文明思想為根本,建設生態環境宜人、人地協調發展的城市布局,有利于實現美麗中國、健康中國的發展目標。《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優化城市綠地布局,構建綠道系統,實現城市內外綠地連接貫通,將生態要素引入市區,點明綠道建設的發展方向。《體育強國綱要》中也指出,要讓全民健身更親民、更便利、更普及,綠道體育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舉措。
“綠道”是指綠色通道,在實際生活中則是指人工建設的具有開放性的道路空間,能夠連接不同線性區域,串聯不同場所,且可以為人們提供步行、騎自行車等慢運動的場所。“綠道體育”是在綠道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主要是指依托于綠道所創建的體育設施場所,將不同地點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連接在一起,形成組織相對密集的整體體育健身場所,為社會公眾提供體育服務及休閑娛樂服務[1]。
綠道體育在現代化城市規劃建設中所發揮的價值功能是不容忽視的,主要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
1.2.1 利于形成系統的城市健身網絡
綠道體育空間將原本的道路功能擴展為更具體育功能的場所,能夠為人們提供步行、慢跑、騎自行車等多種公共服務,并且其在建設過程中會配套體育健身設施及一定的體育訓練場地,如此構成了具有結構性和系統性的網格綠道體育空間,方便人們開展體育運動[2]。
1.2.2 利于優化城市的整體生態環境
生態文明理念是目前社會發展積極踐行的理念之一,綠道體育堅持以人為本,注重生態功能,如種植綠色植物、構建水文系統等,減少建筑項目建設而維持原本的生態性,且人們身處綠道之中能夠體會到綠色環境的魅力,潛移默化地形成環保觀念。
1.2.3 利于提高民眾的身體健康素質
綠道體育的建設將體育功能擴展到基礎的公共服務體系中,城市綠地、主題公園等都可以成為體育活動空間,能夠滿足人們的體育活動需求,促使人們在綠道體育空間中更主動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有利于提高全民健康素質水平。
1.2.4 利于促進地區城市的經濟發展
綠道體育建設不僅為人們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健康休閑場所,而且也將城市更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從郊區到市區,從單一體育場所、休息場所到一體化的綜合網格,各個連接點的相互貫通使城市更具凝聚性,利于地區經濟的發展。同時,在城市體育網格連接貫通中,相應產業之間的關系也會更加緊密,經濟活動呈現活躍狀態,進而帶動城市經濟的發展[3]。
近年來,國家加強了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程度,諸多城市都開始大力推進綠道體育的建設,然而卻存在忽視公眾體育運動實際需要的問題,導致其體育設施規劃布置難以滿足人們的健康休閑要求,效果不達人意。一方面,在對體育設施選擇和建設過程中,過于追求競技類項目的打造,只考慮到了運動能力較強的人群,將綠道體育的體育競技性表現得過于突出,而無法滿足兒童或者年長者等體育能力不高人群的需要,導致其休閑功能得不到展現,體育作用也落實不到位[4]。另一方面,忽略了體育鍛煉的多樣性,僅僅將建設重點放在步行綠道和騎行綠道層面,而未考慮其豐富性與多元性,這導致在綠道體育建設初期,人們對其的興趣十分高漲,但經過一段時間后,人們會逐漸喪失對綠道體育的興趣,限制綠道體育積極價值作用的發揮。
綠道體育的發展基于對城市公共空間的規劃和設計,結合實際來看,在空間布局方面其規劃存在不合理性,人們在綠道空間中很難獲得愉悅休閑的體驗,且吸引力不足,導致公眾參與者流失,致使綠道體育功能得不到實現。其不合理性表現在綠道體育運動空間較少,多數以步行綠道和騎行綠道為主,雖然可以為有步行運動、騎行運動需求的人提供活動場所,但是當遇到節假日時,運動人數增多,導致綠道無法承擔過多的人流量而出現擁擠,體育價值得不到體現。另外,在綠道體育網格節點中對于體育鍛煉設施的建設也不夠合理,設施類型單一且重復率較高,如最常見的就是籃球場和網球場,這些場所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如此重復性地建設很難激發人們的運動興趣。并且,體育設施建設后應體現出吸引性,否則即使布置非常合理,長期沒有創新活動的帶動,也會使人們的運動興趣降低[5]。
現階段,綠道體育管理組織機制尚不健全,缺乏具體的規章制度、監管機制及發展機制的明確,導致綠道體育的未來發展得不到保障。綠道體育雖然主要突出其公共服務的性質,但是在經濟效益方面其也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創設綠道體育公共服務產品,為人們提供消費的機會,這也從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公眾在體育鍛煉與休閑時的多元需求。但與此同時,卻存在生態環境被破壞的可能性,一些商販在綠道內擺攤經營,沒有相應的管理機制,對綠道環境造成損害,如擺攤后的垃圾無人收拾。另外,也缺少綠道體育空間的發展機制,未來規劃不夠清晰,體育部門缺少組織性,人們在簡單的運動之余沒有其他活動給予運動支持,導致其運動參與積極性逐漸降低。
以綠道體育構建城市健康休閑共同體,首先必須充分考慮到公眾對健康休閑的實際需求,切實滿足其需求,綠道體育的價值才能真正發揮出來。在發展城市綠道體育時,應從不同群體進行綜合考量,從國家角度而言,重在激發全面體育意識和健康意識,踐行體育強國的任務,真正提升人們整體的健康水平;從社會角度而言,主要是為居民提供放松娛樂的場所,讓居民能夠消解工作或生活中的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對于老年人群體而言,綠道體育需滿足其健康養生的要求,以慢運動為主要形式,帶動老年人進行適當、適量的體育鍛煉,以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此外,單一的體育訓練形式并不能夠滿足所有群體的需求,因而綠道體育的建設需注重多元性,打造多形式的體育活動,充分利用地區特色資源,突出地域性,以此調動群眾的體育興趣,更易于使其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以兒童青少年為例,可以在綠道連接點打造兒童游樂園,設置兒童娛樂設施,從而讓兒童體會到體育活動的樂趣,吸引其更主動積極地參與到綠道體育的公共服務體系活動中,使之熱愛運動[5]。
以綠道體育構建城市健康休閑共同體,應做好空間布局和規劃工作,在人本理念基礎上著重層級結構設計,充分利用節點和興奮點打造多層次化的體育公共空間,從而提升其健康休閑的功能作用,為社會公眾提供相應的公共服務。綠道體育空間的主要建設目的是服務于人們的健康休閑需要,因而需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合理地進行空間規劃,即考慮地區內各個群體的體育運動需求,以此為基礎合理分配體育資源。如老年群體的運動時間多集中在早上,且其運動項目以養生健康為主,在老年人群體較為集中的節點就應設置步行通道及活動廣場,方便老年人群體進行八段錦、五禽戲、太極等慢運動。另外,也要從結構角度考慮空間布局,如人們在運動一段時間后需要休息,則在空間設計時應根據人們的運動規律,確定休息場所的位置,便于人們在運動后有地方可以休息,這種人性化的空間設置能夠讓人們獲得更好的體育運動體驗,進而吸引更多人參與體育鍛煉。
以綠道體育構建城市健康休閑共同體,還應完善綠道體育的管理組織機制建設,加強對體育空間的全面管理,形成強有力的保障機制,推動綠道體育的穩定發展。制定健全的綠道體育空間管理制度,在經濟效益發展要求基礎上,對空間內各種經營活動加以管理,從立法層面確定空間內經濟活動的主體及其權利和義務,并根據相關經營規章法規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置,特別是對于存在破壞環境行為的主體應進行處罰,杜絕非法產品服務的出現[6]。另外,需進一步強化發展機制的構建,體育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應明確綠道體育空間的未來規劃,積極與周圍社區建立聯系,以綠道體育空間為基礎,組織開展多種多樣的綠道活動,鼓勵社區群眾參與其中,創新綠地體育空間的應用形式,也利于調動公眾的運動興趣,使其功能得以有效發揮。
綜上所述,綠道體育是落實國家體育戰略任務的主要形式之一,通過綠道體育的建設可以形成系統性的城市體育網絡,提升全民身體素質,均衡生態環境。目前,綠道體育空間的實際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導致綠道體育的功能價值無法真正發揮。對此,若想通過綠道體育構建健康休閑共同體,則必須全面考慮公眾對綠道體育空間的實際需求,結合實際進行科學合理的空間布局規劃,同時從管理組織方面完善相關機制的建設,切實打造集體育、生態、休閑等為一體的城市健康休閑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