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美梅
(福建省大田縣實驗小學 福建 三明 366100)
要回到語文閱讀的原點,就需要把語文自身的特點完整地展現出來,以字、詞、句作為前提,將陶冶小學生的情操定為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進一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其語言表達方式的提高。此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中,除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外,還要求語文教師全面、深入了解語文教材,以起到給予小學生正確指導和點撥的作用,使小學生建立對語文閱讀正確、充分的認識,回歸到閱讀原點,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優勢與亮點充分展現出來,切實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效率,最終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整體質量的提高。
首先,在傳統教學模式影響下,部分教師忽略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具體閱讀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只是讓學生一味地快速閱讀一篇課文,并且,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會向學生提出相關問題,隨后,讓學生匆匆進入小組討論和自由發言的互動中。學生在互動之后,教師則采用灌輸式和說教式的方式進行閱讀知識的講解,未充分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意識發揮出來,學生在閱讀課堂學習的過程中缺少相應的發言機會,最終造成學生對相關閱讀內容和知識的理解不足,影響教師課堂任務的完成效率和質量。其次,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未意識到開展學生個性化閱讀活動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主要是教師對文章結構進行分析,要求學生最大化的了解文章這些思想和文章內涵,而未結合小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進行自我的個性化閱讀,導致學生的語文閱讀課堂教學過于被動,最終在長時間的傳統教育模式影響下,漸漸失去對課堂學習的興趣,嚴重的學生還會對閱讀課堂產生厭煩心理。
2.1 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閱讀材料中往往會涉及到十分豐富且新穎的事物,閱讀可以給學生帶來源源不斷的新鮮感,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收獲許多啟發并拓展視野,所以說,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將閱讀教學與學生個性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促使學生進行閱讀。其次,教師應該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到閱讀的樂趣與作用,讓學生愛上閱讀,然后讓學生深入體會文章內容,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此外,課外閱讀是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重要方式,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課外閱讀,能夠將學習與生活充分融合,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2.2 樹立閱讀習慣。俗言道:習慣決定一切。學生的學習習慣往往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行為,由于語文知識和閱讀水平都不是在短期就可以有明顯提升的,需要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持續積累,這就需要語文教師靈活運用方式方法,將其融入到閱讀教學之中,并在實際教學中貫徹眼、心、口、神四點的統一理念,從而在提升語文知識和閱讀水平的同時,快速為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習慣。促進其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為他們未來的語文學習和閱讀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講到有關于動物的文章時,教師可以提前運用計算機制作飛鳥、貓、狗等動物習性、特點的課件,在課堂中通過多媒體展現到學生面前,使其能夠了解一點動物常識。
2.3 開展學生個性化閱讀活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需要個性化的閱讀活動來促進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提高教育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教師采用開展學生個性化閱讀活動的方式,讓整個閱讀氛圍更加輕松愉快,幫助學生在個性化閱讀活動中促進個性思維的發展。例如,教師在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童年的水墨畫》教學中,就可以為學生開展個性化閱讀活動,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為單位,采用學生與學生之間互讀的方式閱覽這篇文章,通過對文章的分析和理解,將內心的閱讀感悟和心得進行相互交流。同時,教師也可以開展閱讀比賽的方式,考察學生富有情感閱讀文章的能力,促進學生閱讀情感的進一步升華,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認識與理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現代化的教學過程中,閱讀屬于一種無法取替的教育方法,通過閱讀能夠加強綜合素養、提升審美能力。如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就需要教師充分運用閱讀教學,從而確保語文教學能夠達到預期中的作用。此外,在小學教師通過閱讀展開語文教學時,可以采用營造教學氛圍、樹立閱讀習慣等方法,促使所有學生深入了解閱讀之中的趣味,從而促使所有學生的語文素養都能夠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