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翊
(華中師范大學 河北 石家莊 050000)
聲調是指聲音的高低升降的變化,可以起到區別意義的作用,也是漢語語音的一個突出特征。早期學者們對聲調的研究,主要憑借主觀感受來判斷,缺乏實證性。而實驗語音學采用更加科學的手段對聲調進行研究,突破了傳統語音學研究的局限,開啟了語音研究的新篇章。本文利用praat軟件,結合實驗語音學的相關知識,對石家莊“新方言”的聲調系統進行初步的分析歸納。
2.1 石家莊方言概況。石家莊,地處中國華北地區、河北省中南部、環渤海灣經濟區,簡稱“石”,舊稱石門。石家莊方言是河北省省會石家莊和附近地區的方言系統,屬于冀魯官話石濟片。此前學者歸納出的特點為:清入多歸陰平,少數歸陽平、上聲、去聲;只有井陘是清入一般歸上。一般上聲讀高(平)調,去聲低降,陽平高降,這一點與滄惠片、章利片比較相似。知系字合一不分;影疑母開口呼洪音有鼻音,一般為[?];只有趙深小片的束鹿、井陘、深縣、武強讀[n],同保唐片。
2.2 研究現狀。由于石家莊方言并不屬于強勢方言,因此針對石家莊方言的研究成果遠少于其他熱門方言區。目前研究成果集中在語音方面:對石家莊方言語音進行描寫的成果有朱秀蘭《石家莊市市區方言的語音特點》、任蕊《石家莊市區方言音系描寫》等;進行古今語音對比研究的有邢曉《現代石家莊市東區方言音系與中古<廣韻>音系的比較研究(聲母聲調部分)》、朱秀蘭《石家莊市區方言的古今音變特點》等;對語匯方面進行研究的有趙欣乾《石家莊市區方言名量詞研究》以及李巧蘭《反映婚制變遷與嫁娶習俗的河北(石家莊)方言俚語》。
具體到聲調方面,朱秀蘭在《石家莊市市區方言的語音特點》一文中指出,石家莊市區方言有四個單字調:陰平223、陽平31、上聲55、去聲51;任蕊則在《石家莊市區方言音系描寫》歸納為陰平24(為實際調值224的簡省形式)、陽平53(為實際調值533的簡省形式)、上聲55、去聲51。雖然兩位學者的研究結論存在差異,但歸納的調值大體相同。
但需要指出的是,隨著新時期以來推廣普通話運動的展開,石家莊作為河北的省會城市,大力推廣、積極普及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按照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必須以普通話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要把普及普通話的要求納入培養目標,滲透到德智體美和社會實踐等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因此,目前石家莊市區內中青年群體真正日常使用的語言的聲韻調情況,相較于此前學者所歸納的規律已經有了相當大的變化。但受到家族中較為年邁的長輩以及城郊、周邊縣市口音的影響,新生代的發音與標準的普通話也存在一定差距。在“推普”運動和傳統滲透的雙重影響下,石家莊已經逐步形成了一種通行于中青年人之間,尤其是教育、行政、商業、旅游、衛生等服務行業的“新方言”。本文即以此種中青年人普遍使用的“新方言”聲調系統為研究對象。
2.3 發音人簡介。方言發音人:劉天翊,女,生于1997年,現年22歲,2015年之前在石家莊學習生活,2015年后在武漢上大學。河北石家莊人。母親普通話標準,不會說方言;父親普通話比較標準,會少量邯鄲武安方言。發音人從小接受普通話教育,發音屬于比較典型的石家莊“新方言”。
2.4 研究目的及意義。語言是隨著社會生產的需要不斷發展變化的,隨著國家政策的落實、基礎教育的普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石家莊新一代青年人日常使用的語言的實際發音已經同過去有了相當大的變化。本文旨在克服傳統方法在聲調研究上的缺陷,通過實驗的手段,科學的分析方法,分析研究石家莊“新方言”的聲調系統,與此前學者研究得出的結論進行對比,并由此探討方言保護的重要性。
3.1 實驗材料及方法。本實驗所使用的軟件是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語音科學研究所Paul Boersma 教授和 David Weenink 教授開發的一種用于語音分析與合成的軟件——praat。實驗例字是從《漢語方言調查字表》中的聲調部分選取的,為避免意外情況的干擾,每個調類選取十五個,取平均基頻值。由于聲調信息主要由韻腹與元音韻尾攜帶,濁輔音聲母、韻頭、濁輔音韻尾都不攜帶聲調信息。因此實驗用字盡可能選擇清輔音+單元音韻母,或清輔音+前響二合復元音韻母。如果含有濁輔音聲母、韻頭或濁輔音韻尾,則在后期處理時,將其所對應的基頻曲線段排除在聲調基頻曲線的范圍之外。具體例字如下所示:
①陰平:高、豬、專、尊、低、邊、開、抽、初、粗、天、偏、婚、三、飛
②陽平:才、陳、服、扶、寒、合、急、局、舌、食、俗、徐、宅、神、讀
③上聲:死、好、普、體、草、楚、丑、口、碗、比、短、走、紙、展、古
④去聲:大、謝、樹、害、世、漢、父、似、社、厚、近、是、抱、丹、坐
3.2 實驗用字特征點頻率①。
通過praat軟件,我們可以看到每個聲音樣本的基頻曲線,并以此為材料分析調值。由于外界雜音的存在,部分字的基頻曲線存在一些散點,排除散點后,留下比較整齊的基頻曲線。由于聲調曲線的彎頭和降尾是聲帶振動的慣性作用等人類發音的生理機制造成的。因此我們在分析漢語聲調時,還要排除彎頭和降尾段。經過以上處理,留下的就是調型段。聲調基頻曲線特征點的選取數量決定于聲調的調型:平調、升調、降調均有起點、終點兩個特征點;曲折調有起點、轉折點、終點三個特征點。基頻曲線的起點即特征點中的起點,基頻曲線的轉折點即特征點中的轉折點,基頻曲線的終點即特征點中的終點。
按上述說明處理之后,得到實驗用字特征點頻率如下:
陰平:高(198-190)、豬(205-197)、專(205-190)、尊(197-188)、低(204-190)、邊(203-197)、開(215-210)、抽(195-201)、初(204-189)、粗(195-190)、天(210-209)、偏(200-195)、婚(198-193)、三(186-186)、飛(188-187)②
陽平:才(164-212)、陳(168-205)、服(163-217)、扶(171-218)、寒(175-221)、合(177-214)、急(175-225)、局(161-206)、舌(181-229)、食(171-238)、俗(166-207)、徐(170-220)、宅(177-215)、神(178-246)、讀(189-290)③
上聲:死(231-147-213)、好(230-90-185)、普(226-145-197)、體(231-151-211)、草(208-142-201)、楚(240-157-195)、丑(208-90-183)、口(222-140-189)、碗(219-144-205)、比(214-150-215)、短(223-158-214)、走(201-142-207)、紙(219-137-210)、展(223-149-250)、古(206-129-190)④
去聲:大(300-230)、謝(244-175)、樹(275-152)、害(254-146)、世(255-146)、漢(248-142)、父(262-163)、似(296-137)、社(278-154)、厚(237-144)、近(261-167)、是(269-168)、抱(246-134)、丹(245-160)、坐(239-159)⑤
根據公式T=5×(lgx-lgb)/(lga-lgb)計算每個特征點的T值。公式中,x為特征點平均基頻值,a為所有特征點平均基頻值中最大值,b為所有特征點平均基頻值中最小值。
石家莊方言有四個調類:陰平(平調)、陽平(升調)、上聲(曲折調)、去聲(降調)。每個調類的各個特征點平均基頻值⑥如下:
陰平:起點200Hz、終點194Hz
陽平:起點172Hz、終點224Hz
上聲:起點220Hz、轉折點138Hz、終點204Hz
去聲:起點261Hz、終點158Hz
從上可知:a為261Hz,b是138Hz。同時,lg200 =2.3,lg194 =2.3,lg172 =2.2,lg224 =2.4,lg220 =2.3,lg204 =2.3,lg158=2.2。那么,每個調類的各個特征點的T值⑦如下:
陰平:起點3.3、終點3.3
陽平:起點1.7、終點5
上聲:起點3.3、轉折點0、終點3.3
去聲:起點5、終點1.7
通過換算,得出石家莊市區“新方言”四個調類的五度制調值分別是:陰平44 陽平25 上聲414 去聲52。
本文對石家莊市區“新方言”的聲調系統進行了聲學實驗分析。從實驗結果來看石家莊“新方言”有四個單字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各聲調的調值分別是:陰平44、陽平25、上聲414、去聲52。由于僅考察了一位方言發音人的發音情況,因此實驗結果可能不具有普遍性。但不可否認的是,石家莊新生代的發音已經與石家莊原有的本土方言產生了相當大的差距,日益被普通話所同化。盡管不完全相同,但調型與普通話一致,調值也已經與普通話較為相似,可以猜測更新一代的青年人也許會逐漸被普通話完全同化。
盡管推廣普通話有利于消除語言隔閡,促進社會交往,對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面對石家莊本土方言因推廣普通話而逐漸衰落,甚至可能在日后瀕臨滅絕的現狀,有關機構和語言學界都應該采取積極而有效的措施,保護石家莊方言這一寶貴的精神文化財產。
注:
①四舍五入保留整數.
②數值為(起點-終點).
③數值為(起點-終點).
④數值為(起點-轉折點-終點).
⑤數值為(起點-終點).
⑥四舍五入保留整數.
⑦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