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立偉 朱 靜
(1.寧夏銀川市第二中學 寧夏 銀川 750001) (2.寧夏銀川市高級中學 寧夏 銀川 750001)
從2016年開始,銀川市開展了中小學“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促進課堂變革”教學評比活動,適應新課改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尤其是設定教學評比的“五項核心指標”,通過評價課、示范課,評課等形式帶動我們一線教師教學觀念發生了顯著的改變。親自參加過一次,連續幾年都去觀摩示范課,反思自己的認知與實際教學活動,對課堂的價值、如何促進學生的學有了全新的認識。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核心素養的實質以及學科核心素養如何在日常教學中落地實施有了深刻的領會,促使我積極主動去查閱教育資料,觀摩成功案例,在教學實踐中領悟課堂評價“五項核心指標”中反映的適應新課改核心素養教學中課堂教學的精髓。
課堂教學評價“學生認知發展成為教學基本依據、學生有效合作成為課堂主流文化、學生潛能釋放成為課堂主要特色、學生的質疑生成成為課堂核心價值、學生內化過程成為教學關鍵環節”。結合我的教學實踐對課堂“五項核心指標”的關系認識。
具體的實踐解讀為:
“學生的認知發展成為教學的基本依據”,對課堂教學的設計者教師來說:這是教學的起點、前提,也是教學的準備工作,通過課堂要獲得促進學生認知的發展這一結果,必須關注學情——學生的當下的學科知識背景和學習能力水平,依據課程標準與教學目標,整合學習資源設計符合學情的教學環節和教學活動,即通常所說的“生本化”過程,教學內容安排和學習環節設置要有層次性,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需要通過教學設計建立課程學習要求與學生學習水平之間的橋梁。
“學生的有效合作成為課堂的主流文化”說明自主-合作-探究是課堂活動倡導的主要形式,也是核心素養新課程理念的學習方式,要使合作探究成為課堂的有效成為常態,需要激活學生合作熱情積極性。如何激活,用什么激活?對合作探究的主題對象學生來說:在需要集體的智慧獲得完整的新結論與觀點時;從合作探究的集體活動中獲得學習的甜頭時最適宜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為集體獲得榮譽感和自我成就感時容易激發合作學習的熱情和強烈的欲望。因此教師設計課堂合作學習內容和活動有目的、有選擇性才能促進學生合作的有效性。學生在情境案例中解決問題的互動才能發生思維的碰撞,內化過程才能真正的發生,才有質疑生成的可能性。內化過程是學生已經經驗與新知發生鏈接的過程,促進了深度學習,體現了一節課的實效性。這被認為是課堂的關鍵環節,教師要設計促進遷移、拓展的機會與充足的時間,為生成提供準備,在不斷的實踐訓練中把握內化的節奏。對教師來說課堂上質疑生成的出現說明學生有新的啟發、思考與發現,學生是主動積極的,正在經歷從知道知識到真正明白學會了的過程,這是一節課追求的核心價值。可以說課堂內化與質疑生成是從“知道”到“會用”過渡步驟。課堂如何才能促成內化與質疑生成的發生呢?唯有在在情境案例的體驗經歷知識的使用過程。將情境案例加工成促進思考的問題化,關聯新舊知識,關聯學到知識與現實生活,在追尋問題的學習中,有所啟發與頓悟。有學者曾說學習者只有親身經歷建立學科知識之間聯系的體驗過程,使學習活動充滿情趣,促進知識強化與遷移作用,才是課堂情境案例活動的真正價值。合作探究提供了實踐、體驗,做中學的,是核心素養培育的主要路徑。在生生、師生在生活情景中互動探究過程中不斷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與抽離出來形成自己知識結構中激活了個體潛能,釋放學生潛能被認為是課堂的主要特色,也是我們長期不斷追求的課堂教學最高境界。
學校積極響應“推變課”的理念,將合作學習作為日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織形式,進行合作學習的教學改革已經兩年的多了。合作學習教育專家鄭杰校長說,合作一項技術活,是高水平學習的工具,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是:要有開放性的問題和有策略的小組組織與分工,時間不能太短,但分享碰撞更重要.在探究中使新舊知識產生關聯,促進深度學習才是真正的富有價值的學習,也促進了學習的交往活動。《工業地域的形成》課例給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做決策的動手局部的機會,主動反思發現工業部門不斷集聚壯大產生的問題并解決遷移一些工業部門的建議。但實際教學中,提供圖文資料的問題式探究形式比例較大,如何挖掘情境案例中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問題和活動方案,促進知識的內化、質疑與生成,建構好的學習氛圍。
設計、組織有效的課堂合作探究活動,需要一定的合作技術與能力;需要在不斷實踐練習,獲得反思經驗;需要研究學習方法,跟蹤學習進度,收集建設性的反饋,不斷提升專業能力。不斷領悟“教育的目的是生命、生活的成長。”的真正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