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榮
(吉林省通化市通化縣第八中學 吉林 通化 134100)
閱讀與寫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初中語文教師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授課,既可以使學生通過閱讀提升寫作能力,又可以使通過寫作提升學生閱讀技能。所以,教師應讓學生在閱讀文章的同時,進行仿寫的練習,使學生的寫作思路得到拓展。在從寫作中回顧閱讀感悟和積累,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思想完美的呈現在紙張上。
要想讓學生的寫作思路順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注重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才可以使學生寫出內容豐富、不空洞的優秀文章。而仿寫文章是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所以教師應加強學生仿寫文章的訓練,使學生的思路不斷拓展,進而有效積累寫作素材。
比如,在對《故鄉》這篇文章進行授課時,教師先要讓學生對文章的作者和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以便學生在閱讀時深入體會其中的情感。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同學們,這篇文章是魯迅先生的一篇代表作,創作于辛亥革命后。他的故鄉在紹興……”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朗讀,當朗讀結束后,教師可以問學生:“同學們,這篇文章主要描寫的是什么內容呢?”來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學生經過思考便會回答教師:“寫的是魯迅先生回到自己的故鄉,看到了故鄉及閏土等人的變化……。”之后,教師再對文章的結構、寫作手法等進行授課。當學生掌握了相關的語文知識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布置這樣一個練習:“同學們,魯迅先生的故鄉在紹興,那我們的故鄉在哪里,與魯迅的故鄉又有哪些不同呢?”學生便會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接下來,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我的故鄉”為題,仿照這篇的結構來寫一篇作文。
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刻掌握此篇文章的寫作手法和結構,還可以使學生通過仿寫更加熟練運用。并且,也可以使學生的思路更加明確,進而提高寫作的水平。
讓學生充分理解文章內容,是教師以“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學生只有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內容后,才會更加高效去吸收教學的語文知識,提高讀和寫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要督促學生在熟讀的同時,將文章每一段落的核心內容概括出來,進而達到深入理解文章含義,體會文章情感的目的。
比如,《天下第一樓》這篇節選文章,內容較多,而且涉及的故事情節也較復雜。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分段來讀,再讓學生分別總結和概括相應段落的主要內容。這樣便會使學生對文章有更透徹的理解。同時,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標注不理解的語句。這樣就可以使學生更加細致去讀文章,并有效鍛煉了寫和概括文章的能力。當學生完成后,教師用提問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內容。教師可以這樣問學生:“同學們,這篇文章里的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段,天下第一樓是指哪里?”學生便會在教師的引導下,回答教師:“是在民國初年,指的是一家名‘福聚德’的烤鴨店。”之后,教師再分段落進行講授,并讓學生對照之前所寫的概括,進一步去吸收和消化相關的語文知識。
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的頭腦更加清晰,利于培養學生邊讀邊寫的習慣,還可以使學生深層理解文章的內容,進而對文章背后的涵義可以深入去領悟。并且,還會使學生產生深刻的記憶,思維的邏輯性越來越強。
以讀寫結合構建高效語文課堂,教師除了通過仿寫拓展學生的思路,通過邊讀邊寫使讀寫充分結合,還可以通過寫讀后感的方式來有效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還可以促使學生認真去研讀教學內容。
比如,在《海燕》這篇散文里,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由朗讀一遍課文,然后再讓學生分段去閱讀其中的內容,之后,教師再提問學生,以此來掌握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教師可以單獨提問:“某某同學,這篇文章的題目是海燕,為什么又對海鷗、海鴨、企鵝進行描寫呢?”同時,也會使其他學生去思考這個問題。當學生經過思考回答教師:“因為可以襯托出海燕的英勇和樂觀。”當教師分別提問一些學生后,就可以讓學生分別將讀后的感悟寫出來。促使學生積極調動自己的思維,并有效提升讀寫能力。
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完全融入到教學內容中,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并且,促使學生將讀和寫充分融合到一起,在提升寫作能力的同時,也提升了讀的水平,進而達到創建高效語文課堂的目的。
綜上所述,“讀”和“寫”雖然是不同的教學內容,但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初中語文教師以“讀寫結合”教學構建高效初中語文課堂,需要讓學生在充分閱讀文章的基礎上,拓展思路積極去進行寫作練習。并且,通過概括文章內容、寫讀后感的方式,使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有深刻的理解,并有效發揮想象力,進而不斷提高讀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