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才
(遼寧省朝陽市北票市哈爾腦鄉初級中學 遼寧 北票 122124)
在中學物理的教學中普及小組合作的實驗教學方式是對當代教學實踐的有效總結,學生借助小組間的動手操作能夠體會到學習所具有的樂趣,在實驗過程中能夠去思考與探究,學到更多的物理知識,產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實踐精神。下面根據實際情況,針對中學物理實驗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進行分析。
對比以往的實驗教學方式,分組實驗的教學方式更加可以促進學生自身動手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整合能力這些學習能力的進步。在進行分組實驗期間,學生應該自己動手完成實驗儀器的操作,同時接觸實驗,在該過程里,學生能夠了解物理實驗的規律,同時更好的應用實驗中的技巧,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和課程素養也會獲得一定的鍛煉和提升。而以上教學目的的達成都應該建立在合理分組這個基礎之上。在實踐教學中,老師應該了解到分組作為小組實驗教學的核心、重要步驟,應該能夠依據實驗的難易程度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做科學的分組,來確保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也就是說,在分組這個方面,老師應該讓分組更具人性化,要在獲得學生同意的前提下開展,盡可能防止強制分組所導致的反感,使得教學質量遭受影響。老師在進行小組分配時應該給予學生相應的權利,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發言的機會,認識到學生對于事物的意見與想法,之后對于分組方案做相應的調整,來確保分組的合理性與高效性。并且老師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的設計小組構成。比如,依據學生具體的實際情況,使得每個小組都有各個層次的學生,以保障組內學生能夠均衡的發展。此外,在進行分組時應該要求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小組內所扮演的角色,培育學生具有的責任意識。
分析之前的教學工作不難發現,中學生物理基礎對比來說比較薄弱,而其對于實驗具有很高的熱情和興趣,喜愛去動手操作。根據這個情況,老師在進行物理實驗時就應該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實施的把控實驗的難易程度、精準定位實驗目標,為實驗教學這個工作的進行打下一定的基礎。并且,設計出的實驗應該具有相關的探索性和指導性,還應該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進而完成對于學生自身的探究能力的培育,推動學生實驗觀念的產生。比如,在指導學生進行"平面鏡成像"這個知識的學習時,老師需要依據實際教學和教學目的為學生設計下面的實驗:在實踐教學中不難發現,因為很多學生在平時生活中不善于觀察,所以其覺得平面鏡成像的特征是伴隨距離的改變而改變,而真實情況也不是這樣的,學生會出現錯誤認知的原因就是,實現角度的改變給學生提供很多的錯誤信息,使學生具有的判斷能力受到干擾。對于這個問題,老師能夠借助實驗使學生認識到"平面鏡成像的大小是一樣的"。在具體實驗時,要求學生借助粉筆盒和平面鏡做相應的操作和觀察;小組內的一名成員把粉筆盒放在平面鏡的一側,別的成員在移動粉筆盒時仔細觀察;之后,要求一位成員操控粉筆盒進行移動,不斷改變著粉筆盒與平面鏡的距離,別的學生做好下相應的總結與記錄,這樣來分析平面鏡成像是不是和距離有關系。在該過程中,小組的每個成員應該做好分工,像是一位成員負責改變粉筆盒和平面鏡之間的距離,別的小組成員從不同的角度,以獨有的視角去觀察,隨后小組內部再對所觀察的內容進行討論。這樣在小組學習中培育學生的整體素質。并且,在進行問題設計時,還需要遵從事實,依據學生的接受能力,科學的把控好問題的難易程度,防止出現問題難度較大的問題,使小組合作這個學習方式失去意義。
實驗是一種具有探究性質的教學內容,但探究活動是否具有趣味性與價值是很多學生比較關心的問題。所以,如果想要確保物理實驗教學具有的有效性,老師應該利用好教學方式來提高小組合作的趣味性,借助豐富的實驗主題、趣味的實驗操作與獨有的實驗角度激起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誘發學生的探索欲望,使得學生更加主動的參加到實驗中來,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得到進步。就像是,老師在進行"流體的壓強與流速關系"該知識的教學時,就可以更好的總結教學資源給學生設計下面這些實驗:老師先借助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放映實驗的教學視頻,使學生可以開始對實驗流程與注意事項有所了解,然后給予學生實驗的器材,帶領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實驗。在具體實驗期間,小組一位成員借助吸管吹動紙屑來模擬龍卷風,別的成員去觀看"龍卷風"的產生,在該過程中觀察紙屑的改變,這樣來辨別流體壓強和流速間有哪些關系。再或是老師能夠引導學生去學習"漏斗乒乓球實驗":把一個漏斗以倒立的形式放好,之后用手托住把乒乓球放到漏斗的口中,沿著管口往下吹氣,然后放開托著的手,別的成員觀看乒乓球產生的變化,這樣來辨別流體壓強和流速之間的關系。總之,在教學期間,老師應擁有創新思維,能夠善于觀察物理現象的改變,進而使學生體會到物理實驗所具有的趣味性,并提高學生自身的知識水平,培育學生的整體素質能力。
總而言之,學生的相互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同樣在學習方面也是如此。由于小組合作可以揚長避短,一同處理碰到的問題,最后獲得成功。但物理實驗就是對學生合作需求較高的學科,假如學生的相互合作可以順利進行,對該課程的教學就是一項極大的進步,并且對培育學生具有的團隊協作精神有著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