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錦源
(福建省龍海市浮宮鎮霞興小學 福建 龍海 363101)
長期以來,在數學教學中,多數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傳授給學生知識是技能上的“業”,而非蘊涵人文精神的“道”,教學學生如何求“真”,但忘了教學生怎樣去找“善”與“美”。新《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就人文素養教育作了明確要求,“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其內容、思想、方法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币虼藬祵W也是一種精神、一種文化,在數學教學中進行人文精神的弘揚,人文素養的培養是必要的,養成學生愛讀書的良好習慣。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育依賴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彼詢A注人文關懷能給課堂帶來鮮活的生命力,能吸引學生積極的情感氛圍,使學生主動學習。首先應在教學中創設以人為本的教學氛圍,還他們學習主體的地位,使他們平等地與教師進行對話,尊重學生獨立人格和選擇權利,要多寬容、鼓勵和引導,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源源不斷的激勵過程。如在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時,會先讓學生根據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一說生活中接觸過哪些數,這些表示什么含義?學生在生活經驗的作用下,暢所欲言:我知道100,因為在考試的時候,成績100是滿分,等等。這些有利于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與教師“零距離”的親密接觸,才會在平等的人際關系中自由展現童真。其次要有更多的人文性的評價方式,要多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哪怕學生的發言中只有一個有用得好的詞,只有一句說得好的話,也要立即給予熱情的鼓勵,這樣可以讓學生深受鼓舞,覺得自己能行,從而樹立起自信心,換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實現自身的潛能。
數學家華羅庚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迷,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數學在現代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已經形影不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現代高科技的迅猛發展,向學生介紹數學的科學價值,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熱情,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價值觀。如計算機的誕生,使人類的腦力勞動逐步機械化。如華羅庚自學成才,陳景潤勇探“歌德巴赫猜想”,祖沖之對圓周率的貢獻,古代名將“韓信點兵”、還有“百雞問題”、“雞兔同籠”,數學王子高斯巧算“1+2……100”,象棋發明者要求獎勵麥子等等都蘊涵有著數學文化,洋溢著人文氣息。讓學生開闊視野,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人文價值、科學價值、尋求數學進步的歷史軌跡,激發對數學創新原動力的認識,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領會數學的美學價值,從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創新意識。就學生的角度而言,數學文化是通過感知獲得的,而不是依憑認知、說教就可以直接習得。數學文化是寓于教學知識和課堂教學之中的。因此在教學中如何體現數學文化,滲透人文精神,培養具有較高人文素養的學生就成為廣大數學教師研究的問題。
學生的學習,帶著濃厚的情景色彩,對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親切、有興趣。數學課能以學生事例作為背景,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從中發現數學問題,學生定會提高學習興趣,使思維與活動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社會價值和生活價值,在學數學的同時應用數學,促進學生更多地了解數學知識產生的背景,彰顯數學的人文魅力。比如老師組織一次秋游,秋游是一件足以使學生們快樂的事,面對所任教的班級學生,老師提出問題,“要去秋游了,你們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學生們異口同聲回答:“到商店買吃的!”于是,一場別開生面的購物方案設計開始了。在這過程中學會與人交流、分工合作、協商決策。將數學知識與社會生活整合,使學生的數學應用思想得以向課外延伸發展,更便學生的人文綜合素質得到提高,讓學生們恍然大悟,原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處處有數學。
理性思維是一種明確的思維方向,有充分的思維依據,能對事物或問題進行觀察、比較、分折、綜合、抽象、概括的一種思維。教學嚴謹、樸實能使學生去浮燥,養成縝密有條理的思維方法,形成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敬業精神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一方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另一方面要發揮數學的培養人的邏輯推理和創新思維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學中,應處理好以下關系。規則與自律,在教學中,規則、結論都有一定的前提,都有一定適用范圍,任何結論的證明都必須遵從一定的前提和程序。還有論證與責任,需要足夠的耐心、毅力。這種求真務實的學風會影響和遷移到學生生活中,有助于培養學生周密有條理的思維方式,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敬業精神以及強烈的責任感。再者探索與執著,數學學習過程中通常要經歷許多探索過程,如對解題方法、對未知規律探索等等,要有堅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鍥而不舍的精神。數學中這些經歷可培養學生對知識的執著與追求。因此,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是數學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我們的數學教育是通過發展學生的理性思維,促進學生求真、求實的品格,成為更完全、更有力量的人,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全面提升人文素養。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除了應教會學生一些基本知識與技能外,還應不失時機地滲透人文知識,尤其應注重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等方面人文素養的培養,把蘊涵在教學課程中的思想方法、價值觀念、審美情趣,加于發掘與提升,讓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受到數學文化的熏陶,不僅有利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而且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才能、審美直覺的提高,達到學生在獲得數學知識技能過程中,同時從方法、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上得到全面和諧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