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欽雪
(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區第十五中學 遼寧 大連 116000)
“名著是人類文化的精華。對于名著的學習,就仿佛是穿越時空的隧道與當時的文學創作者進行深刻的交流,從而產生思想上的共鳴,并有效的提升個人的文學修養”。而在學校的教學當中增加名著學習的環節其最關鍵性的作用還是幫助學生們養成更加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語文修養。
1.1 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在溫儒敏看來“越早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對于他們以后的人生道路來說就越有裨益”。當前中學名著教學篇目大都蘊含極其豐富的人生哲理,學生并不能一讀就能理解其中蘊含的哲理,導致學生對名著教學提不起興趣,所以在此期間老師的指導性作用就是不可或缺的。
1.2 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如果僅憑自主學習,那么可能會加深學生在名著學習期間的迷茫性,初中語文教材名著教學模塊增加了閱讀指導這一部分,每篇名著教學后都會給出一種閱讀方法,由老師教授給學生。
1.3 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原來的人教版教材沒有將名著教學導讀設置成一個模塊而是放在了教材的后面,不能夠引起老師和學生的重視,當前教材將名著教學單獨增設了一個模塊,從而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每學期都會有兩篇指定篇目和四篇自主推薦篇目,同學們可以將這些名著篇目安排進自己的閱讀計劃。
1.4 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溫儒敏曾說:“作為教學育人的語文教材來說,其自身的內容劃分以及主題安排存在著較為關鍵的作用,一定要較為突出的表現出語文教學的重要性”。每個人的語文素養并不是生下來就有的而是經過后期的不斷學習和積累而養成的,只要不斷地閱讀博覽群書,就能夠在書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體會書籍帶來的快樂。名著教學模塊中的名著篇目可以大大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并通過教師的引導提高閱讀效率,使得學生的自我表述能力以及與語文相關的文學素養得到較為有效的提升。
經過一系列的認真調查與研究,我們可以發現,現階段國內初中教學階段的語文課本和以前人教版的內容在編排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目前大多數學校所選用的語文教材當中都更加的注重名著的教學與學習,并且將其作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放置在教材當中。在名著教學方面,大致能夠被劃分成下面五個不同的方面:第一個部分為“名著簡介”、第二個部分為“讀書方法指導”、第三個部分為“研究主題”、接下來則為“優秀內容選取”以及“自主閱讀建議”。名著教學這五個部分的安排,對學生的名著閱讀和教師的名著教學都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學生不僅學習到了方法,還學習到了很多書中的道理,老師也能更有效的完成閱讀教學任務。
3.1 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身為一名語文老師,最重要的就是是否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才是教學的關鍵,教師專業素養的高低會影響到教學質量。教師應多讀書并全面理解文章的內容,才能上好一堂課。通過組織閱讀演講的形式,既能夠進行閱讀課堂導入,又能夠加強閱讀思想傳播,實現閱讀教學指導策略的雙贏”。
3.2 靈活運用閱讀指導方法。初中語文教材名著導讀教學板塊共推薦有古今中外名著36篇,指定名著篇目12本,自主推薦閱讀24篇,對于內容以及主題不一的名著,在語文教材里面還比較有針對性的做出了一些閱讀方面的說明與介紹,從而讓老師們能夠在實施名著教學期間可以按照相關的指導來給學生進行教學,參考名著的具體內容和主題來使用不同的教學方式。
3.3 合理安排課時。通過調查結果分析得知教師在閱讀課開展次數上存在的問題,大部分教師一學期開展3-4次,還有一些教師一學期開展1-2次,顯然是不夠的,教師應減少其他方面的課時安排,適當增加名著導讀教學課時。有大部分學生閱讀時間很少,原因是教師留的作業比較多,而且閱讀課上老師大部分時間都在對名著進行講解和閱讀方法上的指導,課上留給學生的閱讀時間也比較少,把閱讀任務留在課后,教師也應把課堂時間做好合理的規劃,盡量給學生多留出一些時間,避免學生想讀書卻又沒有時間。
本篇論文針對現階段國內的初中教學期間關于名著學習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與調查,經過認真的翻閱目前大多數初中教學期間所采用的包含名著導讀的語文教材,在對其具體的內容以及整體架構做出了細致的考察之后,又有效的結合了問卷調查的手段,最終找出了當下初中教學階段在名著教學方面潛在的一些弊端與難題,針對這些現象追根溯源并且給出了個人的一些觀點與意見,寄望可以給之后的名著教學方面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