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樂
(遼寧省盤錦市興隆臺區錦采學校 遼寧 盤錦 121209)
古人云,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這句話精妙闡述了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小學英語教學也是一樣,無論這個“一域”我們學得多么精妙,無論我們的英語單詞識記得多么熟練,語法背誦得多么熟練,如果不放眼全篇,到頭來對于英語的掌握還是粗淺的。
1.1 看圖說話,模擬語境。情景教學一直是近年來備受推崇的教學方式之一,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教材內的插圖,最直觀地勾勒出一個語言環境,邁出課堂英語語篇教學的第一步,在學生的腦海中展現出一幅圖或一組圖,提綱挈領,高屋建瓴。
1.2 預測語篇,鍛煉觀察。在英語課程中,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以往很多教師都是利用學語文的方法來學習英語,信奉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把語篇來回倒去的播放,隨著社會的發展,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了全方位的解讀,雖然短時期內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書本上的插圖也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
1.3 活用圖表,突破語篇。學習沒有一帆風順的,總會出現各種攔路虎和絆腳石,這個時候的學習比拼的不僅僅是智力,更多的是心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在這方面要想盡千方百計為學生解決困難,驅散迷霧,幫助他們走出困境,但直接的幫助適得其反,我們要學會帶領學生突破困難,共同戰勝困難,留給學生寶貴的經驗。
1.4 鼓勵復述,加強表達。學習每個語言類學科都要養成復述的好習慣,復述不同于背誦的照本宣科,是利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文本整合,加入了自己的觀點,融入了自己的情緒,對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十分重要。所以在語篇學習中,我們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和鼓勵,由于他們的詞匯量和信息量暫時缺乏,所以在復述前要進行足夠多的提示和準備,把每一場復述都當成演講,足夠的重視才能取得絕對的成績。
1.5 提問介入,語篇梳理。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提問往往是伴隨著對學生學習狀況的檢測而進行的,現在的教學實踐表明,無論在預習還是復習中,提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個作用已經跨越了檢測的界限,能從根本上為學生加深記憶力,梳理語篇,以供其牢固掌握。
(1)提煉問題。每個語篇中都會出現大量信息,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和每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教師應主動提煉問題,利用經典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點燃其創新思維的火花,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
(2)創造問題。有些教師認為,問題有限,語篇中甚至用不到6個W就把信息都概括了,如何還能提問?這就需要教師在以往學習的基礎上創造問題,不斷地深化,不斷地努力,將學生放入場景,將場景描述具體,甚至最簡單地在語篇中摳出幾個單詞,讓學生利用閱讀慣性和理解能力去補全,雖然形式和初中的完形填空相仿,但我們完全可以降低難度,提供首字母或者提供其發音,讓學生無論從拼寫還是理解上都更進一步,更上一層樓。
學習英語需要記憶,但這個記憶是科學的記憶。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牢記兒童發展心理學和記憶曲線的遠離,從整體入手,從學生的生理特征入手,將單個的知識點融入到整篇的知識點中,將每一個單詞都找到其出處和引申義,用區委的語言改變枯燥的記憶,用鮮活的表述沸騰沉寂的課堂。
語篇教學是新教育時代英語教學中的必然選擇,我們要緊扣這條線,完成新一輪的聚焦,小切口,大思考,小場景,大教育,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沉浸在英語的快樂教學里,讓每一位老師都能快樂地工作,抓住主線,創設語境,追求教學經驗,完成語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