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
(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無錫 214153)
校園文化作為帶有校園標簽的特殊文化類型,是社會思想在校園文化內的回放和映射,是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高校校園文化則是校園文化的具體類別,高校校園文化必須承擔起發現真知,探索真理,提供新文化新思想,引導與批判社會文化前進和發展的重任,才能體現出高校校園文化的根本屬性。高校校園文化服務于社會的窗口多樣化,其中,高校校園體育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分支,其對外展示的作用力不容忽視,有助于高校校園體育精神的傳承,有助于提高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有助于大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文化是人們在改造自然與自身的進程中所創造的一切物質與非物質財富總合。校園體育文化作為文化的延伸,是校園文化和體育文化相互融合形成的一種特有文化,主要表現在體育物質和精神方面。校園體育文化作為新時代的熱潮文化深受大學生的喜愛,高校通過這個平臺,在培養大學生的體育認知、豐富大學生課余生活、傳輸給大學生新的生活理念、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質方面都有著顯著的效果。
目前,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構成有很多種說法,高校校園體育文化“三分說”占據主流,在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層次結構關系的梳理中將采取“三分說”來劃分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構成,即體育物質文化、體育制度文化、體育精神文化。
1.2.1 體育物質文化構成指標
學生體育經費、教職工體育經費、體育雕塑、標志性體育建筑、體育標識、體育場的整體布局、體育圖書、體育教材、體育宣傳欄、體育知識講座、體育廣播、學生體質達標率、周鍛煉次數、體育活動方式、對體育新聞的關注度。
1.2.2 體育制度文化構成指標
體育政策執行狀況、體育管理實施辦法、校園體育文明建設情況、體育社團活動管理制度、是否舉辦校園體育文化節、校園體育文化節的參與度、是否有體育教師指導社團活動、校園陽光體育活動開展情況、體育競賽管理制度、高水平運動員管理制度、體育教師獎勵制度、體育課堂常規、體育教師工作守則、運動員守則。
1.2.3 體育精神文化構成指標
學校校訓、體育口號、標志性體育人物、體育文化價值體系核心理念、體育觀念、體育鍛煉價值取向、體育精神體現、體育教學環境所持態度、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及態度、身體自尊態度、體育運動精神體現、體育道德觀體現、身心健康狀況。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開展豐富了大學生的校園生活,開闊了大學生的視野,拓寬了大學生的交際,高校體育文化藝術節之系列活動的進行不同程度地吸引了大學生的參與,并帶動更多的學生一起感受體育活動的樂趣和鍛煉價值,逐步養成了通過校園體育文化為橋梁構建大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高校體育文化促進大學生積極健康向上,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精神層面讓大學生樹立對崇高理想的價值追求,從對高校體育技能知識的掌握中收獲對運動的自信心,體驗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將終身體育納入大學生活的板塊并得以延續。
高校體育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體現在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上,物質文化在高校悠久的辦學進程中起著顯性傳播作用,校園體育場館設施為大學生提供了健康鍛煉的基礎,激勵著大學生積極陽光向上,特別是寄情于物的校園體育名人雕像,更加明確了大學生體育鍛煉的目標和對美好未來的期盼。精神文化則起著隱性傳播作用,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系列活動的進行,塑造了大學生團結拼搏的體育精神,通過競技體育實現自我價值,去追求運動技術的頂峰。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社會輻射功能、育人功能和激勵功能搭載了學校和社會的橋梁,校園體育文化的前瞻性、導向性和時代性特點決定了其發展方向,向社會進行輻射并產生良好的循環,將其特有的文化屬性凝聚成一種力量。同時,時代的發展也需要高校所培養的人才,為社會的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因此,學校和社會在發展中相輔相成,共建有機共同體。
物質載體主要突出校園標志性體育建筑、體育標識、場館設施布局等。其中校園體育場地設施是校園體育文化的核心,標準化的場地和合格的器材是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目標完成的基礎保障。體育館室內場地的面積、場地項目劃分及數量、場地器材的布置等一系列因素都將直接或間接影響大學生對體育運動項目的選擇和運動認知,因此,在高校體育設施建設中,應加以創新和設計,賦予客觀物質本身靈魂,讓大學生通過直觀的體育設施感受校園文化氣息,從而培養大學生科學鍛煉的行為習慣。
精神載體主要突出體育文化價值體系核心理念、大學生體育價值鍛煉取向、校園傳統體育文化、領導層對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視度、學校體育教育發展理念、高校教師人格魅力等。校園體育精神是教育工作者進行體育教學的價值取向,是大學生進行鍛煉的風向標。因此,其影響力和滲透力都較強,體育精神作為一種隱性的文化氣息直接滲透在校園的各個群體中,體育精神氛圍也越來越濃烈,從而賦予學校特有的文化魅力。
制度載體主要突出學院(部門)體育教學管理制度、大學生陽光體育活動、運動競賽管理、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等。完善和規范的管理制度是校園體育活動開展的基礎,是校園體育文化形成傳統的保障,其中也包括了高校領導層對校園文化發展的重視、教師對校園體育文化發展的價值取向,以及大學生對校園體育文化的向往和追求。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打下了良好基礎。
體育強國背景下,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發展要緊跟步伐,其中,高校領導對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視是校園文化和諧發展的組織保證,他們的先進理念和格局決定著高校體育文化的走向,決定著大學生與社會的無縫接軌,因此,為保證體育強國的可持續發展,高校領導應加強對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視度。在加強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管理的同時,也要不斷提高體育教師的學歷和人文素養,扎實的專業基礎和豐富的理論是體育教師開展教學的前提,體育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直接向大學生傳授體育技能和體育文化,教師的言行舉止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體育認知。因此,在高校體育文化建設中體育教師的綜合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高校體育教師在教授大學生專業技能上注重言傳身教,讓大學生真正了解運動項目的特征和作用,從而主動花心思琢磨體育運動的技巧。同時高校其他課任教師要主動加入校園體育鍛煉的隊伍中,在給大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引導大學生樹立良好的體育觀,擁有健康的體魄是完成學業的基礎,從心理層面激勵更多的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
高校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區域,每個獨立的個體都帶著當地的民族傳統文化,大學生進入校園后帶給了學校豐富的資源,這也成為了高校豐富校園體育文化的天然優勢,高校在體育活動的開展中必然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通過體育競賽增強大學生間的友誼,進而促進區域的文化交融,對高校體育教學完善和可持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最終形成特有的校園體育文化精神。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主要集中在學校領導的重視度、體育教師綜合能力提升及學生主動投入上來進行發展顯得力量薄弱,此時還需要借助媒體宣傳的力量,在高校承辦的大型體育競賽中,高校和電視臺、網絡進行合作加強宣傳報道,將體育競賽通過高校的窗口進行推廣和介紹,讓當代大學生近距離感受體育運動的熱潮,激發大學生的運動荷爾蒙,享受體育運動的魅力。
在體育強國背景和經濟水平逐步提高的前提下,高校校園體育文化之系列活動的開展會越來越受到大學生青睞,加上高校體育場館和設施的逐步完善,推動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和社會接軌,將校園體育文化輻射開來,使得更多的師生走進體育活動的文化圈,不斷提高自身體質和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