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嬋娟
山東工商學院,山東煙臺 264026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促進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人們的壽命,人們對滿足精神世界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在社會經濟的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如我國現階段老齡化嚴重,給社會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大多數的家庭都不得不面臨復雜的養老問題,與此同時,國家在滿足老年群體物質生活的基礎上,還要豐富其精神世界,在這樣的環境下,大數據的發展帶動了智慧旅游及健康養老方面的發展[1],智慧旅游及健康養老為老年群體提供了更為科學、合理、舒適的養老服務,既滿足了老年群體的物質生活,又滿足了老年群體的精神世界,有效降低了社會和家庭壓力,促進了社會和家庭的和諧。
在大數據背景下,旅游行業發展得越來越好,人們逐漸地開始追求智慧旅游,然而智慧旅游是需要很多資源和技術支撐的,結合目前旅游行業的現狀,要想全面發展智慧旅游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要想實現智慧旅游首先要有一個能夠查到各地旅游信息的平臺,這個大數據平臺需要有數據運行平臺、宣傳平臺、服務平臺以及監督平臺來共同組成。數據運行平臺負責全面整合各種數據資源,將社會信息、政務數據以及企業信息與網絡相關聯,組成一個涉及范圍廣、信息資源豐富、應用起來方便的網絡資源地。宣傳平臺負責將好的旅游景區進行推廣宣傳,介紹各旅游景點的基本情況和特色,好吸引更多的旅客前去游玩。服務平臺是要為旅客解答和解決各種問題,比如給旅客規劃旅游線路,為旅客預訂景點門票等,提供周到優質的服務,讓旅客享受到智慧服務。而監督平臺一般是要由政府出面負責,監督全域旅游平臺的合法運行,進行智能治理和監管,為旅客的合法權益提供支持和保障。
目前,新媒體技術多種多樣,比較常用的有QQ、微信、微博以及客戶端等。在網絡覆蓋面如此廣泛的背景下,旅游行業可以充分的在新媒體技術上得到體現。參考微信平臺微商的推廣例子,景區可以與這些營銷平臺合作,在一些小程序和游戲中植入廣告,也可以利用獎勵的形式來吸引客戶參與,再誘導客戶進行轉發分享,這樣就能讓更多的人來了解旅游[2]。
各行各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才,旅游行業也不例外,而且要想實現智慧旅游,就需要更多的專業人才。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對旅游業的專業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各旅游主管部門和旅游企業對專業旅游人才的需求都很急切。這些人才既需要出自旅游專業,懂得各種理論知識,還需要擁有豐富的實習經驗,有能力滿足政府管理部門和旅游企業的工作要求。人才培養是一項長久的事業,從學生踏入旅游專業起,就要對學生設立目標導向,利用多方手段培養出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戰經驗的復合型人才。
近年來,由于整體旅游環境中出現的疫情等不確定性因素,傳統旅游服務模式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很多線下服務活動在疫情期間都是無法開展的。借助大數據和“聯網+”技術的優勢,旅游行業要加強服務模式的創新,積極構建“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新型智慧旅游服務模式,這樣既能減少旅游服務過程中面對面的接觸行為,提高旅游服務效率,又能實現旅游服務方式的創新,帶給顧客更加愉悅的服務體驗。例如,景區可以加強與網絡平臺的合作,雇傭專業的拍攝團隊,將旅游景區的主要旅游資源拍攝成視頻進行網絡宣傳,或者由網絡服務平臺設立專門的景區模塊進行網絡直播等,這對于游客提前了解景區乃至產生旅游意愿都是非常有幫助的。不僅如此,旅游企業還可以借助大數據優勢,在科學分析顧客需求的基礎上,設置網絡在線服務模塊、自主服務模塊等,如電子化購票、自身身份驗證等,這樣可以減少游客出入景區的等待時間,收獲更加良好的旅游體驗。
在當今時代背景下,隨著旅游業服務形態的日益豐富,游客旅游的個性化需求也在不斷增多,這就使得傳統的相對統一的旅游服務模式難以滿足游客的一些個性化旅游需求,也難以實現旅游服務質量的顯著提升。例如,同樣是都泰山景區旅游的游客,有的是看山,有的是看文化,還有的是祈愿,還有的是兼顧多種需求的,所以旅游企業在制定旅游服務方案時,需要提前了解游客的個性化需求,如旅游目的、旅游預算、出行習慣、餐飲習慣等,進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服務措施。對此,旅游企業可以借助大數據下的信息處理優勢和交互優勢,與游客之間建立起便捷的交互渠道和方式,通過微博、微信、抖音等平臺,實現旅游者和旅游服務雙方之間便捷性的交互、協同與溝通,及時為游客提供在酒店、交通、景區、餐飲、購物等方面的精準信息,為游客提供個性化的整體出游方案,提高交互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現階段,我國老齡化十分嚴重,針對這一問題,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中制定了全面開放二胎政策,這一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人口老齡化問題。近年來,國務院出臺了《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政策[3],民政部門也出臺了相關的政策,鼓勵全社會都參與養老事業中來。另外,2013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正式實施[4],對老年群體的權益進行進一步保障,在同一年,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強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5],這一法律法規中明確指出中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迅速發展的階段,在2020年左右老年人的數量將達到2.43億,2025年將突破3億。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建成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對城鄉居民的基本養老保險及基本醫療保險進行完善,并深化養老保險體制改革[6]。這些舉措都為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開展健康養老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為有效推進健康養老模式的發展,首先要加強健康養老從業人員的培訓工作,現階段,在健康養老行業中,大多數的健康養老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及專業技能水平較低,所以為有效改善這一現狀,提升健康養老行業的質量,就要加強對健康養老從業人員專業技能的培訓,健全考核機制,使每一名健康養老從業人員都具備上崗的基本條件,在健康養老行業中的服務更規范,技術更專業。其次,強化各高校健康養老專業的培養條件,現階段,我國在健康養老行業方面的專業人員十分匱乏,且各高校的相關健康養老專業也相對較少,針對這一情況,政府應加大對各高校健康養老專業的扶持力度,為健康養老行業輸送源源不斷的人才,使我國健康養老行業的從業人員有充足的儲備量。再次,加強技術技能方面的培訓,在健康養老行業中,涉及了許多數字化的先進機器設備,這就需要健康養老行業的從業人員應該了解這些數字化先進機器設備的使用原理、操作流程及使用目的,這就需要加強對健康養老行業的從業人員在這些方面的訓練,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度及獎懲制度,增加健康養老行業的從業人員的技術技能水平,并且在健康養老行業的從業人員完全掌握這些技術技能之后,就可以將這些使用流程交給老年人,為老年人的生活帶來方便和快捷,減輕在家養老老年人的負擔。最后,創新技術水平,在健康養老行業中,要依據老年人的實際需求來發明一些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進行及時檢測的檢測儀器,定時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進行檢查并記錄,這樣的檢測儀器能使老年人及其他成員隨時隨地的了解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減少因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出現問題而出現的手忙腳亂問題,在此基礎上,在老年人經常活動的場所要安裝安全防護裝置及便捷式呼叫裝置,方便老年人在遇見緊急情況時進行呼叫。
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為有效推進健康養老模式的發展,可以利用大數據的優勢科學建設養老項目。首先,政府方面要明確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將民政、人社、財務等部門在健康養老方面的職責進行有效劃分,將工作落實到個人,并加大對健康養老項目的扶持,并將政府合理轉型,由傳統的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其次,科學調整養老金問題,引導老年人購買養老保險,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減小政府在健康養老扶持方面的壓力,并且在養老金的分配上,要對老年人的家庭狀況進行準確評估,針具需求程度分配來有效縮減養老金的差距;最后,科學建設健康養老項目,隨著大數據的發展,帶動了旅游行業的發展,智慧旅游應運而生,智慧旅游改變了傳統景點旅游的局限性,逐漸向全程旅游過渡,這滿足了老年群體對精神世界的需求,也是建設養老項目十分重要的一環。
眾所周知,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是在不斷增強的,全社會的養老需求也是在不斷增大,社會發展面臨著人口老齡化方面的很大壓力。將大數據技術與我國的健康養老產業相結合,能夠形成了一系列“互聯網+智慧養老”的解決方案,為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解決提供新的視角和輔助手段。首先,借助互聯網的技術優勢,老年人可以通過簡單的智能設備就可以與健康養老服務企業取得聯系,為老年人提供及時的問診、健康等服務活動,這相比傳統的健康養老服務模式有了很大的改進,老年人可以不用親自“跑腿”,尤其是對于活動不方便的老年人來說更是便利。其次,隨著我國人口老年化趨勢的深入,“銀發經濟”來襲,與健康養老相關的企業必然會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而借助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技術方面的優勢,智慧養老、智能養老方面的產品和服務將會不斷增多,在國家政策的激勵和推動下,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智能產品、智能服務推陳出新,讓老年人可以安心養老、放心養老,及時獲取最科學的生活照料、健康管理、醫療處理、精神慰藉等服務。再次,在未來的健康養老市場上,必須重視養老需求的個性化分析,針對更加豐富、立體化的健康養老產品和服務,如面向失能、失智老年群體,健康養老產品的設計開發就必須更加注重智能性、便捷性、安全性,通過科技力量和數字化服務優勢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更多輔助,為老年人家屬健康養老負擔,有效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的健康養老服務需求。
正所謂市場需求決定市場供給,市場需求的變化必然會引起市場供給的改變。在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的背景下,健康養老需求不僅存在需求規模上的增長,對健康養老的產品類型、個性化服務水平、智慧化服務能力等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所以加強健康養老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是大勢所趨和現實需要。首先,要樹立智慧健康養老供給側改革的實現意識,這是因為思想意識和改革行動的主動,一個地方政府能夠樹立先進的健康養老、智慧養老意識,在很大程度影響著當地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的規劃與發展,所以地方領導一定要借助大數據技術優勢,針對當地健康養老資源分布不均衡、產品服務供需錯位等現實問題,及時調整健康養老產業的資源布局和政策導向,為養老市場的結構性提供科學依據。其次,要積極探尋加快智慧健康養老結構性的策略,雖然我國的東部沿海城市經濟發達,可以優先開展健康養老的結構性,但是中西部地區同樣不能落后,要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優勢,以高標準、高起點為要求,提高健康養老結構性的精準程度,實現各地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的科學布局和可持續發展。再次,為了給健康養老市場提供更多優質的養老產品和服務,各地養老產業的供給側改革不能僅僅停留在思想上、口號上,還必須切實落實到實踐行動上,如結合當地的旅游資源開發健康養老產品,將會進一步完善當地的養老產品結構,提高新的產品供給,實現健康養老產業的不斷優化和升級。
綜上所述,在大數據背景下,我國社會已經逐步進入信息化時代,面對我國老齡化嚴重,老年群體對物質生活及精神生活需求的提升,必須建立健全的養老制度,其中智慧旅游及健康養老為我國老年群體的生活帶來了生機,為老年群體提供了更為科學、合理、舒適的養老服務,使老年群體的晚年生活得到了保障,提高了老年群體的晚年生活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