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捷
(江蘇省蘇州中學園區校 江蘇蘇州 215100)
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的發展決定將來國家的發展。青少年所處年齡段的主要任務是完成身體和心理的全面發展,他們需要強身健體,培養興趣愛好,磨練意志力,提高分辨能力,這個階段的發展十分重要,會在極大程度上影響青少年成年之后的思想和行為。學習武術可以對人起到全面發展作用,因此,武術學習能夠促進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武術給人帶來的積極作用,越來越多的老師團體和學生家長鼓勵孩子積極學習武術。習武之人的氣質是一般人比不上的,很多人都認同這一道理,如果在年齡較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武術,那這個人一輩子都能感受到武術帶來的益處。學習武術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或設施,也沒有年齡段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隨地學習。武術可以強身健體,增強勇氣和個人戰斗力,幫助弱勢群體,全面塑造優良品質,武術甚至還有一定的娛樂性,總之學習武術的益處很多,習武也正應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少年“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號召,是對當代青少年的期望。
目前中學武術教學活動還沒有得到徹底的落實,并且從教學活動角度來看,在教學實施方面還存在些許有待改進的問題。第一,中學武術教學注重形式教育,卻忽視了武術的真正內涵,沒有深入挖掘武術的核心內涵與技法。第二,傳統單一的武術教學套路過于死板,教師的教學也局限于教材內容,降低了學生學習武術的積極性。第三,現在學習武術的相關教材中存在很多過時內容,缺乏現代精神與創意,教師在教學大綱中減少攻防技擊性部分的教學,因而不利于武術教學的落實。第四,在負責中學武術教學的教師團隊中,很多教師的武術技能和相關知識方面較為薄弱,缺少專業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武術教學的貫徹與落實。
縱觀華夏歷史,武術的精神包含了很多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歷史上很多武將者中把自己的生命獻給國家和民族,他們懷揣為國捐軀的高尚信念,這種精神激勵著學習武術的每一個人。在落實和推廣武術教學的過程中,應將武術精神教育放在教學首位,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鼓勵學生向武術模范學習,尊師重道、未曾習武先習德,不斷培養優秀的武術人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不僅是保衛祖國。所以,學習武術會提高人的愛國之情,強化人的民族意識,武術精神激勵著無數武者奮發圖強,報效祖國。
早在兩千多年前,古代的人就開始尋找健康長壽的秘訣。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太極拳等養生功能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各種養生理論中,崇尚“三分練,七分養”的原則。一些高強度的競技運動是不適合青少年練習的,過度的練習甚至會損傷人的身體。而武術就較好地平衡了運動練習與養生之間的關系,它不提倡過度運動,強調適度。武術運動比較貼近生活,適合日常練習。武術將學習生活和運動完美地聯系在一起,將武術運動融入學生的日常,傳授給學生終生學習、學無止境的道理。
目前中學武術教學在套路形式教學方面主要存在3個方面的問題:另一方面是武術動作數量多,學生熟記的難度大;第二方面是武術動作套路多;第三方面是武術每個動作都有很多要領,練習起來比較復雜,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學生學習武術的自信心,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針對以上問題,要對中學武術教材進行適當的調整與修改,圍繞中學生心理和身體的特征對教材內容進行創新,突出武術動作的實用性和練習的方法性,去除不必要的形式主義。例如,可以降低初級長拳套路的難度系數,也可創新武術動作,突出攻防動作的組合拳;還可以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將其分解為“八式太極拳”或“十三式太極拳”;還可以增加武術散打中的基本拳法、腿法及拳、腿組合技術動作;或者向學生傳授防身自衛術(包括女子防身術)等教學方式。通過改革教材,增強學生學習武術的自主性和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在實際落實中學武術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團隊應該根據學校環境與學生個人的實際情況展開教學,對原本枯燥的內容進行創新和升華,全方位指導學生練習,傳授學生正確的武術練習方法。除此之外,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現如今的高新技術資源。例如,在武術理論課程的教學中,可以制作有趣有料的課件來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效果。也可以在教學中適度加入與愛國和武術學習有關的歌曲,進而提高學生武術動作練習的效果,比如《中國功夫》中的歌詞就可以起到激勵學生動作練習的興趣、規范學生動作、增強學生氣勢的作用。可以鼓勵學生一邊哼唱一邊練習,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動作的整齊度,因為哼歌在一定程度上相當于喊口號。在歌曲的烘托下,帶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處于一種表演狀態中,增加其動作的感染力,完美地將音樂和武術結合起來。
為了更好地傳揚中華武術精神,應該深入落實中學武術課的教學改革精神,根據學校環境或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創新教學,要重視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傳授給學生活到老學到老的武術信念。
第一,教育部門要明晰中學健身武術的落實可能帶來的積極影響,并且教育部應按時評估各中學的武術教學工作,為進一步發展中學武術教育奠定基礎。第二,中學教學中不能忽視武術教育工作的普及與開展,在此基礎上引進專業的武術人才,對學生進行全面化專業化的培訓。第三,圍繞中學生的基本特征,有針對性地調整中學武術教材的相關內容,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強調武術的實用性,向學生傳授基本的攻防技巧,不能照搬書本內容,要盡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