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保進
(太原市體育工作隊 山西太原 030006)
為了能夠有效提高游泳運動員的運動能力,讓其獲得較高水平的游泳競技能力,游泳技術訓練手段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會直接影響少兒游泳運動員在訓練期間形成的個人技術風格。協調性訓練在少兒游泳運動員運動能力訓練過程中屬于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主要技術環節之一,加強對少兒游泳運動員協調能力的訓練,能夠有效幫助運動員節省不必要的體能消耗,同時有效調節少兒游泳運動員技術動作,減少因多余動作而造成的體能消耗,是有效提高少兒游泳運動員專項技術水平的重要訓練手段,也是有效衡量少兒游泳運動員技術動作質量的標準之一。為了能夠更好地做好這項工作,該文展開了如下分析。
有學者在研究過程中指出,動作協調性素質是影響人體運動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基礎運動協調能力通常情況下在9~10歲就已經比較發達,在此之后的體力發展就更加重要[1]。少兒游泳運動員游泳技術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就是協調訓練效果,近幾年游泳技術動作頻率變化并不明顯,游泳成績提升則主要是體現在劃水的實效及劃幅的長度等多方面。對于運動員自身而言,游距的長短關鍵取決于劃水動作頻率的快慢,長距離平均速度相較于短距離慢,所以劃水的頻率自然也不快;短距離沖速較快,這時劃水的頻率自然也就較快,因此,游泳速度的提升在于少兒游泳運動員的動作頻率。少兒游泳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其每一次的劃水實效,都與其自身能力、劃水動作質量及水感等多方面因素相關,而其中的關鍵在于運動員能否熟練掌握動作的放松能力及動作效果的協調性,這也是衡量運動員游泳技術動作質量的標準。少兒游泳運動員身體肌群在劃水動作之中主要是應用緊張與放松的有效結合,來促使其游泳技術動作能夠有效協調與連貫,這樣就能在整體連貫與流暢過程中減少因為錯誤技術動作而導致的不必要的身體能量消耗。
影響少兒游泳運動員技術訓練水平的因素較多,協調訓練是重要因素之一。加強對少兒游泳運動員協調訓練,對幫助少兒游泳運動員掌握游泳技術動作及運動能力的提升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2]。在協調訓練過程中,運動員能夠對游泳技術節奏形成更為良好的把握,雖然游泳周期性動作并不復雜、變化也較小,對協調性并沒有太高要求,但為了能夠讓少兒游泳運動員對自身身體節奏感形成良好的體會,自然需要將協調訓練與節奏感訓練有效結合在一起,從而有效提高少兒游泳運動員技術動作水準。游泳運動對運動員協調能力具有一定的特殊要求,因為相較于其他運動而言,游泳運動是在水中進行的,運動場地較為特殊,控制動作的方式與陸地上存在差異,所以協調訓練對少兒游泳運動員游泳技術訓練與提升起著十分顯著的作用。
有學者在研究過程中對比了常規訓練與水上協調訓練這兩種訓練方式對運動員成績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經過協調訓練之后的少兒游泳運動員,其運動成績明顯高于常規訓練的少兒游泳運動員。協調訓練活動的有效開展,能夠有效提高少兒游泳運動員蝶泳和蛙泳成績,其中蝶泳屬于一種較為復雜的泳姿,需要運動員具備良好的上肢、腰腹部力量及較為良好的協調性,在游泳過程中腰腹部波浪動作是必不可少的,而這一動作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的,所以需要在訓練過程中進行長時間協調訓練才能獲得良好的訓練效果[3]。而蛙泳則需要運動員在手、腳有效配合的基礎上進行,所以對少兒游泳運動員進行協調訓練對掌握這一泳姿也能夠起到良好的作用。在協調訓練過程中,運動員自然會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身體位置,同時在對稱的動作配合過程中尋找到最大的推進力,也正是因為如此,少兒游泳運動員在經過協調訓練之后,其準確用力的肌肉感覺得到了提升,運動成績也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有效提升。由此可見,協調訓練對少兒游泳運動員運動成績提升也具有一定影響。
現代訓練結果顯示,6~14歲屬于技術能力發展的最佳階段,而在這其中6~9歲則是發展一般技術能力最為有效的階段。通常情況下,少年兒童處在13~14歲這一年齡段時,因為其大腦皮層與延腦的中樞神經系統已經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協調訓練的有效展開則能夠更好地幫助少兒游泳運動員迅速掌握新技術與動作,進一步有效提高少兒游泳運動員的專項技術能力,同時為少兒游泳運動員掌握更加復雜的技術能力提供良好的環境與基礎。在協調訓練過程中,訓練人員會按照少兒游泳運動員實際情況來合理選擇一些有利于促進運動員技術能力發展的訓練方式,同時還會對運動員進行空間感知覺能力、動作空間準確性判斷能力的培養,若運動員這些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其運動潛力自然也能得到有效發展。
少兒游泳運動員處于發展一般基礎協調能力最佳的階段,少兒肢體十分靈活、關節活動區域較大,但對于協調性理解程度不足、不熟練,所以在對其進行訓練的時候,最好是針對少兒肢體能力展開基礎協調訓練。青少年9~14歲屬于發展專項技術協調能力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對其展開規范技術訓練能夠起到良好的訓練效果,在發育加速的過程中,運動員耐力、速度及力量等一系列素質也能夠得到有效發展,這種情況下運動員對節奏感的體會也會更加深刻,從而真正有效地促進其對高難度技術動作的把握[4]。
首先,在陸地上也可以對少兒游泳運動員進行協調訓練。在這一過程中主要訓練方式則是以徒手操做上下肢對調動作、單雙腳跳繩、單雙手肩關節快速轉動及交叉轉動練習等一系列方式為主,通過這些陸地上協調訓練能夠有效培養少兒游泳運動員協調四肢的靈敏度、保持軀干的穩定性,同時強化運動員對動作節奏感的把握。其次,在水上展開協調訓練。在這一過程中,訓練員可以借助想象技術訓練來直接分解一些游泳動作和技巧,借此來對運動員進行有效的協調訓練,如可以從四式泳姿分解動作來逐漸完成連貫性的配合動作,這樣就能真正有效起到技術動作協調、穩定與流暢的訓練效果。
在完成動作期間,很多少兒游泳運動員經常會因為肌肉收縮之后無法及時放松而造成肌肉過度緊張等情況,而這一問題的產生則會帶來較多的危害,少兒游泳運動員動作不僅會變得僵硬變形,直接影響游泳動作完成質量,同時也會對少兒游泳運動員心態造成影響,無法順利完成動作,特別是在比賽過程中,這一方面的癥狀表現更是十分顯著。為此,在對少兒游泳運動員進行協調訓練時,及時克服肌肉過度緊張也是有效提升協調訓練效果的關鍵。
在協調訓練過程中還需要提高運動員保持平衡的能力,以此來有效提高運動員動作感知覺能力及動作空間準確性判斷能力。在游泳過程中,動作高質量完成的關鍵在于姿勢的穩定性,即在某種身體位置上需要具備良好的身體平衡能力。平衡能力是指身體對來自前庭器官、肌腱、肌肉、關節內的感受器亦或者是視覺各方面刺激下的協調能力,而要想獲得這一能力需要對運動員進行大量的協調訓練,運動員一旦擁有這一能力,自然能夠有效促進其對各種感覺信息的接收,從而有助于運動員空間知覺的發展與提升。為此,在對少兒游泳運動員進行協調訓練時,一定要提高對這一方面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運動員保持平衡的能力,借此來有效促進運動員健康發展與提升。
協調訓練對少兒游泳運動員運動能力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在進行協調訓練的時候,對技術訓練方法選擇一定要從兒童最容易掌握的練習開始,具體而言就是要先進行一些簡單的協調訓練,然后逐漸過渡發展為具有一定難度的練習。借助于有目的、有計劃性的訓練來逐漸提高少兒游泳運動員各個部位非對稱動作的質量,促使其運動能力得到有效發展與提升[4]。任何一個功能性的活動,其大多是由多組肌群參與而完成的,人體也是借助于這些肌群的有效活動來及時調整肢體活動范圍,控制肢體活動速度,維持肢體活動穩定性與精確性,這從某些方面來說也就是機體的協調工作表現。而要想真正有效實現機體活動的高度協調,自然需要對少兒游泳運動員進行合理的協調訓練,這樣才能真正促使人體各個部分組織都能夠有效協調在一起工作,最終有效落實運動協調。為此,在協調訓練過程中,訓練教師一定要立足于少兒游泳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合理展開訓練,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有效提高訓練效果,讓少兒游泳運動員運動能力與技術動作得到有效訓練。
綜上所述,在對少兒游泳運動員進行訓練的時候,協調訓練對其運動能力的提升具有較為顯著的影響,教師在日常訓練期間一定要提高重視程度,加強對少兒游泳運動員協調能力的訓練,借此來有效提高運動員專項成績、運動技術與能力。為此,在訓練期間,相關人員一定要準確意識到運動能力與協調性之間的關系,借助多種方式來加強對少兒游泳運動員協調訓練,有效提高少兒運動積極性與興趣,同時讓其在協調訓練中學會發力,掌握合理的游泳配合技術,從而有效減少內耗,促進少兒游泳運動員運動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