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鏡伊 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
區塊鏈作為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技術的集成應用,是一項顛覆性創新技術,在全球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中發揮著引領作用。區塊鏈技術發展帶來經濟和產業格局的重大調整,為金融業的創新發展帶來新的機遇。近年來,區塊鏈在金融企業、互聯網企業、IT企業和制造企業不斷擴大研發和應用推廣規模,發展勢頭迅猛。本文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特點進行梳理,結合高校財務共享服務平臺建設現狀,對區塊鏈技術與高校財務管理相融合的技術可行性進行探究,提出區塊鏈技術與高校財務共享服務平臺融合的設計思路和發展展望,為高校財務管理的信息化發展提供借鑒和思考[1]。
區塊鏈技術起源于比特幣發行底層技術,是對含有交易信息的區塊進行哈希運算,對一段時間內的電子交易行為進行分布式數據記錄。區塊鏈技術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從以可編程數字與加密貨幣為特征的區塊鏈1.0階段發展到當前的以可編程社會為特征的區塊鏈3.0階段,但總體呈現四大特征:一是去中心化和分布式。去中心化是指區塊鏈系統沒有下達命令的中心管理機構,從而確保系統的容錯性、抗攻擊性和防止合謀能力突出。區塊鏈的分布式則是指該技術在存儲信息中每個節點只負責一部分數據,所有節點共同保障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二是技術可追溯且避免篡改數據的可能。哈希算法只對經驗證合法的數據進行記錄,保障信息可被追溯,且嵌入的每筆信息均與相關交易信息進行綁定,并被準確記錄,整個算法不可刪除和篡改。三是信息透明化。整個系統運行機制公開,交易信息在多個節點均有備份,信息變更需要多節點共同認證才能變更[2],保障信息的公開公平可信任。四是嚴格按照合約自動執行。區塊鏈系統通過將資產數字化,資產交易、查詢等過程均按照既定程序執行,不需要其他人工投入,降低交易成本和安全性。
近年來,隨著區塊鏈技術在金融、互聯網、會計核算等行業應用推廣,為該技術在高校財務共享中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致力于大力推進財務共享服務平臺建設,并通過將財務軟件和財務管理有機結合,提高財務管理工作效率。但由于高校規模擴增,財務業務量加大,現有的高校財務管理組織架構、報賬流程、系統架構等都很難滿足高校財務共享服務平臺管理多元化、多模式、多校區等變化需求,高校財務管理更加需要一個中間流程簡化、管理體系扁平化的財務共享平臺,對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提出更高要求。
當前大部分高校財務組織架構偏核算、輕管理的工作模式[3],導致財務管理相對混亂。第一,高校財務預算管理不夠科學,預算作為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但由于各部門間預算目標不同,各自考慮自身利益,對高校經費肆意爭搶,導致部門間沖突時有發生。還有些高校對經費管理隨意性較大,對于分出去的經費去向不聞不問,對于經費收支狀況難以有效監督,增加學校財務風險[4]。第二,財務資產管理不夠規范。很多高校對自身家底不清,財產流失嚴重。很多高校只注重大額設備采購的管理,且購買后的設備維護不力,很多部門為謀取經費而購買一些無用設備資產,導致整個學校資產管理非常混亂。
高校報賬往往需要經辦人先在OA平臺填寫報賬單,待網上流程審批通過后拿著黏貼好的票據找相應部門領導簽字,再到財務報賬大廳將單據交財務人員審核。超過一定金額還需多重領導簽字,想在同一時間找齊所有領導簽字相對困難,而且有些單據或發票不合規,還需要重新提交流程審批。整個報賬流程煩瑣,耗時長,甚至需要跨校區辦理業務,嚴重影響財務報賬效率。
目前高校財務信息系統包括財務管理系統、薪資查詢系統、科研經費管理系統、財務報銷系統、預結算管理系統、學費管理系統等,不同系統間相對獨立,導致財務共享平臺建設難以跨系統自動采集數據,信息共享和協調作業較難。一是數據標準不統一,信息資源不能融合共享。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中由于不同系統間數據標準不統一,信息編碼不規范,導致信息整合度與利用率相對較低,且教職工薪資、學生收費等仍依靠二級學院部門提供數據,甚至還依靠人工整理錄入,導致差錯時常發生。二是高校不同業務信息缺乏必要的集中和控制,導致不同業務間形成信息孤島,財務數據利用率不高。當前高校網絡主要承擔數據通信,滿足高校科研活動的需要,對網絡帶寬也提出更好要求,從擴寬網絡流量也成為完善共享服務平臺建設的重要舉措。
財務共享服務平臺建設的本質是要將分散于各業務部門重復性高的財務業務進行流程再造、標準化和服務化,涵蓋預算控制、財務核算、資金管理、信息歸檔和決策分析等功能。這就對高校財務管理人員提出更高要求,既需要懂財務信息化軟件,又要通曉財務知識,但當前高校財務管理人員普遍缺乏學習新事物、新知識的動力,亟待強化高校財務人員專業化水平。
積極構建高校新型財務共享服務平臺,規范區塊鏈技術在財務共享體系建設中的應用。各大高校要立足本校自身發展規劃需要和業務需要,提升財務管理能力與信息經濟時代發展的迅猛發展的匹配性,加快構建高校新型財務共享服務平臺,規范區塊鏈技術在財務共享體系建設中的應用,確保區塊鏈技術在財務共享平臺建設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與此同時,還要具備風險管控意識,及時采取適當的措施對轉型過程中產生的風險進行控制。同時,高校還要進一步加快制定區塊鏈應用監督管理機制,做好技術風險的防范。高校財務共享服務平臺是基于多個信息系統構建,信息系統的集成必然涉及部門協作、流程梳理、數據獲取等,這就要求高校從技術質量、數據規范、信息存儲、數據訪問等方面加強技術開發管理,加大監管力度,避免漏洞發生,確保財務共享平臺安全穩定的運行。
區塊鏈技術擁有分布式賬本,高校財務共享服務平臺可以借助這些賬本在相同算法中設置不同節點來對財務交易信息進行處理。同時,多節點模式還便于實現財務數據在不同權限訪問人、不同部門間的共享和交換,進行有效提升記賬信息共享效率,并能保證信息不可篡改,確保賬目的真實有效性;區塊鏈技術共識機制的存在,確保高校財務共享平臺應用中實現效率與安全的平衡,將其用于高校財務管理中,不同部門相關工作人員就是整個系統運行的參與節點,通過將相關人員合理安排在相應節點上,尤其負責與該節點相關的工作內容,從而有力提升職能對應,也便于后續績效評價,提高財務人員工作效率。
高校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高校財務信息系統高度集成,急需將基礎技術能力用技術手段進行銜接。以現有財務報賬流程為例,亟待將高校報賬系統中所設計的申請發起、票據信息審核、自動掃描識別技術等與業務處理相結合,將高校報賬所需要的原始憑據手動填寫、賬簿登記和財務報表更新等實現自動申報,通過機器學習、語義識別等技術與財務報銷流程結合,提高財務管理的標準化、流程化、智能化發展,解決高校財務保障難題。從高校會計信息自動化處理方面,還可以借助區塊鏈智能合約與現有高校會計信息處理系統結合。當將財務數據影像傳輸到信息共享平臺后,就能觸發智能合約,指令下達后就能自動生成憑證,完成應收、應付等會計核算,提高財務管理效率。同時,高校財務共享平臺的建設和優化升級離不開大量資金的支撐,尤其是在互聯性高速迭代升級的背景下,財務共享系統更新升級需要的技術、設備的引入都需要有資金投入,因此,需要高校通過向教育部申請專項資金或者自主研發或其他校外組織機構、合作企業或校友等尋求資金支持[5]。
高校財務共享服務平臺的建設離不開區塊鏈人才的支持。伴隨網絡化、數字化時代的到來,高校必須要解決財務復合型人才短缺的難題。一是加大現有財務人員培訓,確保其成為既具備現代信息技術,又精通財務知識的綜合性人才,確保財務相關人員能在日常工作中熟練使用區塊鏈技術,知道如何將區塊鏈與會計工作結合,如何利用區塊鏈實現財務共享平臺的操作;二是積極引進高技能的技術操作型人才,高校財務共享平臺的建設和維護離不開高科技人才,高?,F有財務管理人員整體年齡偏大,學習能力下降,對新鮮事物接受能力和應用水平偏低,高校必須適應時代發展需要,引進高技能人才,為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提高新鮮血液;三是建立健全財務人員獎懲機制,調動職工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的動力和工作積極性,切實提高高校財務管理人員的財務專業技能和區塊鏈技術應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