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靜潔
(山西傳媒學院,山西 晉中 030619)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并提出要“實施健康中國戰略”[1],體現了黨對全民健康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這也是新時代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2019年8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在戰略任務中明確要求,“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助力健康中國建設”[2]。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青少年群體的健康成長則是建設健康中國的重點目標,由此,學校體育無疑成為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場域。長久以來,黨和國家對學校體育工作和學生身心健康問題高度重視,從近些年的現實情況來看,雖然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有所改善,但問題依然嚴峻,仍然是學校體育工作需要重視和解決的現實問題?;诖?,《“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大學校健康教育力度”的同時,也提出了“體醫融合”理念——即“加強體醫融合和非醫療健康干預”[3],從理念層面和執行層面為當下的學校體育教育實踐與改革指明了努力方向:學校體育應在“體醫融合”理念指導下開展好學校健康教育,切實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為實現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的戰略目標做出應有的貢獻。
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提出,“體醫融合”承載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歷史使命,極具深刻內涵和現實意義。“體醫融合”的本質,是“體育學科提供手段和方法,醫學學科提供思路和路徑,用醫學的思維方法和知識體系將常見的體育運動方法進行歸納和總結,使之處方化,變得更加具有針對性、實用性和科學性[4]。”“體醫融合”理念,可以說是將體育與醫學兩個學科進行有機融合,在醫學理論指導下通過體育進行非醫療性的健康干預,從而達到“健康促進、慢性病預防和康復等方面的積極作用[5]。”“體醫融合”不是將體育與醫學兩方面功能簡單疊加,而是以社會所有人群的健康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優勢互補,融合并施?!翱茖W的體育運動在防病和康復兩個健康維度均有重要貢獻,在預防、治療和康復三位一體的健康鏈條中有重要意義。二者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相互滲透、協調發展[6]。”故此,“體醫融合”自然成為新時代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必然選擇。
在現代教育觀中,自然科學的體育健康觀認為,運動能夠促進機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帶來積極的生活方式;而人文社會科學的體育健康觀認為,體育要面向全人類發展的根本需要,促進人類健康是體育的終極目標[7]。早在 2007年,美國運動醫學學會聯合美國醫學學會就曾發起“運動是良醫”的倡議口號[8]??梢?,體育與醫學不僅有著促進人的身心健康這一共同目標,而且兩者的有機融合將會產生更好的化學反應。故此,本文所探討的“體育健康教育”這一概念,就是以“體醫融合”理念和醫學基礎理論為科學指導,將健康教育與體育教育有機融合,以體育為手段和方法,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為目的的教育實踐活動。201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指出,以“天天鍛煉、健康成長、終身受益”為目標全面推進學校體育工作,體育教學要加強健康知識教育,要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培養學生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提高學生的傷害應急處置和救護能力[9]。這也對應了“體醫融合”的理念,強調學校體育不僅要教授學生體育技能和組織學生體育鍛煉,也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健康教育。
體育健康教育,是一個融合了多種專業門類,其中可涵蓋體育保健學、運動營養學、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生化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實踐與分析、運動心理學、運動損傷學、體育康復學、醫務監督等專業基礎知識,并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從指導、監督、預防、治療、康復等方面,將體育理論和醫學理論有機融合的教育體系。由此可見,體育健康教育與“體醫融合”理念有著緊密的內在關聯,不僅呼應了“體醫融合”理念的宗旨和內涵,而且具有一脈相承的理論基礎和價值意義。
針對學校體育工作和青少年身心健康問題,近些年黨和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法規,但從現實情況來看,“學校體育仍然是整個教育工作的薄弱環節,學生體質健康形勢依然嚴峻[10]。”可見,青少年健康問題一直是我國教育改革關注的重點,更是學校體育改革亟待突破的難點。
2018年2月,教育部下發通知,在全國校園開展“師生健康中國健康”主題健康教育活動,其宗旨是“把健康教育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各個環節,關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健康觀,形成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發展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11]?!被诖?,學校體育作為提高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的重要場域,亟待剖析嚴峻的現實,按照國家相關政策要求,在體育教育中加大力度融入健康教育,而體育健康教育正是“體醫融合”理念與學校體育改革創新的契合點。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中也著重強調了“體醫融合”的重要性,要求“推動形成體醫結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務模式”[12]。
青少年學生正處在人體生長發育、全面發展的關鍵時期,體育健康教育在學校體育中全面、切實、合理地開展具有重大意義:在“體醫融合”理念指導下,注重學生體育健康教育的廣度與深度,使學生科學、系統、實效地建立體育健康觀、掌握體育健康知識,從而為突破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的困境,為促進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發揮積極的催化作用。
新時代黨和國家的政策要求之于學校體育工作而言,就是要進一步全面深化素質教育和教育改革,將健康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科學合理地建構、發揮其健康價值。體育健康教育是學校體育中凸顯“體醫融合”理念的典型代表,是學校體育工作中落實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對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和提高全民健康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世界衛生組織將“健康”定義為:“健康不僅是沒有身體疾病和病癥,還要有完善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奔船F代三維健康觀:“健康不僅要身體發育正常,功能健全,體質強壯,對疾病和自然環境有高度的抵抗能力和適應能力;同時還應有健康的情緒,愉快的心境,以及適應社會生活、人際關系的能力[13]。”毋庸置疑,科學的體育鍛煉對促進健康有著積極的作用,故培養學生建立體育鍛煉和身心健康之間相互關系的正確認知,成為體育健康教育的重要價值體現。因此,體育健康教育應融入學校體育教育之中,使學生正確掌握健康的內涵、外延及科學評判標準;指導學生科學地看待機體與外界因素的相互作用與影響;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體育與健康的緊密關系,即科學的體育鍛煉對促進身心健康所獨具的多元價值,是促進自身健康的有效手段。
眾所周知,體育運動是把“雙刃劍”,通過體育鍛煉達到促進身心健康的目的有個重要前提就是做到“科學和合理”,否則將背離初衷。“傳統的學校體育教學,注重運動技能的教授和體育項目的實踐,卻忽略了體育素質的培養和體育知識的灌輸,使學生難以肯定體育鍛煉的價值,難以掌握科學鍛煉的方法[14]?!币虼耍莆湛茖W的體育鍛煉原則和方法是強健體質和促進健康的基礎和保障。普及科學體育鍛煉的原則與方法,是指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首要任務,也是體育健康教育在學校體育中的重要價值體現。不同階段的學生處于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而且體質健康狀況因人而異,而是否能夠科學地進行體育鍛煉將會對體育鍛煉效果,尤其對促進青少年生長發育、促進身心健康產生不同的影響。故此,通過體育健康教育在學校中普及體育鍛煉原則和方法,不僅符合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客觀規律和要求,提高其科學性;也能使學生掌握形式多樣的體育鍛煉方法,使學生能夠針對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鍛煉方式,以滿足不同的興趣需求;同時作為促進健康或康復的手段,使學生切身體會到運動帶來的樂趣和效果,進而更愿意堅持體育鍛煉。
學校體育在開展過程中,如果不重視運動損傷和運動性疾病防治意識的建立和知識傳授,學生在體育參與過程中很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事故,這樣一來,不僅沒有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還將對學生和學校產生不良后果和影響。體育健康教育可以傳授學生常見的運動損傷和運動性疾病的種類、起因、機理、規律及預防措施和急救、康復手段,能夠讓學生認識到運動缺乏、運動過量和不當運動對機體不同系統、不同功能造成的影響,了解運動損傷和運動性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規律和結果,提高運動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意識,加強醫務監督,掌握一定的預防方法、急救技能和康復手段,有效規避運動風險,進行非治療性健康干預,是學校體育教學工作安全、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和必要保障,也是“體醫融合”理念的有力體現。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物質文化生活的不斷豐富,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但在享受現代文明成果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人受到“亞健康”問題的困擾。據調查研究顯示,“不合理的飲食結構和作息制度,缺乏體育鍛煉,不良的生活方式,面對激烈競爭的社會心理承受能力差是導致亞健康狀態的主要原因[15]?!庇袑W者指出,“兒童青少年時期以及成年后的健康,與他們所選擇采納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密切聯系[16]?!睂嵤┙】抵袊袆又坏摹皩嵤┲行W健康行動”中也明確要求,要“引導學生從小養成健康生活習慣,鍛煉健康體魄,預防近視、肥胖等疾病[17]。”由此可見,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對促進青少年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它有建立、鞏固和發展的過程,最后內化為一種習慣,一種自覺行為。而堅持體育鍛煉是健康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調節并改善著人們由于飲食、營養、體重、作息等方面長期不合理的積習所造成的生活方面的健康效應[18]。”“國內外大量科學研究顯示,學校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減少學生中危害健康行為的流行[19]。”利用學校完整、系統的教育體系、資源和手段,在學校體育中加強對學生的體育健康教育,從宏觀與微觀的角度分析健康的意義,指出影響健康的決定性因素,進而培養學生增強健康意識,引導青少年學生在成長地過程中逐步形成、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自覺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終身體育是“個體接受終身體育思想和實施身體鍛煉行為的過程,是人一生當中各種體育活動之總和[20]?!奔慈婵沙掷m地堅持科學性、系統性的體育鍛煉。終身體育是促進人類健康的長效手段和途徑,同樣也是建設“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的重要環節。法國教育家保爾朗格朗在《終身教育引論》中指出,“如果將學校體育的作用看作是無足輕重的,不加以重視,那么學生進入成年階段后體育活動將不復存在[21]?!笨梢?,學校體育是青少年建立終身體育意識和習慣的重要場域和階段。由此,在學校體育中廣泛開展體育健康教育,從認知層面,使學生全面整體地了解人體生長發育規律,正確地認識運動與健康的密切關系;從實踐層面,使學生掌握系統完整的體育健康理論,進行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逐步建立起終身體育意識和體育習慣,完成學校體育向終身體育成功過渡,以推動實現全民健康這一長遠目標。
當前,黨和國家把全民健康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體醫融合”已成為實現健康中國的重要途徑,是時代的選擇,是國民的訴求。學校體育作為青少年健康教育的重要載體,肩負著普及、強化健康教育和促進青少年健康的重大歷史使命,而“體醫融合”為我國學校體育改革發展提供了理念和方向。學校體育應立足于青少年的體質健康現狀,深度融合健康教育和體育教育,以體育為手段、以健康為目的,切實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和全面發展,為建設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