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超 杭州師范大學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著人民健康意識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健身的浪潮開始涌入中國,頻繁的出現在各大廣告牌、報紙、電視等媒體上,成了聚光燈下的寵兒,同時圍繞“健身”的爭議也開始不斷出現。當前,“科學健身”已經成為了許多國家的重要國家戰略,這也關系到了世界、國家、人民的三方和諧穩定健康,基于此,我們認為很有必要從“健身”的概念出發,以其功能為核心發展脈絡,同時通過借鑒海內外世界健身發展趨勢,結合其他相關產業發展進行對比、統計、分析和總結,科學預測未來健身發展趨勢,并進一步發揮本土化特色,發現健身本土化過程中的問題,結合本國國情進行調整,為確定未來社會科學健身導向,提高社會公眾健身意識,推進健身產業市場化以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數據參考,這對于未來選拔國家后背體育人才,提升國民幸福感,減輕國家醫療系統負擔也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所謂健身的概念指的是增強人民體質為目的的大眾性體育活動,外延也泛化為一切可以鍛煉身體的運動形式科學合理的健身,而我們常說“生命在于運動,運動要講科學”指的就是科學健身,科學合理的運動不僅可以提高人體素質,體提高生活質量還可以有效延緩壽命,預防疾病的發生,但是如果沒有科學合理的健身進行指導,往往會埋下身體的潛在傷病的種子。因此,科學健身方法的普及是獲得最佳而持久的鍛煉效果,促進身體健康的有效措施。而適宜的運動強度、運動方式、運動時間也是掌握科學健身方法的關鍵,只有在科學的健身指導下才能夠保證身心的健康發展。
隨著科技信息化的發展,人們使用電子器件的頻率也越來越高,而伴隨著電子器件的發展,健身領域已在不知不覺中與電子領域發展成了交互融合的趨勢,這體現在諸多方面,例如利用智能手表或健身跟蹤器來跟蹤檢測自己的鍛煉、心率、卡路里消耗或睡眠質量,而這種可穿戴技術將是未來一年健身的最大趨勢,這并不令人震驚。技術進步使用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依賴電子設備,并將它與身邊的一切聯系在了一起,而在健身領域里,通過收集重要的身體健康指標,并與健身專業人員和醫生進行合作交流,以提高鍛煉效率,發展健康的生活方式,達到管理慢性病,并最終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美國移動醫學院ACSM對于世界健身趨勢的調查如今已進入到了第14個年頭。除了包括往年的已有趨勢,今年調查的新內容還包括潛在的新趨勢,值得注意的趨勢包括持續流行的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和團體訓練(連續三年都在前三名);同時還應該看到對于老年人群體而言,他們將目光大多放在了健身計劃和鍛煉是良藥這兩個領域;越來越重視健康以及身體健康相關項目。和過去一樣,這項年度調查的結果將有助于健康和健身行業為未來的增長和發展做出一些非常重要的商業決策。一些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可以利用這些結果,通過項目實踐來證明其市場投資的合理性,這些項目通常是為家庭和兒童服務的。企業健康計劃和醫療健身中心可以通過這些數據趨勢更好的服務其成員和患者。而站在健身市場產業方面商業健康俱樂部可以利用這些結果來建立潛在的新市場,這會帶來更加持續穩定的收入。健康和健身行業應當仔細考慮如何這些信息本土化應用到自己的環境當中。
而在美國運動醫學會報告中描述了2020年前20大健身趨勢。而在調查結果中,往年的健身發展潛在趨勢跌出前20名,后來被貼上時尚標簽,這并不罕見。2020年排名前20位的新趨勢是第4位的自由重量訓練(調查中的新趨勢)、第16位的生活方式醫學(調查中的新趨勢)、第17位的循環訓練(2019年的第21位)和兒童與鍛煉(2019年的第28位)。2020年前20大趨勢是移動鍛煉應用(2019年第13名)、移動/肌筋膜設備(2019年第14名)、小組個人培訓(2019年第19名)和康復后課程(2019年第20名)。
可穿戴技術在2018年跌至第三位后,在2019年和2020年取代了第一名。而高強度間歇性訓練HIIT,作為2014年和2018年的第一名,在2019年跌至第三名,現在重新奪回第二名的位置。團體訓練在2017年作為第六大趨勢,在過去兩年(2018年和2019年)一直是第二大趨勢,現在在2020年是第三大趨勢。自由重量訓練(取代2020年的杠鈴訓練)是第四大趨勢。個人訓練至今仍然位列前十。針對老年人的健身節目在2017年跌出前10大趨勢后,有了一定的回升,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別排名第9、第4和第8位。體重訓練在2013年首次作為健身趨勢出現在第三位,此后一直是前五名的健身趨勢,在2015年一躍成為第一趨勢,而到了2019年與2020年,體重訓練下落到第五和第七大趨勢,而除了這些穩定的健身趨勢,其他值得關注的新發展趨勢包括生活方式醫學和專門為兒童設計的鍛煉項目也是未來健身發展趨勢的強力軍。
伴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科學健身概念的發展以及泛化不再僅僅只局限于個人健康意識提升。追求身體和心理健康和諧發展的原因,其中還摻雜了許多外在的要素,包括國家、社會、心理、社交、商業等多個角度。
1.國家引導
近年來,國家發布了一系列進一步促進健身發展的政策條文,2014年國務院曾印發《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 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到了2016 年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在2018 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的指導意見》,《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等相關條例,從頂層設計健身未來發展戰略,進一步影響健身相關產業,促進健康發展。
2.商業市場主導
在國家優好政策的引導下,以國家政策為引導,商業市場為主導地位,促進科學健身的本土化迅速發展,而健身行業作為朝陽產業、健康產業、綠色產業、支柱產業,本身具有其他產業所不具備的活力,近幾年來,使得許多商家意識到這塊蛋糕的巨大潛在價值,通過合理的商業競爭,資本利潤的追追逐也加快了科學健身趨勢的加速形成。
3.科技產業助力
邁入21世紀以來,關于體育科技的發展創新層出不窮,健身不再僅僅局限于過去簡單的杠鈴和啞鈴,電子劃船器,體脂檢測儀以及心率帶等諸多科技紛紛問世,幫助人民更加科學的健身,提升生活質量。
4.健身需求的滿足
在2020年之前,隨著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提升,人民健身的意識也逐漸得到增強,從原來的“我要座”到后面的“我要動”,而在2020年正值新冠肺炎疫情當年,長期的居家隔離以及社交的需要更是進一步的擴大了人們對于健身的需求,進一步推進了科學健身的相關發展。
科學健身趨勢作為第三產業的發展趨勢,與許多方面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相互影響,其中包括經濟發展情況,國際形勢,科技發達程度等等,更是囊括了衣服業,服務業,用品業,醫學業以及飲料業等諸多行業,在一定程度上既受到了其他相關形勢因素影響,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關鍵是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科學健身發展融合發展的趨勢,具體可細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借助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設全民健身發展新格局
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動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為我國全民健身發展格局的構建和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與對策。
2.把握冬奧會發展契機,促進全民健身發展新風尚形成
根據目前的發展形勢和實際需要,通過規范程序,及早研究設計出“全民健身與冬奧同行”或體現其基本內涵的政策,借冬奧會舉辦之機,推動全民健身發展新突破。
3.對接國家重大戰略,走出全民健身發展新路徑
進入21世紀后,國家頒布了一系列旨在促進民生發展的重大國家戰略。戰略區域內政策上的相通也為國與國、省與自治區及市之間全民健身協同合作構建了良好的基礎,我國東部城市(如上海)可以借助政策輔助西部省市(如新疆)的全民健身發展,我們也可以借鑒中東歐國家和俄羅斯較為成熟的職業體育和商業體育組織發展我國的全民健身。
4.借助科技助力全民健身發展騰飛
科技在運動促進健康創新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在全民健身中要注重借助科技的力量實現發展的轉型升級。此外,還要通過各種手段支持現代科技成果和信息技術在全民健身領域的轉移與應用,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如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與體育服務、運動裝備制造的融合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