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榜容 王宗枝 遵義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庹偉 肖文杉 遵義醫科大學醫學與科技學院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發展,市場經濟體制創新發展的同時體育事業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體育事業的產業化發展模式逐漸興起。1998年,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明確將體育、旅游與文化等產業確定為國家重點建設發展產業,充分肯定了體育產業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并指出了體育產業與經濟、文化、旅游及服務業之間的內在關聯,提出了產業融合的發展戰略,為體育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導。
經過上千年的傳承與發展,獨竹漂逐漸在生產勞動過程中脫穎而出,成為一種獨特的原生態民間運動傳承至今。貴州省政府于2009年將獨竹漂確定為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借助第九屆全國民運會等平臺對獨竹漂運動進行宣傳推廣,一定程度提升了該項目的影響力。獨竹漂作為貴州省民族體育文化的一個動態縮影,充分詮釋了“綠色、環保、低碳、健康”理念,是融入自然的綠色運動[1]。通過近年來的發展,已成為我省在全國民族體育賽事上爭金奪銀的中堅力量。但是,獨竹漂運動的發展并不樂觀,要發展、推廣獨竹漂運動,必須開拓出自己的發展道路。為此,結合貴州旅游業的特點,構思如何將獨竹漂運動融合貴州旅游的發展,進行推廣與宣傳,從而更好地傳承與發展。
獨竹漂又名獨竹舟,也叫作劃竹竿[3]。是貴州赤水河流域所特有的一種民間傳統體育活動?!蔼氈衿\動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間的‘水運皇木’過程中,1998年的赤水馬鞍山考古發掘成果,證實了早在漢晉時期,當地就已出現了雙手持竹并立于一竹舟的運動形式。雖然史料中并未明確對獨竹漂的發展歷史進行詳細記載,但是早在20世紀初甚至更早的時間就已形成。在已有的資料文獻中,最早關于獨竹漂表演的記載出自于赤水解放初期,在端午節慶典中作為一個特殊的表演節目。此后逐漸發展成為與賽龍舟同等重要的一項端午節活動。2009年,赤水獨竹漂被列為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被確定為貴州重點保護與發展的民間傳統體育運動之一。同年9月,第九屆全國民運會首次將獨竹漂運動確定為比賽項目之一,開啟了獨竹漂運動全新的發展篇章[4]。
“赤水獨竹漂”項目以顯著的觀賞性、參與性、鍛煉性為優勢功能,是當地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良好載體,是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體現。貴州獨竹漂大致有三種不同的類型(見表1):1.健身類。以運動鍛煉、強身健體為目標;2.比賽類(按規則在一定距離內競賽);運動員站立在漂浮于水面上的大毛竹上,然后雙手分別握持一根4米長度的小竹竿,借助小竹竿劃水前行,并根據完成比賽路程所用的時間進行排名和評判;3.表演類。以團體表演為主要形式,通常由表演者站立于筆直的竹舟上,完成諸如婚禮、慶典等具體任務,為觀眾提供別具一格的美學享受,此外也發展形成了各類水上主題活動,由表演者表演各類創新的動作[5]。

表1 獨竹漂運動的分類情況
貴州的旅游資源體現在:景觀的獨特性、環境資源的豐富多樣性、風情多彩的民族性、環境資源的原生態性、旅游開發的巨大潛力性、國家政策優勢性。貴州水資源豐富,其中比較著名的是黔北的赤水河。如今,赤水有很多景點都是游客所向往的,而且赤水大同古鎮是獨竹漂運動的發源地和基地,這些地方可利用當地旅游業發達和水資源豐富的優勢開展和開發獨竹漂運動項目的比賽、表演與體驗,促進游客參與,促進消費,帶動當地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在吸引大批游客進黔旅游的過程中,對奇特、趣味、新穎的獨竹漂運動給予關注和感興趣的人也越來越多,可以說,旅游業的發展也為獨竹漂運動的傳播與傳承提供了機遇。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較多關于體育產業、體育旅游的相關文件(見表2)。如下:國務院于2014年發布有關體育產業發展和體育消費的意見,意見中要求將全民健身作為國家層面的戰略來實施,令體育產業成為我國經濟的新增長領域[9]。在旅游規劃方面,旅游局推出了自2016年起的十年發展計劃,其中對發展生態景觀道路自駕游方式及精品生態線路建設等給予了明確的政策支持。國務院在2016年分別就健身休閑產業的發展和旅游文化、健康養老消費的發展發布了指導意見,為落實上述意見,國家旅游局和體育總局在年末聯合發布了有關體育旅游的專門意見,并著力于該領域的進一步發展。同年6月在國務院年發布的五年全民健身計劃中,對自2016年起我國的體育事業改革、群眾體育活動推動和健康建設進行了戰略規劃,成為我國體育產業在十三五期間發展的重要指導意見。2016年末,國家旅游局、國家體育總局以旅發〔2016〕172號印發《關于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的指導意見》[9]。該《意見》充分認識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的重要意義、總體要求、重點任務、保障措施四個部分。重點任務是:引導發展以健身為主題的休閑旅游產業;將體育賽事作為帶動旅游市場的重要元素;建設體育旅游型的城市;改善體育旅游的設施;提高體育旅游設施的公共服務水平。2017年7月10日,為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旅發〔2016〕172號)文件精神,結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最新成果和總體要求,國家體育總局、國家旅游局共同制定了《“一帶一路”體育旅游發展行動方案》[9]。

表2 近年來國家關于促進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相關文件及內容
由此可見,近年來關于兩大產業融合諸多政策的出臺意味著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促進兩大產業的深層次融合已是大勢所趨。在發展旅游業時,民族體育運動也是一項不可忽視的資源,它會對旅游業的發展提供助力。
休閑娛樂可以實現休閑文化、體育運動等多種不同的游樂主題之間的結合,一方面讓游客可以從中感受到參與獨竹漂運動的樂趣,同時還可以促進游客對獨竹漂文化更多的認知,滿足游客的多重需求。而貴州獨特的自然資源與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更是貼切吻合了這一潛力與趨勢,將獨竹漂運動的賽事開展、節慶表演、娛樂健身引入到有河流湖泊條件的旅游景區,還可以設立獨竹漂運動的休閑體育體驗區,游客可以在自身條件允許的條件下體驗獨竹漂運動,這將大大提高游客的數量、豐富游客的旅游體驗、開闊了人們的視野、滿足游客對大自然的美學需求以及對民族文化求新求奇的知識欲望,這符合多彩貴州文化的發展需求。
作為一項體育運動,獨竹漂體現出了濃烈的地域文化性,它的推廣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建設也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拔幕钆_,經濟唱戲”是地方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策略,貴州各級政府也在嘗試探索出一條與之相契合的發展之道。貴州有得天獨厚的獨竹漂體育旅游資源,在景區開展獨竹漂項目賽事和表演可以增長旅游人氣、形成“以漂促游、以漂豎牌”的良性互動格局。這為“獨竹漂”的保護與傳承提供了機遇。兩者之間的結合對于民族傳統體育獨竹漂運動的不斷規范化發展與科學化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