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 張旭燕
中國人民解放軍32604部隊 王喜梅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增大,高職院校利用單招、普招、擴招等方式大幅度增加招生,辦學規模急劇擴大。高職院校招生的多元化使得生源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形成了中專生、普高生并存的常態。
如何強化內涵建設,樹立良好學風,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培養出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需要我們去不斷思考和探索。下面就結合我們學院的自身情況,談談我院在生源結構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學風建設所面臨的新問題及采取的措施,通過強化內涵建設和加強創業就業教育,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出能夠適應和服務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的人才。
總體來看,我院學風呈現出健康、積極、向上的態勢,但是受高考改革、生源結構的變化及學生自身的心理特征等因素的影響,我院學風建設還存在許多薄弱的地方,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部分學生學習建設態度不端正。部分學生因未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自己的未來缺乏理想、缺少規劃,加上家長對學生的寵溺,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抱著一種得過且過的態度,認為“學好學壞一個樣”。有的則是不知道怎么學,知難而退,沒有充分利用學校的學習資源,作業、實驗實習報告、畢業設計等存在抄襲現象,考試作弊現象時有發生。有些學生從小就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或無心上學導致多門課程需要補考或重修。
(2)部分學生紀律渙散、自我約束能力較差。職業院校學生學習自主性較差,經常出現遲到、曠課等現象。上理論課時,有些學生不積極回答問題,時有玩手機、低聲細語聊天現象等,但這些學生在實踐課上,具有愛動手、能動手的鮮明特點。這些特點給我們的教育教學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如何抓住當前學情,采取適合的教學模式、方法和手段,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成為教學管理人員和任課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
(3)部分教師對學風建設重視程度不夠。抓學風建設,身教重于言傳,任課教師要在學習知識、鉆研業務、研究學術等方面帶好頭。有的教師重“授課”輕“傳道”、重教書輕育人,上課紀律要求不嚴、課堂教學枯燥乏味、講課方式陳舊落后等現象仍然存在。一些教師上課時只管自己講課而不顧及學生是否在聽課、是否真正學到知識和技能;部分學生認為少數教師授課時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學不到新知識,考試前突擊應付,以致部分學生無心聽課,甚至不愿上課。部分教師教學不認真,使得學生學習的目的不明確。
(1)抓思想教育促學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主線,加強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職業生涯設計為主線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成才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抱負,明確奮斗目標,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嚴明學習紀律,提高學習自覺性,是學風建設的根本。而思想政治教育和成才教育,就需要準確把握學生特點和思想軌跡,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要“分年級、分專業、分層次”開展學風建設,一年級側重引導學生樹立職業理想和專業自豪感,確立奮斗目標,完成高中(中職)生向大學生的角色轉換,掌握大學的學習、生活特點,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節奏,并幫助學生培養科學的學習方法,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二年級側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注重加強學生自身能力的鍛煉,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三年級側重職業道德教育、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等。
(2)抓自我管理促學風建設。大學生既是管理的對象,又是自我管理的主體。加強學風建設,突出學生管理的主體地位,堅持柔性教育與剛性管理并舉,逐步形成“開放自主”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格局;讓學生樹立起“自己的事,首先是自己負責”理念,改變過去“保姆式”的學生工作管理模式,實現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樹立主人翁意識的“三自一主”管理模式,讓學生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學會處理與自己有關的各種事物,學生通過自治、自律和自我管理而健康成長。從根本上說,只有充分發揮學生自我管理的自覺性、不斷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積極調動學生自我管理的內在積極性,才能使學風建設落在實處。
(3)抓教風促學風建設。我們在學風建設中,要加強教風建設,以教風帶學風,一是充分發揮院為主導、系為主體的院系兩級管理體制,落實教師課堂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切實發揮教師的教書育人作用;二是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保障教育教學質量。通過總值班、系領導值班巡查、學生評教、督導聽課、同行聽課實現對教學的全方位有效監控;通過教學管理、專業建設、課程建設落實“三級評估”,實現對教學效果的多元有效監督評價,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
(4)抓制度落實與考核促學風。要進一步完善相關管理制度,突出學風建設,實施多層次的激勵機制,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認真落實《學生綜合素質測評辦法》《學生干部管理規定》《學生評優獎勵辦法》《學生頂崗實習資格及管理辦法》等制度中的規定,對成績不合格的學生不能推優、評先進、評獎學金,不推薦就業等。通過制度的管理引導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從根本上扭轉在學生中存在一股學好學壞一個樣,學不學也能就業的不良風氣。
學風建設事關人才培養質量,事關學生的切身利益,事關學校的發展。優良學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學風建設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要從本質上促進優良學風的建設,需要科學的、精細的教育、管理和服務,以此來強化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需要學生、教師、家庭、學校等多方的共同努力,結合實際情況,建立有效的體制機制,以學生為主體,有針對性地加強學風建設,進而形成優良的學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