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娟
(甘肅省臨夏州廣河縣祁家集小學 甘肅 廣河 731300)
語感培養能提升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利用課內外閱讀積累語感,通過比較、想象等方法品味文字,感悟語言,在模仿和創造中進行遷移,學會運用語言文字。若能把握住積累、品析、遷移這三個要素,就能讓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1.1 課內,品味經典。直覺思維是構成語感的核心要素,也是語感的基本特征。學者喬姆斯基認為,直覺能自然而然地識別并理解句子,甚至創造句子。也就是說,語感具有直覺性和整體性的特點,若學生的語感敏銳,則能突破常規思維,用非線性的跳躍方式直接理解句子。然而,這種直覺并非天生,其形成需要長期的積累。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高度重視積累,督促學生積極閱讀課內經典作品,在品味中完成積累。如《盤古開天地》《普羅米修斯》等都是國內外的經典神話故事,教師可鼓勵學生積極閱讀這類作品,并嘗試積累語感。教學時,教師可這樣引導:“神話故事描寫的都是超現實的人和事,作者是怎樣讓主人公變得更具有人性的呢?”帶著這個問題,學生圍繞人物形象進行分析,認為:“神話中的人物會一些尋常人做不到的事情,比如盤古能開天辟地,普羅米修斯能從天界偷得火種。但是作者為了讓他們展現出人性,便運用了一些心理細節和動作細節來展現其內心活動,讓神話人物富有人性。比如‘普羅米修斯搖搖頭,堅定地回答’,在這里,普羅米修斯堅決不肯歸還火種,寧愿承受痛苦,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正是人類的一種美德。”這樣,在閱讀經典的過程中,學生便認識到了該如何更好地利用細節描寫來展現出更深層次的信息,他們的語感也就隨之得到了提升。
1.2 課外,海量瀏覽。要想形成直覺思維,不能僅僅依靠課堂閱讀,因為課內閱讀時間畢竟有限,在課內品味閱讀的基礎上,教師還必須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課外閱讀,通過海量瀏覽積累更多的語料,提升語感的直覺性和整體性。如教學說明文《呼風喚雨的世紀》時,配合課內閱讀,教師可鼓勵學生在課外積極開展同類群文閱讀,并思考這類文章的語言特點是什么。有學生在閱讀了《死海不死》《人類的語言》等作品后認為:“此類文章中作者很少使用‘大概、可能’這類詞語,有很多文章還列出了具體數字,讓文章顯得更嚴謹。”還有學生提出:“在這類文章中,為了讓語言更加生動可感,作者也會使用比喻等修辭手法,但是卻很少使用夸張手法,這也體現了表達的嚴謹。同時,這類文的語言一般都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的字詞。”在廣泛進行課外閱讀后,學生積累了對科普類說明的語感,了解了這類作品的語言特點。這說明,在廣泛的課外閱讀中,學生能更完整地體會某一類作品,并掌握特定語體的語言特點,從而提升語感。
2.1 在比較中揣摩,挖掘意蘊。感具有感性和理性結合的特點,所以要想提升學生的語感不僅要讓其多閱讀,還需引導其通過積極思維來推敲感悟。在指導學生分析作品語言的時候,應鼓勵其將具有相似性的文字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分析,思考作者的表達目的是什么。如教學《爬山虎的腳》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嘗試用其他的詞語來替換文中的詞句,看看表達效果何不同,這也能讓學生提升語感。比如:“一陣風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在這個句里,作者為何要用‘漾’呢?能否用其他的動詞來代?對此,學生提出了“泛、蕩”等近義詞。經過對比,學生認為:“‘漾’的意思是水面微微波動,可引申為輕微的搖動,而‘蕩’給人激蕩的感覺,力度太大,不符合爬山虎的葉片微微拂動的狀態。”還有學生認為:“‘漾’除了有水面動蕩的意思以外,還有液體太滿太多而溢出容器的意思,這樣就會讓人聯想到墻上的爬山虎很多。
2.2 在想象中體驗,浸入意境。小學生想象力豐富,教師在培養其語感的過程中可以利用這一點,鼓勵學生在想象中深入作品意境進行體驗,這樣才能更真切地積累語感。如教學《走月亮》一文時,學生帶著想象深入文章情境進行體驗,然后說出了自己的閱讀印象:“讀這篇文章,我仿佛看到在一片灑滿月光的大地上,母親和孩子正在田野里玩耍,周圍都是美麗的風景,有花草樹木,也有河塘游魚,這是一片唯美的田園風景。”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繼續關注作品的語言:“那么,文章又是如何展現出這種唯美的風景的呢?這篇文章如詩如畫,作者是怎樣運用語言達到這種效果的呢?”學生在深入品析語言特點后認為:“作者十分擅長將長句和短句整合在一起,‘從果園那邊飄來果子的甜香’是長句,而后面的‘是雪梨,是火把梨,還是紫葡萄’則是短句,它們組合在一起,產生了一種輕松活潑的語感。”還有學生分析了作品的詞語,認為作者用詞十分精準,如“是在洱海里淘洗過嗎”中的“淘洗”就很有特色。這說明,在想象的輔助下,學生更好地進入到了作品的意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體驗提升了自己的語感。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若是直接灌輸抽象的語法和修辭概念,那么學生必然會感到枯燥乏味,難以理解。如果能結合具體的作品語段,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遷移,就能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若能把握住積累、品析這兩大要素,就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其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并最終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