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宣
(新疆阿圖什市第一小學 新疆 阿圖什 845350)
新版小學數學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其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對信息資源進行豐富收集后,以實際生活為背景,通過廣泛化的知識選取范圍、生動形象化的知識表現形式,提出實際的問題,講解“解決問題”這一實際內容。通過對此內容的講解,培養學生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在這樣的情況中,小學數學教師就必須通過對課本的研究,展示教材中豐富的信息內容;需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讓學生們在生動形象的實際情形中,對問題進行發現探索和分析解決[1]。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對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進行培養,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出問題,確保學生有可以解決的問題。由于問題的來源類型比較繁多,此時教師就要打破傳統教學方式,給予學生自由探索的時間空間,或是自己探索發現分析處理問題,或是和小組成員一起探究解決問題。在問題的提出中,教師一方面要保證問題的趣味性,讓學生們可以在趣味性的問題中產生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一方面要保證問題的簡潔明了性,要與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相符,難度不能太大;一方面要確保問題的針對性,無論是提出問題的時機,還是問題的內容,都需要具有針對性,讓學生們可以針對性的探究解決問題。只有這樣,學生們才能在趣味性、針對性和簡潔明了性問題的探索中,解決問題,從而形成問題意識。
比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比例”這一知識時,要將課堂還給學生,在傳授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方法后,讓學生們從知識的“源頭”、知識的“怎么樣”中去找問題。如果學生并沒有清楚理解某一知識點,或者無法正確表述知識點,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讓學生們提問。如比的基本性質是什么?比例的性質和商不變的基本性質是否存在關系?比例的性質和分數的性質是否存在區別?在學生們提問后,教師還可以以課本內容和講解的內容為依據,以對立方反問問題。如6:10和9:15是否與6:10和9:1的比完全相同。甚至教師可以在學生們發現提出和探索問題的途中,指導學生們以實際生活為背景,在聯系實際后,對生活中的實際現象進行分析。通過此,讓學生們在問題的提出中,樹立問題意識。
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創新學習課本知識的過程[2]。此時,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更新教學觀念,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還給學生;在精心安排課堂教學后,通過對學生的指導和啟發,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積極學習。教師還需要對過去的教學方式和目標進行改變,在提供生動全面和典型的感性材料后,以“手腦結合”教育思想,提供學生足夠的學習空間和平臺,加強對教學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們可以對知識進行自主學習,對數學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可以在數學性質、定理、公式和法則的深刻學習中,提升數學知識掌握程度。
例如,教師在教學“多邊形的面積”中的“三角形面積”知識時,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繪制出一個大大的表格,表格是由許多個四四方方的小正方形組成的。在表格上,教師要繪制幾個三角形,并在告訴學生一個表格為一平方后,讓學生們計算出所展示出來的三角形面積。此時,學生們可以通過數小正方形,完整計算出三角形的面積。其次,教師要加大難度,對空白的三角形進行展示,學生們需要思考三角形的面積。此時學生們因為已知條件太少,而無法準確得出三角形面積答案。在此當中,教師要抓住實際,讓學生們拿出兩個銳角三角形、兩個直角三角形和兩個鈍角三角形。其中,兩個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要完全相同。學生們要利用這些完全相同的銳角三角形或者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或者完全相同的鈍角三角形,對任何所學的平面圖形進行拼擺。再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所拼擺出來的圖形的底與之前原本三角形的底是否相同、高是否相同、面積是否發生變化等。利用此讓學生們嘗試著推導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讓學生在問題的解決中,提升學習水平。
小學教師應當以現實生活為著手點,在一致化學生的認知特征后,有機結合課本內容和數學實際,以此逐漸地消除學生對數學的厭煩感和畏懼感,從而實現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如,教師在教學完三角形相關的知識后,就可以讓學生們思考生活中哪些事物應用了三角形[3]?在教學了圓的相關知識后,就可以讓學生們以數學視角說明車輪設計成圓形的原因,甚至可以讓學生們回家后,對生活中圓形物品的圓心位置和半徑進行尋找計算。而教師在教學“比”和“比例”的知識時,可以組織學生走出數學課堂,進入室外,對操場上紅旗桿的高度進行計算。這時學生們就可以在計算中,了解到比例尺的知識,正確認知數學知識,明白在現實生活中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就可以以數學角度,看待問題和思考問題。從而在其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中,形成數學知識應用意識,提升其知識應用能力。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以問題解決作為數學教學的核心和重點,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已經成為了主要教學口號,也正因此,問題解決已經成為了數學教學的重要標準。作為數學教師,一定要在認知到問題解決的重要意義后,在課堂上創新方式,給予學生充足的問題思考空間,讓學生們或獨立思考或自由合作,實際解決問題。以解決問題為基礎,達到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