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麗 徐 陽
(吉林省德惠市松花江鎮中心小學 吉林 德惠 130309)
教育現代化基本理念之一便是“注重知行合一”[1]。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的探究積極性,使其熱情參與教學互動,需要教師深研教材,優化教學活動設計。進而,增進學生的數學理解,使其具有自主學習的意識,能夠將生活與所學知識有機結合,在探索、實踐、觀察與思考中理解學科內涵。從而,提取生活中的數學信息,讓小學生的表達更加精確,具有初步的數據處理能力,使其形成合理質疑的意識、提問能力。在創新授課、多元引導、快樂學習中,讓學生具有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促進他們數學思維的形成與發展。
新課改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2]”。對于思維能力、認知意識、理解水平尚處于初級階段的小學生而言,數學學科較為抽象,存在一定的學習與理解難度。而從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理性思維與應用意識發展的視角來看,數學又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面對以往教學中,學生多處于被動學習位置,對數學存在著枯燥、乏味的印象,教師需轉變授課理念,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
這樣以來,一方面有助于師生角色的靈活互換,讓教師扮演好課堂教學中的引導者、啟蒙者,使學生具有更多主動權,成為學習中心,并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鼓勵與重視,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打破教學的限制,使授課方式更加多元化,讓學生在實踐、觀察、游戲與合作中形成獨立探思、主動合作與深入學習的能力。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助于打造高效課堂,助力學生數學素養發展。
2.1 革新教學形式,調動其參與熱情。首先,為了發揮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教師應革新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的課堂關注力。新課改全面落實,讓信息化教學、情境教學等創新模式層出不窮,教師需依據不同的知識內容特點,優化教學模式,豐富學生的課堂實踐感受。例如:在《四則運算》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相應的游戲情境,促進學生的快樂學習。在培養學生多種解題思路,使其自主游戲中,增強學生的應用能力,讓他們具有自主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并且,教師可深入學生群里,了解他們對運算律的掌握情況,以便調整教學形式,以富有教育意義、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鼓勵學生熱情參與,在收獲知識的同時感受學科魅力。
2.2 促進多元施教,鼓勵多角度思考。其次,教師在預復習、教學練習、學習鞏固等過程中,應用不同的施教方式,促進學生更加全面的看問題,培養其知識遷移能力。例如:在《折線統計圖》教學前,可以微課件使學生自主預習,引入翻轉課堂。在課堂中,使學生匯總數據處理問題,師生共同探究、解決問題。通過鼓勵教學,為學生們后續《扇形統計圖》學習夯實基礎。并可例舉生活化問題,使學生歷經數據的收集、整理與繪制成圖等一系列過程,讓學生分享繪制圖表的步驟、經驗,營造生動融洽的教學氛圍,使思維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火花。
2.3 重視因材施教,助力個性化發展。再次,為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具有數學思維,教師還應關注因材施教。這樣才能助力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與發展,避免千人一面中有的學生聽不懂,還有的學生“吃不飽”。只有提升教學的適宜性,才能優化學生的數學學習感受。例如:在《圓》的教學中,可讓綜合能力強的學生觀看慕課資源,進行自主探索,能夠較為牢固的掌握圓的特征,并且能夠展開簡單計算;使綜合能力尚可、思辨意識欠佳的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繪制思維導圖,解答圓的應用問題;使缺乏學習興趣的學生進行闖關游戲,在寓教于樂中讓學生認識圓。
2.4 組織實踐活動,以加深數學理解。最后,為了使學生建立數學學習的好感,教師還可組織不同的數學實踐性活動。例如:在《負數》教學中,組織小課題研究,使學生認識負數的現實應用及其存在的必要性;在《節約用水》教學中,組織教學實驗,讓學生感受數學應用的廣泛性;在《比例》教學中,可讓學生觀看小蛋糕的制作視頻,將所需物料比例一一換算出來,繪制配料表或配方單。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中心的過程中,讓他們在直觀感受中,理解抽象知識,具有數感、符號感、計算能力、統計觀念等。
總之,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構建生動課堂,促進學生情感態度、探究能力、實踐意識與思維能力等協同發展,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立足于生本視域下,創新課堂教學開展形式,構建生動愉快、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才能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在游戲化教學、翻轉課堂及合作探究中,加強數學應用,更具學習的收獲感與成就感。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使他們在積極探索中擁有數學核心素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