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鶴立
(甘肅省和政中學 甘肅 和政 731200)
1.1 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其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如果學生的思維能力無法達到高中數學的知識水平,那么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很多問題。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并不會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這也使得學生群體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狀況,而“問題-互動”教學模式能夠很好的兼顧到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上。首先,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問題的設置往往需要教師深思熟慮,不僅要確定其中的教學目標,同時也能夠給學生的思維發展提供了一個穩定的發展環境,同時在實際互動的過程中,通過學生的合作與交流,讓學生的思維處于一種較為活躍的狀態,這也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獲得進一步的提高。并且在互動交流中,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會得到有效的互補,保障他們的思維能力獲得穩定發展。
1.2 實現學生主導課堂的目標。注重學生的主體性,促使學生主導課堂,一直是教育改革的目標。在當前的數學教學中,雖然有的教師認識到學生主導課堂的重要性,但是在實踐中還是習慣于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學生也在這個環境中,形成了被動學習的態勢,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嚴重被教師壓制,這也讓學生的數學學習缺乏活力。而在“問題—互動”教學模式下,就可以有效轉變這個態勢。在教學中,教師的問題設置取決于學生的實際認知規律與能力,并以互動作為知識內化方式,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展現自身的思維狀態,在互動中也有益于讓師生處于一種民主平等的狀態,更有益于學生的主體性展現。
2.1 注重問題互動的靈活性。問題與互動在實際教學中,應處于一種相輔相成的狀態。在以往的教學中,不少教師往往將問題互動單純的理解為教師通過提出問題來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這種教學理解,過于片面。從實際角度來說,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只是問題互動最為基本的形式,其關鍵還在于將學生引入到對問題的實際探究與分析中,這也是保持互動靈活性的初衷。比如說,教學空間幾何的三視圖與直觀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對平行投影以及三視圖進行小組形式的自主學習。再學習后,教師就可以利用實物來提出相關問題。即,通過利用小正方體來擺放不同的造型,并讓學生去猜想其三視圖。當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教師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來追尋答案,或是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所想來呈現在紙面上,這都可以讓學生對問題進行實際分析。同時在互動的過程中,對于某些比較困難的學生無法回答的問題,教師還可以通過仿照平行投影的原理,在教室模擬平行投影的場景,進而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多種問題互動形式,可以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夠在其中投入自己的精力,同時也有益于學生進行細致的探究。
2.2 構建趣味的課堂互動問題場景。在進行“問題—互動”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應當關注到學生的實際認知與思維能力,將抽象性強的數學問題,轉變為學生能夠理解可以接受的問題形式,這樣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也有益于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趣味。如學習表示函數時,因為學生剛接觸函數問題,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可以創設如下場景:“如果你去商場購物,某商場實行購物優惠活動:(1)如果不超過200元,則不給予優惠;(2)如果超過200元,則按標價給予9折優惠;你兩次去購物,分別付款168元和423元,假設一次性購買上述兩次同樣的商品,你應付多少錢?”這樣的題目學生大多都能立刻做出答案,但是如果教師加深難度,將優惠活動中增加:“如果超過500元,其500元內的按第(2)條給予優惠,超過500元的部分給予7折優惠。”時,學生就會不知所措,紛紛求救于教師,那么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好奇心,展開今天的課堂教學任務。
總的來說,“問題—互動”教學模式有益于高中數學的教學工作,在進行這項教學模式中,我們教師除了要明確問題設置的目標,更要重視問題互動、探究的過程,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激發課堂的活力,促使學生獲得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