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佳美
(福建省南平市建溪學校 福建 南平 353000)
知識來源于生活,小學生的生活意識薄弱,社會參與感較低,對其日常的實際生活和學習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在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時期,對于傳統教學理念和方法的變革非常重要。新課改的實施,要求教師以人為本,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不斷優化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素養。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長善救失,結合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實際生活案例開展教學。這樣不僅避免了學習數學的枯燥乏味,還能散發出數學學科的吸引力,提高學生對小學數學科目的正確認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科目是小學階段學習的重要科目之一,是以培養學生邏輯思維。抽象思維能力,鍛煉學生自主思考,發散思維為主要教學目標的課程,在今后的生活和學習中承擔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因為小學生年齡較小、對于抽象知識的理解能力較低,枯燥單調教學方式的興趣度較低。所以,傳統單一的講課方式往往很難發揮出理想的教學效果。然而,當前實際教學中仍存在有一定的問題與不足,例如,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過于關注成績的高低和教學目標的完成,而忽略課程的生活化、能力化和實踐性。課堂教學中,忽視生活情境教學,缺乏創新精神,導致課堂氛圍活力低下等等,這些情況的存在都可能會使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學習產生興趣低下,厭倦抵觸等不良心理,進而影響到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及效果。
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教學目標,目標要明確具體,既不能拔高也不能降低,要在學生的可接受范圍內,并且要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習目標,通過口述或板書的方式讓學生對目標清晰明了。故而在生活情境的設計上,教師應盡量創設與實際生活貼合度較高的情境,以此降低學生對數學科目的思維定勢和功能固著,以及對學習的抵觸和恐懼心理。例如,在學習《加與減》這一內容中,教師可以將教材內容和現實生活進行融合,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來引導學生思考和領悟。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播放相關視頻:視頻1:一個小女孩在文具店購買學習用品時,文具店正在搬運新進貨品,其中算術本111本,田字格本116本,鉛筆93根,文具盒87個,但是文具店老板發現文具盒多送了9個,并將多送的文具盒立刻退回。請問文具店共新進多少貨品呢?視頻2:社區倡導獻愛心,舉行捐衣物活動,一號樓捐贈120件,二號樓捐贈101件,三號樓捐贈77件,那么此次獻愛心捐衣物活動共捐贈了多少件衣物呢?教師通過列舉貼合學生實際生活的案例,并對加減法的算術算法進行正確有趣的分析和講解,改變單調乏味的教學模式,將抽象化的知識結合案例變成具體化的生活,并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發散思維,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動力。
濃厚熱烈的學習興趣是學生熱愛學習,自主學習的根本動力源泉所在。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真正體悟到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魅力,是教師有效開展生活情境教學的重中之重。情境是一種具有教學功能的課堂因素,其功能最突出的一點是引導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的參與體驗。在教學中,為了告別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的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應從小學生喜歡的事物出發,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動有趣而且新穎的情境。
例如:在《乘法》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創設生活情境,播放小螞蟻做操的動畫影像,并計算出共有多少只小螞蟻。由這樣的情境自然引出課題,使學生投入到課堂創設的生活情境中,在情境中不自覺地掌握知識,不僅學得輕松、愉快,而且學習效率也能得到明顯提高。
再比如:在學習《觀察物體》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講述“盲人摸象”,的故事,并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以此來引導學生思考四個盲人為什么摸到了四個不同的大象呢?進一步引出觀察物體需從不同的位置進行觀察的教學重點。課堂上故事情節的再現和學生的表演,不僅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緊張度,還活躍了課堂氛圍,打破了學生對數學科目的傳統認知,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應對學生的學習生活進行多方面的觀察和分析,積極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鼓勵學生和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盡量多的讓孩子參與到實際生活中。比如外出觀光時,嘗試從不同位置觀察景物的不同面,并在觀察后進行回想和檢查,總結出觀察過程中存在的錯誤和問題,及時糾正并吸取經驗,真正做到將課堂搬到生活中,把書本知識和實際生活巧妙的結合在一起,不斷優化生活情境教學的應用,以此達到學以致用的良好學習效果。
數學知識具有眾多的符號、公式、圖形,這些知識點對于小學生來說往往是枯燥難懂的,教師通過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讓學生能夠透徹的理解知識。而利用生活情境教學可以將知識點化抽象為具體,將單一枯燥的知識點轉變成一個個生活案例,讓學生輕松掌握知識要點,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