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飛 黃協亮
(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童游中心小學 福建 南平 353000)
(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實驗小學 福建 泰寧 354400)
學習數學的關鍵就是解決問題,而問題的討論一直都是數學教學所離不開的事情。伴隨數學教育改革的持推進,其方向也更加傾向于問題串教學。而問題串教學借助特定的邏輯結構把數學有關的知識點都串聯起來,培育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處理問題能力。問題串是借助不同問題組合到一起的整體,每個問題間都是相互聯系且步步深入的,是拓展學生思維的一種教學方式,并且也是現階段的教育改革的主要成果。
"問題串"相關的研究通常都是由淺入深,即對問題的設計需要掌握好度,使學生有一個逐步接受的過程,通常而言,都是先簡單后困難,如此對于老師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更為有利。并且,老師在設計相關的問題串時要緊緊圍繞著教材,掌握教學主要的大綱方向,同時依據學生日常的表現以及對于知識點的學習情況,不要只依據課本的設計,更不要隨意的去發問。對所有問題都需要做細致的考慮,就知識點的每個角度出發,使得問題可以建立起一個階梯,但是階梯的方式要向著教育目標的方向。因此,老師在設計教學問題時,需要具有相應的邏輯思想,所有問題都引導著教育的方西。比如,在研究應用題時,已知5箱草莓是75克,而1箱橘子要比1箱草莓中5千克,那么問題來了:每箱草莓的重量有多少千克?那么3箱橘子是多少是千克?這道題就運用了由淺入深的基本準則,同時前面問題和后面問題的答案密切相關,想要計算后面問題的答案,務必要先計算前面問題的答案,這符合層層遞進的基本原則。并且又考驗了乘除加減的有效轉化,也與相關教學內容相吻合。這樣問題前后由淺入深的程度,學生在接受時也較為容易,接著就是每個問題串間的知識點相關程度要高。同時老師所提出的問題,也更為接近于現實生活,也可以調動起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
數學問題在人們生活中都有對應的原型,依據生活中存在的實例能夠使學生更容易去理解問題。小學數學的問題串教學本身具有的情景性原則也是設置問題思想的主要原則,使學生能夠做到學以致用,不只可以增強學生自身的學習動力,該可以激起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緩解其對于數學知識的恐懼心理。把數學問題引入到實際生活當中,使學生逐步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奧妙,真正做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能夠回歸到生活,這也是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老師在進行問題的設計時應該依據問題的具體背景,切忌夸大奇談,也更不可以脫離實際。首先要挑選學生較為熟知的情景,盡可能挑選具有一定特色的場景,使數學得以運用的更為廣泛些。比如,在學習有關價格的應用題時,小麗與小芳在買一樣的橡皮,并且兩個人都付了一樣的錢,小麗買了3塊橡皮,小芳買了5塊橡皮,最后小麗又給了小芳0.5元錢,那么請問:每塊橡皮是多少錢?這個題目在學生的生活中就比較常見,首先要依據題目闡述了解,兩個人都支付了一樣的錢去買同樣的橡皮,然而小麗買了7塊,小芳3塊,由此可知每個人具體應獲得(7+3)/2塊,但小麗的7塊卻多出了2塊,又給了小芳0.5元,能夠得出每塊橡皮是0.25元。這種題目中并未直接說出買每塊橡皮所需要的價格,進而檢查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
問題串的設置應依據學生當下的發展特征,就需要以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以此來調動起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學習賦予動力。之前的教學方式大部分都過于死板,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也是枯燥無味。老師在設置問題串期間需要深思熟慮,在課上借助問題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在小學時期,學生對于外界的事物非常好奇,因此老師應該將生活中的趣事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在提升課堂趣味性的同時,還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秉承著問題串教學中的趣味性原則,不只可以打消學生對數學的畏懼心理,還可以使學生快樂的學習。在小學時期,學生通常較為喜歡動畫中的人物,老師在教學中應把動畫中的原型引入到課堂當中,能夠激起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比如,美羊羊不小心被灰太狼抓走了,而大家需要在灰太狼回到狼堡之前救出美羊羊,已知由羊村出發到狼堡的距離為10千米,灰太狼每個小時可以走2千米,而大家每個小時可以走4千米, 同時灰太狼要比大家早出發半個小時,那么請問:大家怎樣才可以在灰太狼到達狼堡之前救出美羊羊嗎?針對這道題能夠先假設大家是可以救出美羊羊的,所用的時間是X小時,因此2+2X=4X,最后得出是1小時,因此大家可以救出美羊羊。這不只使學生學會了假設,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問題串教學作為教育改革的全新起點,學生的適應能力較強,也獲得了普遍的認同。因此,老師應該秉承著問題串在我國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的主要原則,就學生的角度去設計問題。進而培育學生自身所具有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可以在歡樂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