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玉琴
(山東省東營市實驗幼兒園 山東 東營 257000)
幼兒園自主游戲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對幼兒自主性進行積極培養,這就能為促進幼兒的良好學習發展起到積極作用,自主游戲活動開展當中涉及不同的主題,教師在實際游戲活動中也要注重以幼兒的綜合素養的培養為目標,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為實現教學目標起到促進作用。基于此,本篇文章對讓幼兒在自主游戲中提高自主創造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幼兒園自主游戲當中對幼兒自主性的培養,能夠提升幼兒自控能力,對幼兒形成主動負責性格有著積極作用。自主游戲活動的類型比較多樣,結合不同的幼兒群體采用不同的培養活動方式,這對調動幼兒參與游戲的主動積極性有著良好效果,促進幼兒從成長當中抵抗各種誘惑。自主游戲活動中對幼兒自主性培養幫助幼兒形成正確思想價值觀念,以及促進幼兒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幼兒年齡在三歲到六歲間,正是感官以及神經系統的變化時期,各因素驅動影響作用比較突出,幼兒在這一過程中對周圍事物會產生好奇心,從整體上提升幼兒園自主游戲活動開展的質量和效率,這為幼兒的良好學習發展能起到積極作用。
2.1 給予幼兒充分的游戲自主權。幼兒園游戲活動的開展應當是建立在學生自主參與的基礎上,而并非教師強制參與。而幼兒自主活動參與的動機是由他們本身的表現欲望所決定的,教師要做的是充分給予幼兒游戲活動的自主權,培養幼兒的游戲活動的內在參與動力。教師所組織的游戲也應當建立在學生本身的需求之上,教師可以通過詢問的方式來實現:“小朋友們,你們最近有沒有想玩的游戲?”讓幼兒自主選擇玩何種游戲、怎樣玩。這樣幼兒才能在游戲中盡情玩耍,不受約束,玩得盡興、學得開心。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完全放任幼兒,而是要用飽滿的情緒影響或感染幼兒,贊許且支持幼兒的互動,并通過了解和觀察幼兒平時的活動特點進行適當指導。當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遇到困難時,教師應該鼓勵幼兒自己想辦法克服困難,例如,在“點心店”的游戲活動中,還缺材料“勺子”,幼兒提議用積木作為“勺子”,教師對幼兒的選擇加以肯定,在后續的游戲中,有些幼兒也用筆、鏟子等物件代替“勺子”。由此可見,任何事物都能被幼兒作為游戲的玩具,只有為幼兒提供想象的空間,則幼兒的創造力會得以發展。教師在游戲活動中要尊重和相信幼兒的選擇,對幼兒創造性想象與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加以重視,引導幼兒探索、操作、學習、體驗,促使幼兒獲得創造力的發展。
2.2 利用資源,培養幼兒思維。以積木為例,幼兒通過對積木進行堆積,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城堡,這是能夠提高幼兒自主性的重要方式之一。積木本身就是能夠對幼兒的思維進行培養的資源,幼兒在搭建積木的過程中能夠結合生活,能夠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創建積木城堡,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在培養幼兒自主性的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對于積木而言,不僅可以搭建城堡,也可以創造出動物、交通工具等,這都是需要幼兒去進行想象的,利用幼兒園的資源能夠有效培養幼兒的自主性。
2.3 創設游戲環境,促進幼兒個性發展。游戲環境是開展自主游戲的基礎,對游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游戲空間的大小、密度、平衡配置、充分利用等因素,會影響甚至決定游戲的成敗。因此,首先,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在游戲中幼兒處于相對自由的狀態,教師的可控度較低,為避免出現爭搶材料的現象,教師就要為幼兒準備豐富的游戲材料。如果材料數量不夠、種類單一,就會限制幼兒對材料的組合、分解、拼接等操作,影響幼兒的游戲互動,從而阻礙幼兒的身心發展。其次,要為幼兒創設合理的活動區域。一般來說,活動室的空間是有限的,必須整體規劃、巧妙分配,注重區域空間的平衡。比如,有位教師把室內成分“奶茶鋪”“理發店”“圖書館”“小舞臺”“建筑工地”五個不同的活動區域,各有其獨特的內容和主題:“建筑工地”區域用給定的積木建設房子、制造車輛、拼接動物模型等,“小舞臺”區域可以唱歌、跳舞、講故事等。這樣的設計,提高了游戲的質量,滿足并促進了幼兒個性化發展。
2.4 注重觀察指導。教師在自主游戲活動的實際開展當中對幼兒的觀察以及指導是提高幼兒自主性的重要舉措,活動當中教師通過觀察,為幼兒的學習提供相應的幫助,保持幼兒的積極向上的心態,發揮幼兒的自主性。
總而言之,在幼兒自主游戲活動中,教師要放手讓幼兒結合自己的意愿選擇和參與游戲,給予幼兒充分的游戲自主權,注重同伴間的相互作用,組織幼兒多討論,經常鼓勵和表揚幼兒,做到“導”與“放”相結合。這樣才能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積極向上的個性,使幼兒積極探索、自主學習知識,提高幼兒的自主意識及創造性,實現幼兒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