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黃
(河南省鄭州市中原區鄭上路小學 河南 鄭州 450000)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除了對學生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對學生能力和素養的培育。依據新課標要求,教學要培養基本的學科素養,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一直在轉變傳統的以語法和詞匯為主的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故事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基本環節,需要對故事的核心點、關鍵詞進行梳理和分析,讓學生能夠分層次、有條理地理解故事主線。思維導圖作為一種來表達發射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是一種革命性的思維工具。在基礎教育階段對英語課程的要求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形成學習策略,培養學生思維,因此小學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成果,將思維導圖帶進小學英語課堂,為學生打好英語學習的基礎。
Story time板塊是英語課程一個單元的核心板塊,整個板塊以故事展開教學。故事作為閱讀語篇的一種形式,因其生動有趣的情節一直都比較吸引學生的興趣,但同時需要學生能夠熟練的提煉或修正故事中的關鍵詞,了解故事情節。在這一板塊中,思維導圖可以在課前學生自主預習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課前自己預習課文,根據對語篇故事的理解畫出獨具特色的思維導圖,增強學習自主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認知和能力的局限,不需要多么富有邏輯性,只要能夠清楚表達自己對語篇的理解和語篇中的關鍵點即可。
例如教師在教學《Colours》一課時,主要教學目標是This is……句式,讓學生能夠使用This is……進行簡單介紹是這節課的重點。教師可以在課前布置思維導圖作業,作業不設標準,符合學生自己的個性化需求即可,設定各級目標要求,倡導”任務型”教學,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能力。在課堂上指導學生探索、體驗,修改加工自己的思維導圖,完善基于故事語篇的思維導圖,形成完整課程邏輯體系,讓學生的表達更加清晰,看到自己實現目標成功的過程。
Story time板塊具有很強的情境性和實踐性,思維導圖以多個關鍵點的方式讓故事立體起來,是呈現故事模塊、訓練學生思維的一種良好載體和有效手段。課堂上,教師借助思維導圖為學生理清故事脈絡后,學生可以根據關鍵詞組織語言,在理解故事后,準確流利的復述英語故事,提高學生對故事的理解力,并分析結構及概括大意能力,幫助學生在合理語境下展開交際對話。
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英語的學習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會應用。對語言學習過程而言,最終輸出語言始終是最重要的目的,能否準確復述故事、并作出自己的口語表達是檢測學習成果的指標之一。學生在課堂上不論做了多少的故事學習,復述了多少語篇,如果不能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完成知識遷移,那么這個板塊的教學依然是失敗的。思維導圖具有將思維具象化的優勢,在課后利用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將學習知識更深刻的掌握,以點帶面,以一個關鍵詞匯記憶若干分支詞匯,增強聯想記憶能力,激發英語學習興趣,提升語言素養,強化學習效果,更好的應用在英語實際中,實現良好的知識遷移。
例如,教師在教學《We love animals》一課時,I have句式的應用是教學重難點,同時對有關動物的詞匯如rabbit、panda、monkey等,則可以幫助學生聯想記憶,有話可說。同時,本課中感嘆詞的Wow!Great!Cool!等的應用也是一個重點,特別是這類感嘆詞在現實口語交際中的應用,非常能夠體現學生消化故事后形成自己的故事,內化知識的能力,課后,教師可以布置描述話題的作業,學生通過觀察導圖,迸發思維,清楚描寫的著手點,靈活運用語言知識,在語篇學習中學習語言結構,消化知識,內化這種語言輸入,輸出于生活交際中,從而達到實現知識的遷移與運用的目的,“讓英語學習真正發生”。
綜上所述,教師可結合找準指向,完成知識遷移、課堂精準復述故事,設置語境交際對話、提倡“任務式”教學,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等策略,開展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