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燦瓊
(福建省泉州市臺商投資區上田小學 福建 泉州 362121)
縱觀小學階段的教學內容,大都以基礎性和常識性的基礎教育為主,對于學生的應用性教學探索也有一定的限制。但是小學數學,卻在教學體系中以獨特的視角脫穎而出。而這也是有其學科本質決定的,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學好數學思維和數學邏輯也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同時這也是新課改教學之下對于小學階段教學更高能力的要求。所以,在小學階段加強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學的建設是十分有必要的。
教育的本質就是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即在教學的初級階段教學的重點是以學生為中心,探索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的改變和革新,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在教育教學的后期,也是從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出發,更加深入的發掘更深層次的教學目標,教學實踐與生活實踐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習更好地服務于生活。而這就是深度的學習,即讓學生突破教學和學習過程中的表面現象和阻礙,讓學習發揮其更大的和更深層次的意義。所以,對于教師來說,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傳授教材的知識之外,還應該更加注重對于所學知識更深層次的探索,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加傾向于對于學生綜合能力方面技能的培養。在核心素養教材體系之下,對于學生的教學和學習等方面的要求也是以此為基礎,核心素養教學體系之下同樣更加關注學生的能力掌握以及動態的綜合發展狀態的評估。從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深度教學更加注重學生對敘現階段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情況,深層次的學習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為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學習基礎。此外,深度教學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整合教育教學資源,首先,在同一章內容的學習中,能讓學生明確知曉教學的重點和核心內容,幫助學生更加快速地掌握其教學重點,節省教學過程中不必要的付出,節省下更多的時間成本攻堅克難。其次,縱向來看,深度學習能夠幫助學生理清楚各個知識板塊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學習邏輯和學習體系,讓學生的知識學習更全面,也更成體系。
2.1 以教材為基礎,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能力的養成。在新課標之下,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的養成和建設已經成為了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尤其是在應用型學科中,核心素養能力與學科特征結合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習的潛力和效率。在小學數學階段,核心素養能力的重要體現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深度教學理念的指導之下,教學的重點也發生的幾天的轉變,在這其中最明顯的體現就是對于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教學。深度學習就是將更多的學習機會和學習能力的探索,交給了學生,發揮了學生在學習過程的主觀能動性。比如在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分一分與除法”,在教學過程教學可以組織學生以實物分享等形式參與教學。比如讓學生拿一個橘子分給同學,然后讓學生思考每分出一瓣橘子還剩多少,占整個橘子的多少,然后學生在此過程中,逐漸認識到除法產生的意義和原理。
2.2 以課堂提問等形式豐富教學,引導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教學。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深度教學的體現,同時也是數學核心素養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養成的關鍵階段。對于學生來說,最的學習方式就是不斷地思考不斷地解決新的問題,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其本質。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多提出一些問題,幫助學生建立深入學習的源泉和動力。比如在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數學“小數乘法”,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對比分析的方式,幫助學生建立學習之間的聯系,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整數乘法的概念和計算方法,以此類推讓學生思考小數乘法與整數乘法之間的差異等。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理解乘法教學的本質,也降低了小數乘法的教學難度。
2.3 以學生為中心,建立全面完整的數學學習體系。深入教學和深入學習,在數學教學過程的直接體現就是,在復雜的數學學習內容和框架之下,建立完整清晰的學習脈絡和學習鏈條。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邏輯。在小學階段,數學思維和數學邏輯的養成對于學生來說也是十分關鍵的。例如在比如在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數學“用方程解決問題”教學中,教師可以以學生的熟悉的生活場景為背景,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深度數學深度教學與核心素養能力培養在教學實踐中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互成就的關系。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效地將兩者結合起來,共同幫助學生培養和建立起數學思維和數學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