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成
(福建省南靖縣和溪中心小學 福建 南靖 363604)
小學生的年齡還很小,尚處于形象化思維階段,在學習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時會遇到較大的困難,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進行教學模式上的轉變,不能再只是進行基礎知識的講解,應該關注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數形結合思想,是指將抽象的數學語言轉化為直觀的圖形,從而形象簡單地解決問題的一種思想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巧妙地運用數形結合思想,將“數”和“形”統一起來,可以起到以形助數、以數輔形,簡化數學學習的效果。對于數形結合思想的引入和運用,教師要在實踐教學中不斷的探索和創新,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
與其他學科相比,小學數學知識比較的抽象復雜,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較高,這給小學生的數學學習造成了很大的困難,降低了他媽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數形結合可以借助直觀形象的圖形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表示出來,化繁為簡,學生會更容易明確相關的數量關系,產生更多的學習樂趣,對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1]。例如,在“倍數和因數”知識的教學中,小學生很可能對相關數學概念不能區分理解,在倍數和因數的理解上會出現混淆的問題,此時教師就可以運用數學結合的教學方法,以“15÷3=5”為例,可以先在黑板上畫出一條線段代表15,之后將線段平均分為3份,學生就會直觀的發現每份是5,從而明白了15是5的倍數,5是15的因數。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對于圖形的觀察和學習很感興趣,獲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教學效率顯著提升。
小學數學的一大特點就是計算題很多,對小學生的計算能力進行了重點考察,需要學生在充分理解題目的基礎上,正確計算獲得最終的答案。在傳統上的教學中,教師則忽視了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培養,導致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始終不能真正的提高,通過數形結合思想的運用,可以引導學生明晰算理,在基礎上掌握科學的計算方法,這樣對于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和計算能力都有產生非常重要的作用[2]。例如,在“分數與除法”相關內容的教學中,就可以通過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巧妙進入數形結合思想,設置一道這樣的題目:“現在有一大塊蛋糕,將其平均分成3份,那么每份應該是多少?”可以先讓學生獨立思考題目,之后開展小組討論研究,可以在紙上畫出草圖進行輔助思考,這樣學生就會在明確算理的基礎上,正確計算解答這道題目,對分數概念產生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思維水平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在小學中高年級階段的數學學習中,學生會面臨一些具有較強綜合性的更高難度的數學問題,此時難以找到問題分析的突破口,不能準確理清數量關系,這是學生不能正確解題的癥結所在。教師在教學中要巧用數形結合的方式,借助圖形輔助功能促使學生對題目進行更加清晰的分析,最終順利解答復雜的數學題目,真正運用所學知識解答數學問題,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3]。例如,“雞兔同籠”是小學數學階段一個典型的應用類題型,學生在分析解答的過程中,關鍵是不能清晰找出數量關系,對于頭和腳的數量不能準確分析,此時就可以運用數形結合思想進行分析,如題目“籠子中有若干只雞和兔子,已知一共有8個頭,26條腳,那么雞和兔子各有多少只?”首先引導學生假設籠子中全部都是雞,每只雞應該有1個頭2條腿,8只就應該是16條腿,但是題目中有26條腿,多出來的10條腿應該是兔子的,再畫出每只兔子比雞多的2條腿,結合10條進行分析,所以兔子就應該是5只,再算出雞是3只。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注重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和應用,這是一種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提高解答問題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思考,靈活運用數形結合進行數學問題的分析和解答,促使思維更加活躍,從而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學習水平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