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旭珊
(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高堂中學 廣東 饒平 515727)
新課標提到“應使學生能夠運用數學思維展開對具體問題的觀察和分析,使其自主解決現實問題,具有應用意識[1]”。這便需要教師革新授課理念,優化課堂施教方式,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使他們認識數學與現實生活、社會生產之間的聯系,感受學科的價值,提升學習自信。在高效課堂、有效引導中,讓學生具有邏輯思維能力,使他們掌握有益學習方法,讓中學生的價值觀與一般能力得到全面、協調發展,使其具有數學核心素養,產生展開探究學習的欲望。
1.1 有利于化解教學問題。新課標強調“應使學生具有創新精神與應用意識,提升課堂施教效率[2]”。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對知識點的講授可謂事無巨細,唯恐學生不理解。但因多圍繞教材展開定式教學,學生對施教內容不感興趣,聽得更是云里霧里。這便會出現教師苦口婆心講解的口干舌燥,而學生似乎并不買賬問題,班級中兩極分化問題嚴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發展情況欠佳。
1.2 有利于密切師生互動。關注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其具有數學理解,需要教師具有換位思考意識,更急關注中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進而,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注意構建師生互動平臺,促進學生主動提問、自主學習,使其在多元化教學模式中,具有與教師、同伴進行學習感受、思路方法等交流的意識。在構建良好師生關系中,讓學生產生濃厚的求知欲與探索意識,使其愿意向老師敞開心扉,交流學習體會,促進教師進行課堂教學反思與授課經驗的總結。在生本視閾下,助力他們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和發展。
2.1 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促進自主思考。鑒于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存在畏難情緒,教師應避免單一地進行講授教學,將知識傳授與學生的學習情況、認知特點、思維發展等結合,營造和諧的施教氛圍。從而,牢牢地吸引中學生課堂關注力,使他們超越自我,密切關注施教內容,形成積極地學習態度,不可將目光只聚焦于學優生的身上。這樣,才能使學生快樂實踐、自主思考,讓他們主動學習。
在人教七上《有理數的加減法》教學中,教師可構建家庭生活開支的情景,運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畫數軸,使其理解有理數,掌握有理數運算律,形成轉化思維,助力他們在生活化情景中理解數學,使其形成邏輯思維能力。
2.2 運用創新型教學模式,助力思維發展。為了使學生感受數學內涵,具有學科核心素養,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應靈活選用多元化創新教學模式。例如:教師應結合人教版數學教材編制特點,關注學生心智發育,使知識講授以學生更易理解的方式呈現??蛇\用游戲教學、導學激趣、混合教學、翻轉課堂等不同的方式,使學生產生新鮮的學習體驗,具有深入進行知識探索的積極性。
在《全等三角形》教學中,為了使學生形成空間觀念,讓他們具有自主預習意識,教師可通過對翻轉課堂的應用,使學生在家中進行對概念、性質的了解,使其掌握簡單的計算方法,認識對應定點、對應邊以及對應角,讓學生注意收集學習問題。在課堂中,促進師生之間的教學角色轉變,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省去對基礎知識的講授,促進教學拔高,讓學生擁有邏輯思維。
2.3 鼓勵學生間合作學習,進行例題分析。為了使學生具有數學思維,教師還應善用案例教學法。例如:在《勾股定理》施教后,可創新作業布置形式,將學生劃分不同的小組,使其合作探索具有一定難度、略顯復雜的問題。在促進學生交流、在線互動中,使其解析例題,展開合作,助力其思維能力發展。
2.4 應提升教學的靈活性,促進分層施教。為了增強課堂教學效率,教師還需增強教學的靈活性與可選擇性,引入分層施教。例如:在九年級《隨機事件與概率》教學中,使學優生借助信息化輔助教學工具,分析彩標中獎概率,使其在實踐、觀察、分析與思考中,認識數學現象;面對學習能力尚可、思維水平一般的學生,可出示生活問題,讓他們在獲取數學知識中,認識必然事件,了解事件發生概率;對于學困生,為促進他們邏輯思維發展,教師應對其施以針對性引導,可以“摸彩球”游戲的融入,使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
總之,提升初中初學教學效率,讓學生走進數學、快樂實踐、高效學習,使其形成邏輯思維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3]。只有注重“課內長骨、課外長肉”,讓中學生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具有學科思維,才能使他們具有探究學習意識,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在創新教學模式的引領下,擁有數學核心素養。從而,讓數學教學充分地面向全體成員,使學生更好地適應和融入現代化生活,為其高段學習與發展奠定較為堅實地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