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輝
(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東津?qū)嶒炛袑W 山東 東營 257400)
物理是一門集實驗和綜合邏輯結合的學科,對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理解能力有相應的要求,不用的學生的物理接受能力存在差別,因此,可以用物理分層法進行教學,體現(xiàn)了教師因材施教的觀念。分層教學是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可以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學有所得,有效的提高物理學習成績。學生的發(fā)展具有階段性,也具有個體差異性。因為階段性,所以大多數(shù)的學生在同一階段都會有一些共性;也因為差異性,每個學生又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教師需要接受學生們的相同與不同,并且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他們有巨大潛力和無限的可能。因此,可以采用分層教學法,針對教學目標、課堂提問、物理實驗和物理作業(yè)都進行分層,從而提高物理教學效果。
2.1 分層設定教學目標。分層設定教學目標是物理教學中分層教學的首要內(nèi)容。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學習狀況設定教學目標,可以將教學目標分為幾個層次,教師可以逐級增加教學難度,還可以依據(jù)學生的不同層次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對于尖子生來說,教師可以在基礎大綱上適當增加內(nèi)容,加快學生的學習進度;對于中等生來說,只需要掌握基礎大綱即可:對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來說,教師可以適當降低大綱難度,由簡單到困難逐級加深,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2.2 分層課堂提問。學生在學習時常常會遇到較為模糊的物理知識點,但很多學生不想去深挖知識點,徹底對知識點掌握,也可能是學生的理解有偏差或者新舊知識沖突造成的,學生形成了懵懂的狀態(tài)。所以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對模糊的知識點提問,讓學生通過回答問題的方式理清知識點,不斷的對知識點進行反思。但每個學生都存在差異,所以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知識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初中物理教師在安排教學內(nèi)容時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有效問題,讓問題更具有針對性,也相應的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狀況。并且教師應當一視同仁,不能只為優(yōu)等生設計發(fā)散問題和懸念性的問題,也要為基礎較為薄弱物理成績較差的學生設計基礎問題,能夠增強這類學生對初中物理學習的自信心,提升班級的整體成績。
2.3 分層進行物理實驗。物理實驗是初中物理教學的基礎實踐內(nèi)容,一直以來實踐教學活動都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也格外注重組織學生進行課上實踐活動,通過多元化的實驗教學活動消除學生對于物理的盲目畏懼,運用相關物理成果幫助學生建立現(xiàn)代化物理思維,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物理實驗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物理思維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教師可以依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物理思維能力進行分層物理實驗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下學習。
例如,教師在教授變阻實驗課時,可以將實驗目標分為三個層次,要求第三層次的學生可以連通電路,能夠?qū)襞萘炼冗M行控制;第二層次的學生可以自主連接電蘆,可以運用滑動變阻器來調(diào)節(jié)燈泡亮度;第一層次的學生能夠自己設計電路,并能夠調(diào)節(jié)小燈泡亮度,達到教師實驗要求。
2.4 分層布置作業(yè)。分層布置作業(yè)是分層教學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依據(jù)學生的層次布置不同的作業(yè)。首先教師應當先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教師再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挖掘他們的潛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依據(jù)學生的差異性可以將學生主要分為三個層次,分別為甲、乙和丙,甲是物理成績較差的同學,作業(yè)完成難度較大的同學,所以這部分的同學需要進行模仿性的作業(yè),針對授課內(nèi)容進行基礎內(nèi)容的鞏固和理解知識點等題型的作業(yè)。而乙是成績中等,題做得少,努力程度相對丙來說少的同學,成績較為不穩(wěn)定,這類學生可以留甲層同學的基礎作業(yè),再加上一些稍難的題,培養(yǎng)思維能力。而丙層同學是較為努力,物理水平較好的同學,自主學習學習能力較好的同學,那可以在乙層同學的基礎上留一些實踐性作業(yè)。所以通過分層布置作業(yè)可以使三個層次的學生都能依據(jù)自身學習能力完成作業(yè),使部分同學不用承擔那么大的負擔,也能提高物理作業(yè)的有效性。
初中物理教師可以依據(jù)學生的學習狀況,采用分層法進行教學,關注每個學生的發(fā)展情況,更好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自信心,逐漸提高全班的物理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