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良
(江西省廣豐中學 江西 上饒 334600)
長期以來,我國高中階段的教學重點看分數。高中生物教師也是秉承分數為王的觀念,將全部的教學重點放在成績分數上。這固然沒錯,但也導致學生的學習內容刻板單一,無法真正將學習的知識轉化為能力。也忽略了關于學生綜合素質及應用能力的培養,往往高分數的學生卻不具備高能力,難以適應實踐發展。高中階段的學習對于每一位學生都是致關重要的,這個時期也是教師能夠引導、塑造學生學習能力、道德品格的關鍵時期。
隨著國家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推進,強調為國家建設、未來發展輸送綜合素質強、實踐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這也使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一命題越來越得到重視。如何轉變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固化思想,全面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創新發展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成為所有高中生物教師必須深入探究的問題。
應該說核心素養是對我國現階段教育工作全面、宏觀的重要指導。在高中生物教學的改革中,核心素養的主要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方面素養。著重培養學生文化基礎;建立學生自主發展的認知和能力;強調學生社會參與、處理社會關系的能力。在現階段高中生物的教學中,教師必須改變傳統授課模式和觀念,培養學生文化基礎,強化學生的學科知識以及科學技能;注重學生自主發展,實現自我價值,學會學習,并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最終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適應社會發展。
2.1 轉換教學理今,提升教師綜合素養。我國的教學模式一直是以教師講為主,強調的是教師教授,學生被動學習。這樣的方式,學生固然是學到了學科知識,但是卻壓抑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實踐能力。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至學生學業壓力大,無法體會學習科學知識的樂趣。核心素養方針的提出,要求高中生物教學必須轉變課堂主體地位,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強調學生學習的參與程度,通過課堂中學生的觀察分析、親身實踐去獲得知識。通過小組討論、實踐交流的學習方式,不斷鼓勵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不斷的探索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信心和成就感。教師應該不斷豐富自己的學科儲備、綜合實踐能力,利用課余時間鉆研授課環節的設置。利用信息科技、數字化技術、多媒體展示等手段,使課堂課解更具科技感,更直觀,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
2.2 強化生物科學的實用價值,讓學生學有所用。科學知識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階梯和工具,是社會發展進步的源動力。想要學生熱愛學習生物學科,首先要讓學生明白學科價值,進而對于學習生物學科知識產生興趣。高中生物從研究物種起源、進化近而了解認識人類的發展、自然的改造。生物科學與人類生活的很多方面息息相關,一直以為都是農學和醫學的基礎。因此,在高中生物的教學過程中,要強調學習生物知識的實用性,引導學生學習生物知識并樹立正確的學習價值觀。不是盲從的跟著教師模仿學習,而是明確這門科學的實用價值。明確了學習的價值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建立起正確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在學習生物科學的時候堅定信念,學有所用。結合實踐的教學,最終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2.3 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會學習。首先,想讓學生喜歡上生物課,教師自身的授課能力是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學識豐富,授課精采,能將枯燥的學科知識形象生動的講解的教師一定會受到學生的喜愛。想要做一個學識淵博、博古通今的教師,就必須不斷的充實自己,不斷鉆研生物學科的教學方法和專業知識。另一方面,教師必須要懂得如何因材施教。對于基礎不同、能力不同的學生要給予不同的引導方法。教會學生如何選擇一種適合自己學習的方法和學習節奏,不要一味的追求教學大同。這樣會使基礎較弱的學生失去學習生物的信心和熱情,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提升和綜合能力的發展。
新時代的發展,對于我國的教育領域提出了新的標準和要求。核心素養是教育方針,是符合國家教育改革的宏觀思想指導。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必須秉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建立合進的教學計劃。從生物學科的教學特點及實踐價值著手,不斷探究核心素質的培養路徑,全面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實踐能力的提升。樹立健全品格,培養社會發展能力,為我國社會主義發展輸送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