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標
(鄧州市職業技術學校 河南 鄧州 47415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入,怎樣實現有效教學成為化學教學改革深入研究的問題,也成為高中化學教學的核心問題。現階段,廣大教學人士的首要教學目標不僅僅是有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還包括創造能夠順應學生發展需求以及教師教學需求的高效課堂。化學科目在高中課程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這就需要高中化學教師重視做好教學優化工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形成自主探究意識,以此促進高中化學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教師在進行實踐教學時,要充分結合學生實際學情和教學內容做出優化調整,充分體現出教學價值,讓學生清晰認識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進而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化學學習活動中。
高中化學學習要鍛煉學生專業素養,為今后的學習與生活養成良好的習慣。因此,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適當加入一些鍛煉學生思維的題目,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有效的提問可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科學素養。此外,教師要注重對抽象性知識點的講解,切合實際生活提出具有探究性的問題。例如,在學習《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這一課時,首先,結合實際生活提出“我們生活中接觸到的漂白劑,屬于氯的化合物,具有較大的危害性,同學們可以想到其他能夠代替氯的化合物的物質嗎”;其次,引導學生在小組內討論,有的學生提出可用過氧化氫代替氯的化合物;最后,教師對過氧化氫與氯化合物兩者之間的區別以及共同點進行講解,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思維,還能有效提升課堂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科學素養。
高中化學教材中每章節的知識點都偏向于重難點,且相對乏味,就要求教師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與教學工具對教學安排進行適當調整,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進而幫助學生理解化學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提升課堂效率,首先,教師要做好準備工作,查找關于本節教學內容的視頻、圖片、動畫等,以此活躍課堂氣氛;其次,使用多媒體播放事先查找到的資料,作為課堂導入;最后,在講解完化學知識點后,可使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實驗步驟與操作,幫助學生明確在動手操作中的注意事項,使得教學任務得到有效完成。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既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課堂情境,引發學生情感與心靈上的共鳴,又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得教師能夠獲得更好的反饋,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在大數據時代,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優勢愈發凸顯。通過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進而取得理想教學成效。積極應用先進教學手段,不斷優化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是教育改革給現代課堂教學提出的基本要求。實踐證明,利用信息技術優化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具備較強的可行性。首先,現階段,教育信息化成為新的潮流,就算是在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也都在大力推廣和普及信息化教育理念,如微課、多媒體得到廣泛應用,備受教師和學生青睞;其次,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通過發揮互聯網資源優勢,依托于遠程教育資源,不斷豐富教學資源和教學內容,將自身所需的實驗教學資源進行統一整合,并應用到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取得模擬實驗效果。
在傳統化學教學模式中,教師總將自身思考方式籠統灌輸給學生,導致學生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使其只會對學習內容死記硬背,而喪失自主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師要改變以往教學模式,從多角度、多方面開展教學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意識,把課堂“主人公”的位置歸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使其積極參與到實踐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進行培養和鍛煉,使其能夠及時發現并解決存在的問題,在實踐過程中挖掘真相。教師也可以設計一些鍛煉學生進行自主思維的教學環節,可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在解決學習問題的過程中與同學分享自己的思考過程,這既提高了學生自身思考能力,又促進同學間的交流與溝通。教師還要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在旁觀察學生,及時給予引導和幫助,尊重學生,聆聽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不斷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建立起學習思維體系,為今后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在開展日常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利用研究性學習方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進行化學實驗、自主探究問題,并結合化學教學實際情況,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以此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與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