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虹 翁玉珠
(福建省福清市港頭中心幼兒園 福建 福清 350317)
我園福州市級課題《創新角色游戲課程 提升幼兒交往能力研究》課題研究(課題編號:FZ2019GH120)于2019.7立項于福州市教育研究院,2019年9月開始實施研究。在研究中發現以生活經驗為基礎的開放型角色游戲中幼兒可以自由地選擇喜歡的主題游戲扮演角色,大膽地表現對生活中情景的理解,獲得各種愉悅的體驗;角色游戲的虛擬性為幼兒的想象與創造搭建了個性表現的平臺,游戲過程中解決問題的同時讓幼兒建構如何與人交往的能力。因此,課題組結合研究進程,分析課題研究過程中應用生活經驗與幼兒意愿創新角色游戲課程的途徑,幼兒在自主創造性的游戲過程中提升交往能力的方法,形成課題研究經驗總結。
角色游戲是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現實生活中的角色、模仿角色的行為和語言,利用真實或替代的材料,應用自身的生活經驗開展的一種創造性活動。在課題研究前期,課題組對當前角色課程進行了調查分析,發現當前角色游戲課程組織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1 在角色游戲課程的設置多數來源于固定的游戲課程,如模仿理發店、漢堡店的工作人員與顧客的角色情節,游戲就像是一個復制的過程,有固定的行為、對話,不能體現自主、創造性的游戲核心。
1.2 在材料的提供上,多數是固定的游戲材料,以購買的成品或者收集的成品為主,游戲情境從游戲開始到結束幾乎沒有變化,幼兒在與環境和材料的互動中得不到新的游戲意愿,無法滿足幼兒自主、創造性游戲的需求。
1.3 教師在游戲過程中處于高控的地位,在角色游戲內容、玩法、規則和問題處理上以教師為主導,忽視以幼兒為主體的自主、創造性游戲核心目標。
分析當前角色游戲課程中存在的問題,依據《綱要》《指南》中自主、創造性游戲核心經驗,福清市港頭中心園課題組確定了課題研究的總目標。
2.1 園部創新游戲課程目標:優化園部課程設置,建構出符合本園、本轄區的實際情況的角色游戲活動課程,嘗試創新角色游戲課程的實施與研討,以幼兒為主體的創造性游戲創新,探索在角色游戲中提升幼兒交往能力的途徑與方法,為幼兒的終身可持續發展服務。
2.2 教師專業化發展目標:圍繞自主、創造性游戲核心價值,關注幼兒生活經驗與游戲課程創新的途徑,注重角色游戲中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學會觀察課題研究實踐所呈現的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途徑,學會思考、學會調整、學會反思總結,促使教師專業化成長。
2.3 幼兒能力發展目標: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游戲活動,嘗試應用自身的生活經驗創造性設計游戲的主題內容、參與游戲材料收集,應用適宜的語言進行交流,嘗試和同伴共同設計游戲的玩法、材料和規則,并進行協商與合作,提升幼兒的交往能力。
在研究過程中課題組從角色游戲主題的生成、游戲內容的設置、游戲材料的收集、幼兒游戲過程的創造與交往能力、教師支持策略、園本角色游戲課程的創新等多方面進行研討,并形成以下課題研究經驗:
3.1 源于幼兒生活經驗 形成多元化游戲課程主題。角色游戲來源于幼兒的生活,教師在生成角色游戲主題時要充分考慮幼兒的生活經驗、年齡特征和游戲需求,在小班階段由于幼兒剛入園,生活經驗中家庭活動占有很大的比例,中班幼兒開始逐漸地喜歡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大班幼兒在游戲中開始嘗試根據自己的意愿來生成新的游戲主題,因此,課題組在角色游戲主題上面關注主題來源于幼兒的生活。
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與游戲興趣,小班組以家庭的生活經驗形成以“娃娃家”為主線結合家庭中各種人物的行為軌跡生成不同的游戲內容;中班組以“蔬菜小鋪”為主線開展系列與蔬菜相關的生活情境游戲;大班組以“家庭活動”為主線,結合每個家庭中的生活情節設計不同的家庭活動游戲,開放式的游戲主題讓幼兒的生活與游戲相契合,形成以幼兒為主體的游戲主題。
3.2 遵循幼兒意愿,設置開放型角色游戲課程內容。在游戲中玩什么是體現幼兒游戲意愿的途徑,在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改變了以往固定式的游戲課程,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形成角色游戲主題為主線,在游戲主題中幼兒依據自己的意愿和游戲進程形成不同個性游戲內容。
游戲觀察一:
大班角色游戲《家庭旅行記》野餐區里,小朋友們把收集了稻草、紙片、紙磚、木塊、籃子、鍋等材料放在了材料收集區。游戲開始了,野餐區的幼兒鋪好墊子,用一個籃子放在墊子上當烤爐,到收集區拿了稻草、樹枝放進烤爐燒烤,但燒烤的爐太小了,只夠三個孩子坐,唯依沒有地方坐,于是她就“另起爐灶”拿了幾個紙磚圍成一個爐灶,在上面放上小鍋煮,另外兩個小朋友們看見了就去火鍋燒烤店里買了菜放到里面煮,中午午餐吃了燒烤又喝湯,大家都很滿意。
游戲觀察二:
中班角色游戲“蔬菜小鋪”,王雨萱買了仿真蔬菜,并帶領著自己的家庭成員在材料自選區里選了一些肉類、水果到走廊去燒烤,燒烤后還要去江邊釣魚;王苡菲和怡悅今天買的是大家收集來蘿卜和黃瓜,她們要把這些蔬菜切完后做泡菜和曬菜干,這些是她們在家里發現的;王沫汐和盈盈今天選擇的是蔬菜的種子,她們要帶著勞動工具去種菜、澆水和做觀察記錄表。
從以上的兩個游戲觀察中,課題組進行了分析:在游戲內容與玩法個性創新上主要存在以下兩種:
一種來自于幼兒自身生活經驗的應用形成不同的個性化的游戲內容,如在大班的游戲“家庭活動”中幼兒提出家庭活動中有購物、戶外野餐、旅行等;中班的“蔬菜小鋪”中幼兒買完菜可以去做飯,也可以燒烤,也可以帶到戶外野餐;小班的“娃娃家”的人物可以買蛋糕、買糖果、推寶寶去戶外玩,這些游戲內容來自于幼兒生活經驗,使游戲課程更加豐富的同時滿足幼兒對游戲想法和想象的需要。
另一種是來自于幼兒游戲過程中材料不足與實際游戲產生沖突時所形成新的想法,如在游戲觀察中:當大班幼兒發現材料無法滿足自己的游戲需求時,幼兒就會思考利用周邊的游戲材料從而產生另一種游戲的方式,而游戲中沖突的解決同樣也是擴展游戲內容的一種方式,當幼兒意愿與同伴發生沖突時,他們通過討論與協商就會形成新的游戲玩法。
3.3 關注游戲需求多途徑收集游戲材料,鼓勵幼兒與材料和環境互動中創新游戲。角色游戲中什么的材料能滿足幼兒的需求呢?課題組對游戲材料進行了調查與分析,當前幼兒園存在的游戲材料主要有三種:來自于幼兒園游戲主題購買的成品材料、幼兒家里帶來按自己的意愿收集的游戲材料、一些半成品的材料。幼兒會怎樣與這些材料互動,創設游戲環境來滿足自己的游戲需求呢?課題組針對大班的“家庭活動計劃”中材料的收集和使用、游戲環境創設、幼兒的游戲進程進行了追蹤與觀察。
游戲追蹤觀察一:
大班家庭戶外旅行活動中,很多幼兒根據自己實際生活中旅行活動經驗帶來各種材料,有鏡子、相機、望遠鏡、背包、滑板車等,幼兒把自己的材料隨意放在自己喜歡的位置就開始了游戲,游戲中由于沒有事先規劃路線,有的幼兒就踩到了別人的材料,有的幼兒找不到自己的材料。
在第二次游戲中,幼兒通過討論把自己帶來的物品進行分類,按游戲的需要把材料進行分類放到不同游戲的主題位置,調整后幼兒能很快地找到自己想要的材料開展游戲。
游戲追蹤觀察二:
大班戶外旅游奇妙探險活動,第一次游戲時,幼兒設計探索路線主要把幼兒園戶外的大型器械設置成導游帶隊探險路線,穿過山洞、走過小河、用梯子架在水池邊沿為爬山,沿著水池的邊沿走平衡為河邊的田埂,最后到達目的地后玩拍照和野炊。游戲后,有的幼兒提出在過山洞時比較黑應該要有火把,女生提出在美麗的風景區要拍照......于是幼兒就開始的周邊的環境中尋找自己想要的材料。
第二次游戲,男生用木棍纏上布作為過山洞的火把,用藍色的紗布和石頭布置了過河的場景,商量通過美麗的景區時可以停下來拍照,幼兒根據自己的游戲想法和需求,從周邊的物品中尋找替代物品為道具生成更為豐富的旅行游戲,拓展了游戲課程。
結合游戲觀察,課題組在游戲材料來源上設置了材料收集區,設有現有的成品、幼兒收集的游戲材料、可替代的半成品等,引導幼兒結合游戲的需要在游戲前收集材料,在游戲中自由選擇和調整材料,改變以往固定式的材料投放方式,促使幼兒的游戲更加富有自主性和創造性,而幼兒依據自己在生活中的經驗開始利用替代材料來豐富游戲的環境,在與材料和環境的互動中創新游戲課程。
3.4 創設生活交往游戲情境,支持幼兒多途徑解決游戲問題,提升幼兒交往能力。在角色游戲中,幼兒的交往能力的培養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與現實生活情境相似的角色游戲中模仿人物交往的行為,另一方面來自于在角色游戲過程中當游戲出現沖突時,幼兒在解決問題時建構新的交往模式與行為。如:大班角色游戲戶外旅行時,有的男生提議要玩風箏,有的女生要玩戶外拍照,也有的小朋友要玩野餐,在確定游戲內容時幼兒在之前玩的基礎上出現的較大的沖突,因此在評價環節,女生在分享新玩法時提出燒烤時可以同時煮飯,男生提出要帶風箏來玩戶外游戲,通過討論,幼兒決定在游戲前先根據不同的游戲內容進行投票形成不同的家庭戶外旅行團,幼兒喜歡哪個游戲就加入哪個游戲家庭,利用戶外活動時間一起布置游戲的場景和收集游戲材料。
課題組在研究過程中注重幼兒在游戲進程中出現的問題讓幼兒自己與同伴想辦法解決,或者以提問的方式讓幼兒自己來選擇決定,嘗試讓幼兒與同伴通過討論、協商、合作等多種方式來解決問題,從而改變以往當游戲出現沖突時教師就直接介入,忽視幼兒的主體地位、抑制幼兒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改變教學方法后,幼兒游戲中交往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3.5 實現自主、創造游戲核心價值,以幼兒為主體,教師提供有效支持策略。自主、創造是游戲的核心價值,只有在游戲過程中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體,才能實現“真游戲”。開放式的游戲最大的特點是來自幼兒對生活觀察而產生的想象、創造性游戲,游戲的主題、場地、材料、規則玩法等都源于幼兒的想象與創造,幼兒參與游戲是愉快的、是投入的、是放松的。在這樣以幼兒為主體的自主游戲中,帶給幼兒的是一種愉快的情感體驗和濃厚的游戲興趣,這種開放型不是一成不變,會隨著幼兒對生活的理解不斷地創造新的內容、材料、玩法與規則。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教師基于有效的游戲觀察,支持幼兒自主生成新主題,有利于激發幼兒深度學習的“內驅力”。游戲進展是在幼兒對游戲的需求和沖突的解決上產生的,教師通過分享游戲和討論問題的環節,讓幼兒分享自己在游戲中的新發現、新玩法,針對游戲中出現的問題讓幼兒思考游戲內容、玩法、材料和規則的調整,梳理了幼兒的游戲經驗,創造推進游戲的新進程。在教師的有效支持策略下,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呈現出了“主動持久的好奇心”和“游戲投入的高程度”,這都是源于幼兒發展需求的“內驅力”。是支持幼兒深度學習的內在動機。
總之,“游戲來源于生活讓幼兒自主、創造性地游戲”這一開放型游戲理念為我園的游戲課題創新研究開拓了新的思路,“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的教育理念為幼兒交往能力的提升創建了平臺,課題組的每個成員都爭做一位“有心人”,做一個“路邊”鼓掌的人,放手兒童“自主、創造性”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