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興業
(福建省龍巖市松濤第二小學 福建 龍巖 364000)
以核心素養為指向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提出,要通過真實的情境創設,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下運用科學文化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具體問題。為實現這一目標,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應將綜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將課程教學與學生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知識內化、應用能力。
深度學習教學法關注學生的發展需求,是指以學生主觀能動性為原點,教師引導學生在有效價值判斷的基礎上學習新知識、有策略地融入自身原有認知結構,并指導學生以統整的眼光發現、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1]。體驗式深度學習,則在深度學習的基礎上,更加關切學習過程中對現實問題、真實情境的復現與質疑問難,幫助學生建構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思維過程和思想方法[2]。
在具體的體驗式深度學習教學法實踐中,要根據學生性格特點制定合理的教學方式,以實現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獲益的目的。
2.1 聯系生活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標》指出,課程設計要“充分考慮本階段學生數學學習的特點,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數學課程中涉及大量與學生生活情境有著密切關聯的知識內容,可以通過體驗是深度學習的教學方法,以創設與學生學習生活高度聯系的實際問題情境,組織“思考—分析—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在解答實際問題中內化對相應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效能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2 創建特殊問題情境,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課標》指出,數學課程要“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3]。為了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應用能力,可以利用體驗式深度學習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并為學生組織相應的實踐活動,進而提高學生思維發散能力以及實踐能力[3]。
例如,教師進行到《位置與方向》這一課程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通過為學生組織課程活動來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知,并帶領學生體驗深度學習,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為學生組織“蒙眼找路”的活動,并在活動中利用學生所學過的方位知識來幫助學生走到終點,在活動中學生就會通過學過的知識配合教師完成教學活動。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對所學知識產生更深的理解,同時學生在活動結束后還會與同學進行交流,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交流能力,還可以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對數學知識產生更加強烈的學習欲望。
2.3 溝通新舊知識鏈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標》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了提高學生自主探究新知的能力,可以利用體驗式深度學習的方法,“以學為先”,指導學生通過所學知識探究新的知識,在教師的有限引導下,將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新知識建立有效銜接,并將其融合入已有知識體系和框架中。
例如,教師開展《三位數乘兩位數》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學過的兩位數乘兩位數進行復習,并在教學中對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既然你們已經知道20×20應該怎么計算么,那你們知道201×20應該如何計算么?”通過這樣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當學生躍躍欲試的要進行公式計算時教師就可以將計算方法告知學生,并在學生計算完成后讓學生計算帶有一定難度的三位數乘兩位數,通過這樣逐層遞增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與學習興趣。
3.1 提高課堂效率。這一教學法的運用平衡了教師作為“教”的主體和學生作為“學”的主體的課堂關系,這就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所學知識,進而在教學中加深課程體驗,進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與學習能力,提高了課堂效率。
3.2 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這一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探究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綜合能力進行培養,以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掌握所學知識,并提高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因此這一教學方法的實踐,能夠幫助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將所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進行聯系,以保證學生可以通過生活實際經驗的總結與感受來了解到所學知識內容,提高數學的綜合能力。
3.3 能夠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批判性思維能力。體驗式深度學習包含了大量適用于學生領悟的教學方式,并且將其應用到數學教學中還能展現出課程的邏輯性,這樣學生在深度學習過程中就可以感受到真實的教學情境。不僅如此,這一教學法還可以保證教師教學工作有效開展,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可以直觀了解到所學知識,使學生的發散性、批判性思維得到有效提升,并為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涯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