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香君
(廣東省平遠縣田家炳中學 廣東 梅州 514600)
對于化學這一學科來講,它的發展歷史較為悠久。我國在古時就開始有了冶煉、火藥等的制作,直至現今對我們的日常生活還是有著很大的影響。基于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對學生進行一定程度的化學教育是發展潮流的必然趨勢。化學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化學是一門可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對于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是一個很好的訓練。但是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也時常會出現一些學生抵觸化學,不想學習化學的現象。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對學生進行引導式的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化學能力來說十分重要。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具有極強的直觀性,可以讓學生直接觀察到一些事物的化學反應以及化學變化。但是在對實驗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要注意的一點是,由于學生接觸化學的時間不長,對于一些化學用品不能進行很好地區分,很多化學試劑加到一起可能會出現爆炸現象,這對于學生的安全產生了極大的威脅。因此,老師在進行化學實驗創設情境的過程中要選擇一些安全指數較高的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感受化學實驗過程中物質的變化,提高學生對化學的理解。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三化學“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時,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準備玻璃杯、勺子以及鹽。上課開始,老師可以先讓學生往玻璃杯中加入食鹽,不停地加入食鹽。在加食鹽的過程中,學生們會發現玻璃杯中出現了沉淀,出現了分層的現象。在這個時候,老師可以問學生,上層清液是食鹽的飽和溶液嗎?學生回答是,那么老師在這個時候可以向學生詢問飽和溶液的定義是什么呢?很多學生都會認為,飽和溶液就是某一溶液不能再繼續溶解某一溶質時,所得到的溶液就是飽和溶液。但實際條件下飽和溶液的影響因素學生答不出來,與溫度和溶劑離不開關系。這時,老師向學生進行提問,如何將飽和的溶液變為不飽和的溶液呢?學生經過自主的思考和探究,能夠發現如果將溶液的溫度升高,那么溶液對食鹽的溶解量就會增加。除此以外,增加一定的溶劑,也可以提高食鹽的溶解量,之前的飽和溶液就會變成不飽和的溶液。于是,學生就會意識到,只有在溫度以及溶劑的量確定的情況下,飽和溶液的概念才具有一定的說服力。利用化學教材中一項簡單的實驗,可以讓學生對相關的知識有一個很好的理解。這對于學生化學能力的提升來說十分重要[1]。
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化學隨處可見。因此,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情境,進行化學情境的創設。化學的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成績,同時也能夠增強學生的化學能力。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化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實用性,同時,還可以讓化學知識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方便學生進行掌握。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三化學“物質的鑒別”這一章節時,老師可以向學生建立這樣的一個情境:小李的媽媽放東西時,不小心將食鹽和純堿弄混了,你有什么辦法可以將這兩種物質進行區分嗎?在這樣的一個情境中,學生可以十分明確要進行鑒別的物質是cl-和co32-這兩種物質。學生的腦海中就會找出這兩種離子的特性以及相關的化學反應,之后建立出一套解決問題的策略,找出可行性的方案。這樣一來,學生對于這兩種物質的知識點進行了一個很好的總結和鞏固,增強了學生的運用能力。老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學會利用學生的心理特征,創設一些有趣的、包含一定化學知識的生活場景對學生進行教學。可以不斷地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提高教學的效率[2]。
化學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是一門飽含創新以及機遇的學科。化學和社會的發展以及一些科研項目是密不可分的。無論是目前提出的新材料、新藥物以及新的能源開發和利用、環境的保護等這些現實的問題都與化學密不可分,息息相關。例如目前十分火熱的“化學新材料”“新能源開發”“化學藥物”等,這些在進行化學的教學過程中都可以進行一個情境的創設,幫助學生理解化學,學好化學。除此以外,老師在進行化學教學前,要做好充足的準備。這樣一來,能夠讓學生清楚地了解到化學的發展能夠促進很多行業的進步,讓學生看到化學的發展前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化學教學的質量[3]。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我們不理解的問題。在進行化學的學習過程中,老師根據學生不理解的問題,進行一定的情境創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進行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情境創設教學模式符合社會時代的發展潮流,對于培養相關的人才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