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磊
(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勝坨中學 山東 東營 257506)
當今社會更加關注一個人的全面素質,不僅僅是基礎知識的積累,還包括綜合能力的提高。就初中歷史核心素養而言,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運用唯物史觀,學會分析史料,結合所學知識進行歷史解釋,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和家國情懷,引導學生朝著更加客觀全面的方向去學習歷史,認識社會。同時,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更好的落實核心素養理念,成為擺在初中歷史教學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初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指學生通過自學和課堂學習所掌握的歷史知識、學習能力和情感態度,主要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等五大方面。這包括了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以及指導思想,闡釋了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對引導學生去學習歷史、認識社會、總結經驗教訓,有著重要的指導價值。歷史總是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以史為鑒能夠預見未來的方向。作為初中生,既要去學習基礎知識,對歷史社會有自己的認識,又要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思考學習前人的經驗,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特別是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精神,以此來塑造學生的個人品格和綜合能力[1]。
在核心素養教學理念下,廣大教師應當更加注重學生們的綜合能力培養,用更加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歷史興趣,注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理解能力,真正將所學知識應用到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之中,認識社會歷史規律,學習先輩們的經驗和個人品德,感受本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內涵。
歷史學科建立在真實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之上,需要有詳實的史料為證據,以科學的研究方法為依據。歷史教學也是要求以歷史事件為據,用有趣的教學手段去吸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激發他們的理解和表達能力,并不斷借助所學知識,去深入分析相關歷史事件背后的深層因素,使得學生獲得更有趣的學習體驗,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2]。
比如,在教學完中國近代史“鴉片戰爭”這一課后,學生對于本課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那么我們便可以讓他們聯系本課具體的史實,包括我國的國內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所采取的一些策略,和國外西方國家的經濟和政治發展水平來分析導致“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如有的學生站在國內的角度分析,認為當時的中國地廣人多,對于西方列強來說,如果打開資本主義傾銷市場,將會對他們有巨大的經濟利益,所以才會以“虎門銷煙”為借口強行發動鴉片戰爭,借機打開資本傾銷市場。而有的學生站在國際的角度分析認為,中國當時的經濟和政治體制較為落后,腐朽落后的清王朝施行的閉關鎖國政策,限制了世界貿易的流通和發展,尤其是限制了英國人的利益,因此才挑釁發動戰爭。如此一來,大家集思廣益,各抒己見,課堂的分析和討論氣氛異常活躍,對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具有重要的幫助。
歷史的經驗教訓十分寶貴,學習歷史能夠讓學生們更科學的認識社會和人類發展規律,從中獲得對自己的成長有意義的經驗。同時,歷史中還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情感價值觀,對這些內容的學習,能夠幫助學生走得更遠,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和綜合能力。我國一直以來提倡愛國主義教育,以歷史為依據的家國情懷核心素養,正是符合教學趨勢的一大方面。教師可以借助歷史事件中感人至深的故事,以及有著愛國情懷的歷史人物,從他們身上學習高尚品質,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例如岳飛、文天祥、戊戌六君子等,他們高尚的品德和愛國情懷,特別適合中學生學習[3]。
崔允漷博士在《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與評價》的報告中指出,“沒有評價,就沒有課程”。2011年版初中歷史課標的“評價建議”中明確“對學生的歷史學業進行評價,是歷史課程實施的重要環節。……運用科學的、可行和多樣的方式,對學生的歷史學習過程和效果進行價值判斷”。從教育理論、教育政策到課程標準,都強調教學評價的重要性。廣大教師應該立足課堂實際,在課程實施、考試命題、課業負擔等各個環節下功夫,緊密圍繞學生核心素養,通過日常授課、檢測考察、作業布置、課題研究等方面創新思路,科學有效的落實教學評價。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核心素養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關鍵。廣大教師應當順應歷史改革趨勢,關注教學效果的優化,以提高學生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理解與表達能力,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為立足點,不斷豐富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同時不斷創新教學評價模式,科學有效的進行教學評價,為學生將來的成長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