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瑩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東方維羅納幼兒園 江蘇 蘇州 215000)
幼兒作為正值發展的獨立學習個體,其學習能力的強弱和學習意識的形成都離不開強有力的教學實踐和教育方向引領。在幼兒教育實踐中,我們會發現幼兒的學習興趣大都來源于自身對活動的認知以及活動素材的興趣激發。因而,幼兒教師要充分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以及學習需求,在不斷挖掘生活教育資源的學習基礎上,逐步實現幼兒的學習能力發展。在幼兒教育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利用生活材料開展幼兒創意美術活動是美術教學的重要途徑。幼兒美術教師當不斷研究這一教學實踐平臺,以不斷增進幼兒的美術綜合能力發展。
幼兒教育需要采取多樣的教育表現形式,要把藝術教育變成幼兒學習活動的廣闊天地,不能把藝術教育變成機械的技能訓練。《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提及幼兒教師要尊重幼兒的自主創新能力,要通過豐富的材料選擇和工具物品的提供,進而為幼兒的藝術創新活動提供有力的支撐。在幼兒美術教育中,加強生活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重視幼兒創意美術活動,利用生活材料開展相關的教育活動,可以調動幼兒的學習情感,更好地發展幼兒的開拓和創新精神。結合當前的教育實踐,我們不難發現,現階段,在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表現出了幼兒隨意涂畫,對美術材料的選擇和認知也存在偏差現象的問題存在。而能夠合理地將生活化教育資源應用到美術教學實踐中,更是不為多見。我們都知道,生活化的教學資源相對更容易獲取,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幼兒的生活視覺以及資源利用和動手協作能力,因此,利用生活材料開展幼兒創意美術活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及實用價值。例如,生活中廢棄的塑料瓶蓋,扔了就會怪可惜的。教師可以帶領幼兒用瓶蓋、毛線和扣子等手工材料來制作創意蓋子美術畫瓶。在變廢為寶的教育前提下,結合生活材料的實踐運用,能夠提高幼兒的美術認知和視覺審美能力。由此可見,利用生活材料開展幼兒創意美術活動,能夠推動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對幼兒的綜合學習能力也有明顯的提升和促進作用。生活材料隨處可見,教師要善于發現生活中有價值的相關事物,要在尊重學生生活認知以及學習特點的基礎上,不斷實現生活化教學材料對幼兒的教育價值。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及:要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和廢舊材料制作各種玩具、工藝裝飾品,體驗創造的樂趣。在創新教育時代,幼兒美術創意活動已逐步成為了兒童學習生活的一部分,積極開發利用教育教學資源,將生活化的教學資源應用到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已成為了重要的幼兒園教育形式。生活化材料是與幼兒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教育資源,借助生活材料來實現幼兒美術創意活動,需要通過有效的教學途徑加以實施。
2.1 引導幼兒搜集創意美術活動需要的生活材料。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一直都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手腦并用才能更好地發揮一個人的學習潛能,這是教育實踐充分說明并加以驗證的教育原則。在創意美術教育活動中,引領幼兒自己動手搜集材料可以提升孩子們的探索和實踐能力,更能進一步激發幼兒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自我能動性。幼兒在搜集生活材料時,也可以得到家長和合作小伙伴的支持和幫助,這既體現了協作的學習意識,又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學習能動性。例如,可以采用幼兒自主搜集、小組合作搜集和親子共同搜集生活材料的學習形式來增加活動材料的搜集形式。從幼兒教育時期就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分工協作實踐能力對一個人的長遠發展有重要的促進意義。
2.2 為幼兒創設有效的生活化活動情境,增進幼兒的美術活動情趣。美術教學不是單純的文化知識滲透,在培養幼兒審美能力的過程中,使孩子們能設身處地地感受生活教育中關于美好的情境所帶來的觸動和享受,這是美術創意活動在思想熏陶方面帶給幼兒的啟迪以及智慧。生活中處處存在著美,展現著美,引領幼兒帶著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去感知生活中的點滴存在,就能培養并增進幼兒的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例如,可以讓孩子們布置裝飾教學樓道的美工櫥窗,在感受創意空間和環境氛圍的同時,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思想認知來進行自主的創意表達。可以在櫥窗里展示自己的手工小制作,也可以將一些綠色環保的飾品擺放其中,不但醒目還能提醒孩子們要樹立環保意識,還可以做一些小掛件起到裝飾點綴作用。如此種種,為幼兒創設有效的生活化活動情境同時,進一步增進了幼兒的美術活動情趣。在生活化的教育環境中,幼兒的生活認知以及思想啟迪都能得到相應發展。
總的來說,加強生活材料在幼兒美術創意活動中的實用價值已經成為了美術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開發和利用生活化教育材料,能夠一定程度上激發幼兒的學習生活熱情,對幼兒的學習成長和教育發展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深入教育工作的同時,幼兒教師一定要切實掌握幼兒的學習動態,在充分結合幼兒學習特點的同時,不斷培養并發展幼兒的學習能力、生活智慧以及手腦并用的開創和實踐意識。生活天地廣博而深髓,生活化的教學材料賦予了美術創意活動更大的學習天地,引領幼兒去發現并運用生活中的實踐材料,這是幼兒美術學習必不可少的實踐形式,教師當加以重視并大力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