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斯驊
(江蘇省昆山市玉山鎮北珊灣幼兒園 江蘇 昆山 215300)
美能夠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生活情趣。因此,培養幼兒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美工區是一個致力于讓幼兒發揮想象、自由創造、自主創作的充滿趣味的場所,在幼兒一日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是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材料的投放是幼兒進行美工活動的前提。那么,怎樣確定適合各個年齡段幼兒的材料?如何讓材料的效果發揮到最大?科學的投放材料顯得尤為重要。
教師應針對幼兒園美工區域活動的特征,科學合理地投放美工區域的活動材料,應遵循美工區域活動材料投放的基本原則。首先,適宜性,材料的選擇要遵循幼兒的年齡層次。對于小班年齡段幼兒來說,培養參加美術活動的興趣和感受美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在美工區里,應為他們提供有針對性的、可操作的,能夠畫線、玩色、撕紙、玩泥的相關材料,例如:蔬菜根、蓮藕根、拓印海綿棒等,讓幼兒有意識地用簡單的線條或色彩大膽地表現熟悉的事物,將設計的作品展示在教室內,使幼兒有成就感與歸屬感。中大班年齡段的幼兒自主性增強,教師可提供各式各樣的美工材料,如:木棒、瓶蓋、豆類、毛線等。幼兒了解并學習美工材料的使用方式,或將美工材料、美工方式進行組合,大膽設想并創造,將設計的物品用于裝飾教室環境。教師還可以帶領大班幼兒進行名畫欣賞,使幼兒迸發出更多的創作靈感。其次,多樣性,材料的選擇要激發幼兒的興趣。幼兒活潑好動,對事物的興趣停留時間不長,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們對美工材料的需求也逐漸提高。在美工區里,投放各種各樣的紙,如:卡紙、皺紋紙、餐巾紙、瓦楞紙、刮蠟紙、沙皮紙、A4紙等;提供各種各樣的畫筆,如:蠟筆、水彩筆、顏料筆、刷子、棉簽、印章等;投放生活中的材料,如:火柴棒、箭帶、玉米棒、麻繩、毛線等。材料的豐富與多樣有助于活躍幼兒的思維,激發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積極大膽的創新與嘗試,從而開拓幼兒思維,使其擁有更強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藝術家羅丹曾經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要為幼兒提供豐富有趣的活動材料,教師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生活用品都可以變成孩子們創作的材料。例如,用廢舊牙刷代替顏料筆,用奶粉罐充當插花瓶,用報紙進行手工折紙……這些材料孩子們熟悉且有興趣,動手能力也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幼兒園美工區域材料主要涉及這樣的幾方面,包括繪畫材料,如蠟筆、水彩筆、排筆、水粉顏料等,還包括手工材料,如卡紙、蠟光紙、亮光紙、包裝紙等,此外還有工具材料,如雙面膠、剪刀、白乳膠等。教師應正確認識美工區域材料對幼兒發展的作用,幼兒在美工區域內進行自由自在的觀察、創造,提升了幼兒的審美藝術性。廢舊材料在美工區域活動中的應用是值得教師認真研究的,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利用廢舊報紙、電視機包裝箱、廢舊的書籍等進行裁剪、進行建構、進行創意制作。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利用塑料類的廢舊材料,如飲料瓶、油桶、藥瓶等在美工區域內進行種植,進行盆栽,進行創意手工制作等;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利用布藝材料,如舊衣服、舊布條、舊窗簾等去玩拼貼畫,進行創意服飾設計與制作;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利用木質材料,如制作家具的邊角料、樹葉、樹枝、木條等進行美工區域的創意制作活動。
為了讓幼兒發揮創造欲,使其創造想法得到充分滿足,教師可以將父母、孩子、教師收集來的各類材料投放于美工區域中,進而采用不同的形式,根據自然材料特有的性能及特點,來展開“因材施藝”工藝構思。例如,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石頭,教師便可引導幼兒根據石頭的外形、肌理紋路等特征發揮聯想。某個小朋友帶來的石頭表面,有兩個大小不一樣的圓形圖案,該小朋友就想到了利用這兩個圖形,分別當做老虎的頭部和身體部分,再沿著周邊畫出老虎的其他部位,這樣一只創意型老虎就得以展現了。有時,教師還可以在美工區投放各種類型的成品圖案,供學生自由選擇,再發揮自己的創意,依據圖案特點進行不同的繪畫與粘貼.讓學生根據自己或家長收集來的材料進行工藝構思能大大激發其興趣,而且在學生完成創作后也會獲得更大的成就感,對美工的興趣愈發濃厚。
美工區活動的開展需要教師根據主題活動內容、幼兒的年齡特點、發展水平,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材料,同時與幼兒自主選擇、操作活動材料的過程有效融合。低結構材料的投放是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合理投放活動材料對幼兒的發展非常重要,它能夠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發揮美工區的教育功效,實現主題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