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思榮
(四川省廣元市樹人中學 四川 廣元 628000)
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的飛速發展,時效性成為了國家發展的關鍵詞。當然,在教育教學中時效性也相當關鍵,落實在教育教學中實效性的內容主要有三點:一是效果好,思想政治課程的效果主要體現在學生的知識收獲與思想發展;二是效應高,在思政教學中效應體現在教育教學中所滲透出先進理念,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三觀;三是效益高,這一點主要體現在思想政治教學能否實現事半功倍的教學效率,降低學生學習壓力,提高學科學習的自信心。以下本文重點討論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實效性的對策,具體如下。
當下是信息飛速流通的時代,高中生的思想發展很容易受到影響,健康正確的三觀樹立過程也變得復雜,這對于思政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想要提高思想政治教學實效性,首當其沖的任務就是提升教師的教學理念與能力,一方面教師能夠緊抓教育發展的脈搏,及時的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另一方面教師應投身學術,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筆者認為高中思政教師應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并將生本理念作為教育過程中的主導力量,充分了解學生學情,了解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如教師在將生產勞動相關的內容是,整個單元的內容是在探究“就業”、“自主創業”等社會熱點問題,這無疑是一個開展活動的良機。在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受到傳統思維影響,在介入學生交流活動中,灌輸給學生“職業層次”的觀念,對社會中不同職業進行了不恰當的講解,盡管有些教師在贊揚快遞員、環保工人的不辭辛苦,但同時也隱形的滲透職業“低等”的落后觀念。這里面教師需要扭轉兩點錯誤觀念:一是應加強學生的自主交流,教師在教學中扮演的角色應當是引導者與指導者,學生才應該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二是要積極的扭轉落后思想,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所傳授的內容要理智化、現實化,而并非以個人觀念作為課堂教學的思想主導。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們了解他們愿意從事的行業與崗位,發揮思想政治課程的指導作用,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長久以來,高中思想政治課程一直因內容抽象而被人所詬病,反饋在教學方式上,原因就在于教學內容并沒有依附于現實實力,導致學生難以理解知識點,記憶就更為困難,進而導致思想政治教學的實效性降低。所以提升教學實效性,教師必須要在教學設計上下功夫,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現實認知水平,在教學理論知識的過程中匹配相應的實時案例,讓學生從實踐的角度出發理解理論知識內容。另外,教師還應該發揮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依據教師給出的案例,從自己的生活中尋找相對應的經歷,對理論知識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從融會達到貫通。如教師在講“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時,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內容決不能僅僅局限于傳授教材理論知識,而是應在教學中向學生們介紹各個國家、地區、國內省市傳統文化的內容與傳承情況,并從中提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深入教學,以啟發學生的思維。這種教學方式既能夠打破教學難點,還能夠提高學習學習的壓力。比如教師可以將國內比較著名的故宮博物館、蘇州博物館為教學案例,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創設一種“觀光旅游”的教學情境,以“導游”的身份向同學們講解館中傳世珍寶的來歷與價值。另外值得重視的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教學能夠為教學提供更多可見可聽的案例,思政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多媒體教學水平,通過更多元的方式將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
隨著高中生進入到“零五后”時代,這些學生自小就伴隨著新科技從成長,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激發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思想政治教學處理要積極的利用時事熱點案例,還應該通過更加豐富多元的教學方法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自然課堂教學實效性就能夠得到提升。近年來非常多的優秀的教學方式涌入與課堂教學之中,例如常見的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思維導圖教學法等等,這些教學方式都值得引入到教學中。但是要注意一點,無論使用哪一種教學方式都不能失掉課堂教育教學的本真,要將知識傳授與思想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否則多元的教學方式必然成為“作秀課”。如有一些教師在教學中采用贊美式教學,盡管學生已經進入高中階段,但是他們的認知水平仍然與成年人有差距,生活經驗不足對于很多問題認知不全面,往往對于一些問題進行錯誤的判定,如果教師一味的給與學生贊美,無疑是引導學生思想發展走上錯路。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采用多元教學方式就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的進行課堂教學,進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