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娜
新形勢下,國家針對國企發展的基本情況,積極的提出了供給側改革的意見,并指出國有企業在轉型的過程中,要最大程度發揮帶動作用,從而更好的促進產業調整和資源分配。在大環境的影響下,各個國企單位積極的響應國家的號召,在經營和管理中實施了有效的轉型升級,在轉型的整個內容中,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是重中之重,它不僅僅關系到供給側改革的內容能否在國企順利的實施,更是保證業財融合,創新國企財務管理新模式的重要途徑。
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國企的經濟效益雖然處于穩中有升的增長態勢,但是從增長的速度來看,有放緩的趨勢,針對這種情況,國企應該從自身的角度出發,深化供給側改革的有效落實,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過程中,能夠徹底的打破財務會計在以往發展中對國企造成的局限性,將財務工作職能不斷的進行放大,在對企業過去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進行反饋的過程中,強化對數據信息的歸集、整理、分析、預測作用,提升財務數據信息的準確性,為企業的管理者做出科學的決策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撐。
管理會計的本質是通過對數據信息的有效歸集、匯總、分析,從而為企業的未來的發展進行有效的預測,在這個過程中管理會計更能夠進行價值的創造,不僅如此,國企將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過程中,還能夠針對財務工作的流程進行標準化和規范化處理,從而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會計信息處理系統,這種情況下,能夠將信息的時效性發揮出來,通過信息的交流和溝通徹底的打破企業中的信息孤島現象,減少由于信息不對稱對企業造成的損失,這對于企業提升核心競爭能力而言十分的必要。
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國企先后根據發展的形式引進了財務共享模式,這種共享模式下需要財務會計進行有效的轉型,從而更好的服務與企業的經營和管理工作,因此,國企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是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步伐。
國企在以往的發展中一直沿用的是財務會計,并且這種思維模式在很多會計人員腦海中根深蒂固,在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過程中,由于缺乏適宜的適應階段。因此,管理會計的工作模式和思想應用的并不徹底,管理會計想要迅速的提升整體水平難度不小;不僅如此,很多國企領導將更多的目光放在了企業的經濟效益目標實現上,認為企業只要能夠盈利,那么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就是成功的,正式這種錯誤的思想,導致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過程中,內部控制、成本控制、預算實施都是按著財務會計的工作模式進行,對管理會計的優化升級缺乏敏感度,導致轉換環境很難建立。
良好的工作模式需要規章制度作為保障,才能更好的約束日常的工作行為。但是,現階段很多國企中并沒有針對管理會計制定單獨的規制制度,有的管理會計隱藏在財務會計規制制度中,有的則包含于成本管理、內部控制、預算管理中,即使部分國企針對管理會計的內容制定了相關的規制制度,但是這些規章制度大部分也是從財務會計規制制度中修改得來的,不僅與管理會計的本質出現了不匹配的現象,根本不能對日常的管理會計工作細節內容進行有效的約束,導致管理會計實際工作的過程中常常出現工作流程不規范,資源利用效率不高,以及國有資產浪費的現象出現。
管理會計工作模式下,對企業和會計人員都有著十分嚴苛的要求,財務會計人員不僅需要借助先進的財務工具軟件和方法對企業的經營情況進行有效的管理,還要針對數據信息的變化及時的差異內容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對比,及時的發現企業經營過程中隱藏的運營風險,但是這些內容都需要財務人員擁有較高的專業技能和實際經驗。但是,從目前我國國企的財務人員的基本現狀來看,專業技能職稱普遍較低,財務人員年齡偏大,自主學習能力差,不僅對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工作積極性不高,甚至自身的專業技能也很難達到轉型的要求,尤其是不能針對數據信息的內容,對投資業務、融資業務和預算內容進行有效的分析,因此,為了保證國有企業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能夠順利的實施,還需要針對財務人員的基本情況進行多方面的培訓和強化,才能保證轉型之后能夠迅速的進入角色轉換,保證財務工作質量,提升工作效率。
眾所周知管理會計最主要的一個職能就是預算管理職能,通過有效的預算管理不僅能夠制約和平衡企業的資金使用,還能促進企業戰略目標的實施。但是國企與一般的經營性企業不同,國家的政策發展對其預算的影響十分大,甚至還有政府財政補貼虧損國企的現象發生,這種情況下,國企的預算由于紙上談兵,預算管理軟化,導致管理會計職能很難發揮出來,這樣一來,領導者對管理會計轉型更不重視了。
新形勢下,為了更好的促進國企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管理者和財務人員都要對管理會計實際發揮的作用進行全面的認可,尤其是管理者要起到帶頭的作用,強化國企的業財融合,建立穩健的轉型環境;與此同時,國企還要立足于自身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現狀,將轉型內容納入到戰略計劃中來,構建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和監督制度,保證轉型過程中財務人員的個人利益與國企的整體利益具有一致性,積極的建立獎懲制度,激發財務人員轉型的積極性,從而有效的落實管理會計理念。
良好的管理會計制度是轉型的關鍵,在實務操作的過程中可以從如下幾個內容進行:第一,針對國企自身的經濟業務發展特點和轉型中存在的問題,制定獨立的、完善的、科學的管理會計制度,在這個過程中要重點注意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本質區別,在規制制定過程中要從細節內容出發,進行逐一的細化和完善;第二,強化責任制的實施,保證轉型后財務工作的規范化和標準化,通過責任制的實施,最大限度的減少各個崗位出現問題相互推諉的現象發生,明確管理會計各個崗位的職能和責任,保證出現問題第一時間能夠找到責任人,這對于更好的促進轉型工作而言十分的必要,通過有效的手段和措施,保證國企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過程中有章可守,有法可尊。
財務人員是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關鍵,因此,提升財務人員素質對于轉型而言勢在必行.首先,針對國企現有的財務人員進行積極的技能培訓,在培訓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培訓軟件、APP客戶端、微信等形式,提升專業技能的同時,注重案例和經驗的養成;其次,積極的引進高技能人才,補充現有的會計人員隊伍,國企應該積極的在人才市場吸進高技能人才的加入,通過高技能人才對轉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指正,這對于保證轉型效果十分重要。
針對國企財務預算管理的現狀,在實際轉型的過程中,要加速推進管理會計在國企財務管理中的有效應用,制定符合市場發展和自身現狀的預算制度,政府也要針對國企發展的情況,減少對企業發展的干預,通過加速獨立經營和轉型,保證預算有效的執行和落實,只有這種管理會計職能才能切實得到發揮,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進程才會更加的順利。
國企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過程中,只要以企業戰略目標發展為根本,從企業經濟業務的角度出發,因地制宜、實事求是,正視國企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中的問題,保證企業數據信息效率,就能夠確保國企在平穩運營的過程中,積極的實現信息對接,實現向管理會計轉型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