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慰
(福建省晉江市實驗中學,福建晉江 362200)
在傳統教育模式下,教師教學觀念滯后、教學方法單一,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對發展學生素質能力也極為不利。而多元化教學方法的應用有效改善了這一現狀。教師采用多元化教學思想、教學手段、教學方式,不斷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學生在鍛煉能力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學習意識、思想情操、情感態度等,從多層面上夯實語文基礎。從本質上看,多元化教學方法是一個從知識到技能、從情感到態度、從素養到價值的深入過程。教師在教學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學生自主、自覺地參與學習,在多元化的教學情境中汲取知識和積累經驗,從而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提升[1]。
傳統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枯燥,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基于此,教師要改變教學方法,融入更多的新鮮元素。文言文作為重要的語文知識板塊,對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文學素養有極高的教育價值。但其在句式應用上與現代漢語語法知識不同,很難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如果教師不能充分挖掘文言文知識,不能豐富文言文教學形式和內容,學生的學習需求就很難得到滿足,學生素質和能力的發展也會受到限制。因此,教師要應用多元化教學方法,調動和發散學生思維,從而使學生充分汲取傳統文化的營養[2]。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中國文化越來越有影響力。在這種背景下,加強對學生的文化教育,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成為廣大語文教師的教學重點。受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很多教師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一味地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忽視了對學生語文基礎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不能有效應用所學知識。為了改善這一現狀,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加強字、詞、句、語法等知識的滲透,促進學生靈活運用知識,提升其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不能深入理解知識。因此,教師要從根源上改變這一狀況,通過融入生活元素,創設真實情境,實現激情導趣,促使學生體會和感悟生活,獲取更多的語文知識。
首先,教師要將語文知識與日常生活相融合,讓學生從自身的角度出發,體驗和感悟語文知識,實現對文章中心大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例如,在教學《行路難》時,教師可以創設詩人走蜀道時的情境,并在適當的時機引入詩人背后的故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在自我感知中體會詩句的意境和詩人的心境。
其次,教師要拉近學生與語文知識之間的距離,通過將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促進學生從范例中汲取知識和學習經驗。例如,在教學《背影》時,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讓學生分析不同人的背影的特點,同時借機引入文章內容,促使學生帶著想象完成閱讀,從而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堂導入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學生能否產生學習興趣,能否活躍語文思維,與教師的導學能力息息相關。為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教師一定要合理、科學地設計導入環節,利用有梯度性、層次性的問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促使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獨立解決語文難題。
例如,在教學《春》時,首先,教師可以采用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回憶描寫春天景色的詩句,并引導學生積極發言。其次,教師可以通過提出“詩人是如何描寫春天景色的?”“表達出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等問題,幫助學生明確知識脈絡,感悟閱讀技巧。再次,教師可以引入作者朱自清的生平事跡,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內容。最后,在文本閱讀結束后,教師可以提出“作者是如何描寫春天的?”“作者是如何看待春天的?”“作者借助春天表達出怎樣的思想感情?”等問題,進一步豐富學生知識,使學生在探究中完成對本節課知識的學習。
隨著互聯網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語文教學模式相應地發生了變化。教師依托信息技術手段,可以將語文知識直觀化、將抽象內容具象化,極大地豐富學生的感官體驗。因此,為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要巧用信息技術,創新語文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在真實的語文情境中感悟知識。
例如,在教學《觀滄海》時,教師可以先利用信息技術,播放一些影視作品片段,讓學生感悟曹操這一人物形象;然后借助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技術,創設文本情境,促使學生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逐字逐句地分析詩歌內容。這樣不僅能熏陶學生的思想感情,還能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此外,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晦澀難懂的知識時,教師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加強對這類知識的講解,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知識,從而達到增強情感體驗和學習感悟的目的。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課堂上處于從屬地位,只能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學習任務,這對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發散學生的思維帶來了負面影響。所以,教師一定要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豐富學生想象力、活躍學生思維,促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交流想法和分享經驗。
例如,在教學《岳陽樓記》時,首先,教師要結合學習能力、性格特征、思想素質等因素,對學生進行合理科學的分組。其次,教師可以布置“岳陽樓的文化形象”“范仲淹的生平事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等探究任務,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查找相關資料和研究問題。最后,教師可以讓小組代表上臺分享探究成果,鼓勵學生相互評價,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取長補短,實現共同進步。這樣不僅能構建“以學導教”的課堂教學模式,還能促使學生開闊視野和思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為打破傳統教學的弊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教師可以利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充實語文教學內容,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夯實語文基礎。首先,教師要堅持“開放性”原則,開展課外取材活動。例如,在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公園、博物館、文化宮等,讓學生從實踐中積累寫作素材。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劇本表演活動。例如,在教學《我的叔叔于勒》時,教師可以結合文章內容編制一個小劇本,讓學生扮演劇本中的角色,從說臺詞和做肢體動作的過程中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征,在豐富學生思想感情的同時,加深學生對本節課的理解。最后,教師需要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讓學生在自評、互評中了解自身的不足,不斷糾錯和改錯,從而實現自身素質和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多元化教學方法具有極高的教育價值,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推進作用。所以,教師要將其應用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教情和學情,合理、科學地選用教學方式,逐步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促使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收獲更多的學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