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飛燕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重慶 402260
隨著創意時代的到來,文創產品的設計及其應用的相關研究,已經融入旅游業。為滿足大部分游客對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設計型酒店”“主題酒店”“精品酒店”隨之興起。如果酒店的設計已經不再滿足“睡覺”和“就餐”功能,那么作為精神領域的“文化創意產品”如何介入酒店的整體化設計中,構造成具有自身獨特特點的酒店類型呢?
文創是文化創意的簡稱,就是對創意進行實踐,以創意為指導營銷知識產權,并進行商業化的實踐活動,其核心就是文化創意產品。
現有的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路徑和研究的對象都偏重宏觀以及較為大型的產業整合,例如創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文化創意產業“孵化制度”。以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為中心產生輻射效應,引進文創企業進入園區,是地方政府發展文創產業主要“套路”。
目前國內以單個的經營實體為文創的開發主體的成功案例主要集中在博物館和知名的人文旅游目的地。但除了這些,成功開發文創產品的經營實體比較罕見。
以上“文創產品”的現狀,我們對其理解需要更廣的“視角”。
文創產品的概念簡單,的確可以理解為“文創”與“產品”兩個概念的結合。但當這個定義落腳點在產品的時候,就說明了其本質蘊含得有狹義的文創產品與廣義的文創產品之分,區分的核心就是“產品”概念的狹義與廣義之分。產品的狹義概念,指一種具有特定物質形狀和用途的、被生產出的、具有價值的物體;產品廣義概念則指一種能滿足人類某種需求和利益的物質實體或非物質形態的服務[1]。但現在的已有研究里,在討論文創產品的時候,往往默認的是其狹義的概念—即具有特殊文化符號的實物產品。所以當業界不約而同地將文創產品默認為是一種具有特殊文化符號的“實物商品”的時候,在“不知不覺”中,以“這種”視角下來理解文創產品,是否會導致我們的思路和視野變得很“狹隘”呢?而且這種狹隘的文創產品設計顯然在本研究所關注的酒店行業領域是不成立的。
酒店設計是依據可行性報告和定位報告的指引以及業主的要求形成規劃方案和建筑方案[2]。從定義來看,酒店設計中的一些局限性在于對“酒店設計”的“大多數”理解集中在建筑和環境的視野上,但實際上,酒店設計并不是單純的只有建筑和室內空間等具象概念,還會涉及VI、服務流程、服務設計等抽象的內容。如果對于酒店服務和文化信息等內涵設計缺乏足夠的重視,那么酒店設計顯然是不完整的。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度過了產品經濟、商品經濟、服務經濟之后,“體驗經濟”逐步占據了我們的生活,對于酒店所在地的城市文化、環境藝術、地域特色等精神體驗的附加值是值得每一位酒店管理者重視的。
在以精神價值為主題而催生的某“主題型酒店”“設計酒店”等與本文中所說的文創類酒店是不同的。它們與文創型酒店,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聯系在于物理空間上,都針對某一個文化主題進行文化元素提取和運用,并在酒店的硬件設施上打造某一種特色視覺文化空間設計,都具備一種“文化”和“故事”性的空間氛圍感。但區別在于,文創產品的廣義概念,使得文創酒店在設計之始,就不但包括建筑空間的場景打造,還要將該主題文化體現在酒店產品及服務運營中,即文創酒店的設計,要從多元化方面去表達“文化場景的穿越感”。
文創設計有廣義和狹義之分,部分無形的旅游產品也具有文創設計的“基礎條件”,所以這種無形性即可以體現在文化本身的無形性上,又可以體現在產品的無形性上,從酒店的角度來看,我們需要對酒店的文創產品以及對文創產品設計的理解進行一次顛覆性的改變。這里我用以下幾點來說明酒店文創產品開發思路。
在進行酒店文創產品開發時,需明確酒店文創產品的來源。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有形的產品方面和無形的產品方面。有形的產品有:酒店的建筑外觀、外部建筑裝飾、內部空間規劃和設計、室內軟性裝飾、燈光設計營造的氣氛、家具設計、康樂設施、餐飲娛樂用品、禮品等;無形的產品有:酒店主題里的文化信息、IP故事、情緒氛圍、禮儀程序以及酒店提供的各類服務項目、服務標準、服務技能、服務流程等等。
其實酒店的文化創意設計的主題來源不必挖掘和提煉過于深刻的文化內涵,更不用借助具有版權的知名IP(形象)主題。前者可能會導致設計成本過高,后者投入的版權費用,很可能讓酒店運營成本增加,對于酒店設計來講,文創產品產生的附加值是打造酒店核心競爭力和品牌文化的輔助手段。我們認為,文創的主題來源有幾條途徑。
1 借助所在地的地域特色
當地的地域文化個性、信仰、社會習俗、價值取向、環境氣候等文化可以體現在酒店的建筑形式、室內裝飾、服務風格、可識別標志和圖標等方面,不僅可以形成對當地民風民俗的理解和傳播,還不會牽扯到版權的使用問題,并受到當地旅游政府的鼓勵和支持。
2 利用全人類的共同文化遺產
全人類的共同文化遺產是對人類都具有普遍價值的自然或文化,如各類動物形象、名著角色、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等等。設計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形象”元素,不僅可以代表某些特定的文化符號,而且社會知名度和認可度高,同理代入感強,且形象設計難度也不大,不容易引起版權糾紛。
3 利用其他題材的文化藝術元素
吸取音樂、游戲、體育等一些文化圈的元素。以音樂主題為例,除了物理空間上的主題體現之外,酒店可安排音樂劇、音樂團隊的活動、設置專業錄音棚、打造音樂MV等服務項目,音樂發燒友獲得了實際參與感后,酒店也因此能成為他們的度假勝地。
文創設計的融入感指的是“設計符號”本身應該與周邊環境貼切、適應。不能突兀甚至嘩眾取寵,它應該是“潤物細無聲”,或者是靜雅酒店環境里的一大亮點。比如以“重慶陪都抗戰文化”打造的文創酒店為例,可以從室內裝潢、服務員服飾、說話方式、菜品特點、酒店洗漱用品的打造上,來契合民國特色,以打造空間“穿越”感,而切合這種文化的輸出品就沒有任何的隔閡感。所以這種融入感,給入住酒店的客人帶來的是安心入住酒店之后的會心一笑和打上烙印的瞬間,為再次入住酒店“打下伏筆”。
正如前文所述,我們所主張的文創產品,是酒店核心產品的點綴,更是“潤物細無聲”的一抹亮點。所以這種文創設計與開發的費用成本,對酒店來講,應該是可以承擔的。當然,最佳的形式應該是將它融入必須支出的相關費用中。這樣,對文創產品的設計才有可能得到推進。
1 客房裝飾設計的文化氛圍
酒店設計不能重裝修輕裝飾,酒店的高端和國際化、特色化也不是通過客房裝修的豪華氣派來體現的,這種認知是片面。越來越多的室內設計師意識到,客房里的軟裝環境對酒店文化氛圍的調節和打造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再完美的室內設計,也要通過后期的軟性裝飾產品來完善其設計風格、打造居住者的情感化體驗。酒店軟裝產品的文創設計,也是對居住于此的顧客,其“自我實現”認同感、文化精神歸屬感的肯定—因為選擇什么樣的客房,其實是顧客自我“品味”的體現。在財力允許的情況下,酒店可以根據自身文化定位,通過更新和改造酒店的軟性裝飾產品風格,對空間進行填充、分割、組合以適應不同的消費需求,這也是酒店設計必要和必需的。設計時,選擇的某類文化和生活的視覺元素顯得尤為重要,可以從其外在形象、內涵、行為、場景等方面綜合權衡,提取到相應的裝飾元素,再運用到家居裝飾產品的再設計上。
2 餐飲服務產品的文化包裝
餐飲服務是酒店的核心產品構成要素,酒店文化氛圍的打造離不開餐飲文化的塑造。從飲食本身原料的選擇、菜品的開發、菜品名稱的創新、餐飲用具的設計與制作、餐具禮儀、用餐的服務和接待、餐廳軟性裝飾氛圍等大小事,無不朝統一的文化主題靠攏。而離開酒店后,作為禮品辦手禮的特色小零食,它的包裝,也可以依照某文化特點進行設計和制作,例如重慶喜來登酒店的雙子星酒店外形的巧克力、火鍋形狀的冰淇淋雪糕等。讓顧客在酒店餐飲文化包裝中,感受到餐飲與文學藝術、餐飲與人生哲學、餐飲與歷史傳承、餐飲與流行時尚等的關系,從而對酒店整體文化氛圍回味無窮。
3 服務過程的文化設計
在從進入酒店的那一刻開始,顧客就會從自身喜好、審美、價值觀念等方面對酒店的服務設施、服務人員衣著、儀表儀態、語言表達、服務敏捷度、服務水平、反應能力等進行觀察和品評。服務人員為客人提供的與酒店文化氛圍恰如其分的熱情和耐心細致都能給客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因此,作為打造酒店文創氛圍“軟性包裝”,必須對酒店服務過程中的每道程序、每個環節、每個細節都要精心設計。以打造“抗戰陪都文化”為特色的酒店服務為例,從服務員的衣著儀態、對客人的稱呼、說話的方式等都力求“做舊”,將酒店的陪都的民國特色、抗戰文化精神、重慶碼頭文化特色和文化蘊涵設計在酒店的服務的每一道程序和環節中。使服務人員和酒店打造的文化場景氛圍、設施設備融為一體,使客人包圍在這種精心設計的服務文化中,得到體驗和精神滿足。
4 員工的文化提升
高質量的服務,是“人的服務”,而不是機器或AI程序化的服務。而高質量的“人的服務”,來自服務員高素質的文化素養。如果沒有高素質的員工來執行酒店中的文化包裝,想要打造酒店的文化氛圍感也是枉然。因此,員工素質在酒店服務文化創意的各個執行環節中至關重要,是取得效果的關鍵因素。提高員工文化素質可以通過以下途徑:第一,組織文化學習。通過專門的相關文化知識學習、現場培訓進修,來積累和內化文化知識,拓展員工的文化視野。第二,組織禮儀培訓。對服務員進行形體、衣著、文化禮儀、服務程序等行為規范進行培訓,不斷持續,使其內化為本身自然的行為舉止,談吐儀態,最終達到提升素質的目的。第三,組織外出參觀學習,分批次實地參觀和借鑒其他酒店的服務和經驗,還可以有組織地開展藝術文化講座、參觀博物館、歷史文化名勝,有針對性地提升員工文化素養。
5 顧客參與度的保持
有句名言說道“人們常常會忘了他們說過什么做過什么,但是人們會記得他們的感受和體驗[3]。”服務經濟發展到現在,顧客“悅己”的情感訴求不斷在提升,被動地接受服務的方式漸漸轉變為主動參與。所以當酒店的服務項目已經不能完全滿足顧客需求的時候,可以試著把服務的主動權交給顧客[4],為他們提供舞臺,沉浸式的場景感受能讓顧客獲得更為難忘的愉悅。例如,可以邀請顧客參與客房軟裝布置,參與簡單餐品的制作,參與主題欄目的定制;一些“鄉村旅游”的客棧、農莊,也可以借顧客的參與,實施一些手工藝品、農副產品的加工,以及種菜、養雞、摘果等親子體驗活動;顧客親手參與制作的工藝品、農產品還可以進行二次消費;另外還可以通過租種、認養等方式用以持續維護客源的穩定性和忠誠度[5]。
綜合以上的闡述,作為旅游行業構成之一的酒店產業,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想要立于不敗之地并獲得可持續發展,在物質條件充分允許的基礎上,運用以上文創設計的思路和理念,定能讓某一精神文化的附加值成為提升其酒店產品和服務文化內涵的工具[6]。本文作為酒店設計的一種尚未被提及的設計手法,也希望能為酒店設計類研究做一點完善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