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亞惠 商丘學院
在新媒體時代之下確定新媒體與大學生活方式之間的關系式是至關重要的,其次學生體育行為養成和新媒體在民辦院校的教學模式的關系是研究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因素的根本,最后通過分析研究學習方式、人際交往方式、娛樂方式等相關的多媒體校內活動對體質健康的影響關系。以民辦高校學生的生活方式作為切入點,分別從以體育鍛煉為主的體力活動,睡眠質量、起居飲食以及以手機或者電腦成癮傾向性3個因素來分析學生的生活方式是否健康。以大學生生活方式對體質健康的影響作為研究對象。結果表明,有健康生活方式的學生都會合理規劃和安排自己的媒體網絡使用時間,體育運動活動安排充分合理,無網絡成癮的不良習慣。通過審思新媒體時代民辦院校學生的生活方式現狀及影響因素,對民辦院校學生的體質健康研究提供更為充足的科研參考依據。
快速便捷、高效、可操控性強等特點讓傳統的學習學習方式快速地網絡新媒體取而代之,一舉成了最受歡迎的學習平臺,所以當今社會各行各業的發展和進步都離不開新媒體。值得一提的是新媒體的發展在大學生群體產生的積極影響,除了為大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了便捷的信息傳播渠道、內在的調動大學生的個性發展,同時為大學生的生活提供更廣闊的娛樂平臺。另外也有負面影響,對網絡的過分沉迷使得網絡犯罪逐年增加,新媒體網絡中不合法不正規的消極內容易導致大學生思想變得萎靡消極,新媒體的使用不恰當會對大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創新思維產生不良影響,過度地使用新媒體容易導致大學生的各類精神障礙。總之,新媒體時代的大環境下學生的生活方式離不開網絡媒體。同時學生的生活方式推動了新媒體的發展和更新,但對于學生的生活方式我們要從新媒體視角來研究其對體質健康的影響。
教育現代化是新媒體技術在教學方面的表現形式,教育的飛速發展和進步離開不了新媒體提供的平臺。實際教學和學習過程中,教師通過利用新媒體技術,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注意力,還能直觀的通過視頻圖片的插入來傳播體育知識,完整的展示教學內容和要求,帶動學生從心理上走進體育運動,產生好奇心和興趣,一步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陽光體育,健康第一”“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運動,養成終身體育的運動習慣”,是體育教師教育學生的最終教學目標,而教師和學生通過學習和應用新媒體技術的能力,將專業知識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傳播和互動學習,使學生樂于接受和學習體育,養成體育行為和習慣。
通過對民辦院校學生的網絡媒體學習環境下體育行為的影響,嘗試深入分析學生的體育學習行為與新媒體技術的融合情況,運用文獻資料法和查閱資料、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新媒體時代下媒體對學生體育行為影響的得出以下結論:1.新媒體技術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學生作為授課對象可以直接的接受體育行為教育。2.與傳統教學相比學生更愿意通過對新媒體背景下的體育教學來表達自己的參與熱情。3.新媒體背景下的體育教學對教師業務能力提升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這對學生的體育行為有了更專業的技術指導的保障。4.新媒體的視頻、圖片等形式的宣傳方式讓學生可以從更多體育項目、體育形式來了解體育,找到適合自己或者感興趣的體育項目,從而激發學生的體育行為。這些都是新媒體對學生體育行為的積極培養,但是網絡媒體的存在也對學生的體育行為有一定的負面干擾,有研究表明新媒體時代下,學生宅家、宅宿舍的時間在逐漸的增加,同時學生參與的課外活動也在減少。更多的學生會把大部分的閑暇時間放在網絡游戲、交友和網絡購物等生活方式上。
總之,新媒體對學生體育行為的養成也需要一定的積極引導和正確的監督。
在積極合理的外界干預條件下,新媒體對學生的體育行為養成還是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從體育生活方式、課余娛樂方式、飲食作息方式三個方面來分析學生的生活方式對體質健康的影響。
積極主動參加體育運動的學生都會對自己的課余時間安排的很合理,自身的心理和身體素質都是積極向上的。由此可知自愿的體育生活方式對大學生的身體健康有促進作用。適量的運動和適度的強度對于學生的身體形態和身體機能提供了最有力的科學保障。科學合理的體育生活方式對學生提高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增強身體機能素質和促進身體全面健康發展有直接影響。體育鍛煉是增強體質的最積極、有效的手段之一。
民辦院校的學生在校內的娛樂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參加各種社團、班級之間的聯誼活動、校內體育擴展等這些都是積極的交際活動,從心理上對學生的體質健康有一個促進作用。尤其是體育活動性質的社團活動,更能對學生的體質健康有很好的鍛煉。與之對應的娛樂方式就會產生負面的影響,甚至會威脅到學生的體質健康,毫無節制的網絡游戲、網絡視頻、手機上的視頻或者網頁瀏覽等等,都是直接對學生體質健康有害的娛樂活動。由此可見,每周至少兩次的室外體育活動作為課余時間的娛樂活動對體質健康的是有利的基本保證。同時多參加集體性的積極的活動,對身心鍛煉和情感陶冶也是有效的娛樂途徑。
積極地娛樂方式可以直接影響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積極活動以及陶冶自身的情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調動積極性的娛樂方式更能對學生的意識能動性產生正面刺激,從而對身體和心理起到良好促進作用。有資料顯示消遣娛樂、提高體育運動技能、培養興趣愛好、聯誼運動會交友是新媒體時代下民辦高校學生參加課余休閑體育活動的主要動機。由于學習強度的關系,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學生在參與體育運動的時間上要比民辦院校的學生少一些,所以學生也應該適度的提高課余時間來增加體育活動參與的時間和機會。休閑類的娛樂方式趣味性更高,所以職業院校在娛樂方式上更樂意去選擇休閑體育運動。從性別的角度而言,男生通過休閑體育運動的健身意識較強,而女生采取休閑體育運動的主要動機側重于減肥塑形。總之娛樂方式在民辦院校里是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原因,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把握好學生對娛樂方式的取向是至關重要的途徑。
首先學生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同時,積極鼓勵其接受健康的飲食結構,才能有效地提高公眾健康水平。合理健康的科學飲食是人類健康長壽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據人類膳食營養而知,飲食結構的合理化,是提高人體身體素質的必要條件。民辦院校的學生加強體育鍛煉的同時,而科學的體育鍛煉的同時給予足夠的營養補充,更有利于身體的迅速生長和健康發育。現在在新媒體時代之下的大環境里,越來越流行網上點餐。這樣學生足不出戶就又可以有“飯來張口”的體驗了,每日基本的活動量和活動強度就更加的得不到保證。與此同時,對網絡的時間投入就會更多,如此惡性影響著學生的體質健康。人是鐵飯是鋼,合理的飲食是根本,這一點需要重視起來。
人類生存和保持健康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生活起居,其主要包括勞逸、起居(作息安排)等日常生活和工作情況。生活起居的規律化,將會對人體的各個器官造成不同的影響,從而形成體質的差異。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合理的起居生活對體質健康影響會重要。合理充足的睡眠對第二天的學習狀態和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充足優質的睡眠就像是給人體充電一樣,保證學生規范合理的起居習慣對于身體的成長、發育至關重要。
綜上所述,影響民辦院校學生體質健康的因素很多,但是在多媒體時代之下,合理的控制這些外界因素的前提就是要合理利用網絡媒體的價值,防止學生過度沉迷于網絡媒體。事有節制,方能長久。合理安排好時間,做好媒體學習、體育運動以及飲食、起居是我們首要考慮的因素。只有把新媒體與學校的教育引導、體育行為習慣培養、學生的學習生活、娛樂方式、飲食起居相關因素合理配合科學利用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體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