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凱
(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司橋中心小學,甘肅靜寧 743400)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不斷增加,廣大農村地區的人口密度不斷下降,給農村的發展帶來了諸多問題。其中,農村生源的不斷減少使農村學校規模逐步縮小,導致出現了農村小規模學校這種特殊的存在。而這種小規模學校本身的特點使校內教師的專業成長成為難題。對此,本文研究了“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專業成長路徑,以期解決目前農村教育現實存在的難題,促進農村教育的發展。
近年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裁撤,導致農村學校數量急劇減少,學生上學路途遙遠,家庭經濟負擔加重,進而引發了農村寄宿制學校不足、一些城鎮學校班額過大、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因此,政府從整體學校布局出發,叫停了農村學校的裁撤政策,形成了當前農村小規模學校成為農村基礎教育主要形式的局面[1]。這種小規模學校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附近城鎮學校的教學壓力,也為農村學生帶來了更多的便利。但是,這種學校也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一般來說,小規模學校因為生源少,所以從師生比例上來說,師資力量充足。但是從實際的數量來看,小規模學校中的教師仍然不能滿足教學需求。同時,因為學校規模小、人數少,相關的制度體系,尤其是教師的培訓、晉升、福利體系無法得到完善,導致農村小規模學校的教師隊伍長期得不到補充。這不僅阻礙了學校的良性發展,還不利于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而教師的培訓、晉升制度不完善是阻礙原有教師的專業成長及新教師投身農村教育的重要原因。
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為這一問題的解決提出了新的思路,也為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的專業化培訓提供了新的實現途徑。在農村的小規模學校中,教師培訓難以開展主要是因為學校的教師人數較少,且處在一個相對閉塞的溝通環境中,而只是通過校內教師的討論和研修達不到培訓的效果。因此,在農村小規模學校中對教師進行專業培訓,首先要解決規模太小的問題。通過幾所學校之間的合作,構建地區內學校的統一體,對多所學校的教師進行統一的培訓。這樣既能夠解決教師數量少而無法進行專業培訓的問題,又能夠避免教育資源的浪費[2]。但是,由于小規模學校所在的農村地區普遍交通不便、地區偏遠,幾所學校的教師定期進行面對面的培養顯然不現實。對此,學校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來實現幾所學校之間的交流和互通,形成學區共同體。同一地區的學校可以通過建立網站來實現互相之間的信息交流,通過網絡直播培訓或網絡群視頻等方法,突破學校之間的地域限制,將同一地區的所有教師集中在一起,通過聽講座、聽視頻課的方式進行培訓。這樣不僅能夠讓教師及時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地區為標準的劃分也便于做培訓的專家教師針對當地的特殊教育狀況進行統一的研究,解決當地特殊存在的教育問題,促進農村地區教師的專業成長。
對于農村小規模學校來說,限制教師專業化培訓的問題還在于教育資源的不足。農村地區與城鎮地區相比,普遍在經濟發展上有一定的差距。同時,農村小規模學校中學生數量少、教師數量少也使得整體教育資源自然而然地向城鎮地區傾斜,這也導致農村地區學校的教育劣勢。而農村地區教育資源的不足不僅會導致教師的專業成長受到影響,還會使教育質量難以提高。久而久之,農村學生與城鎮學生在教育上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要想改變這樣的現狀,學校就要借助互聯網平臺加強農村教師與城鎮教師的溝通交流,對兩者進行統一培訓,使農村教師與城鎮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逐漸持平,盡可能減少農村地區的教育劣勢[3]。
此外,同一地區、同一省市的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平臺進行資源共享。而農村教師可以在校內利用網絡上的最新教育資源進行談論研習,及時了解和學習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且借助小規模學校學生較少的優勢進行實踐,促進自身專業教學能力的提升和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當前,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網課迅速發展,不僅為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還是優秀的教育資源和范例。農村教師應將網課作為教學典例進行集體分析和學習,并與農村地區的學校教育現狀和特點相結合,進行專業創新,從而提高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
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除了要進行專業化的培訓外,還要教師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和互相交流。過去,農村地區交通不便、通信不便,使得不同學校的教師之間交流困難。教師的教學反思長時間局限于本校的教學狀況上,缺少與其他教學范本的對比,使得教學反思提升教學能力的作用逐漸減弱。在互聯網大背景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越來越便利,無論通過QQ、微信還是網絡空間留言,人們都能夠實現隨時隨地的溝通交流。因此,農村小規模學校的教師也應借助網絡交流的便利條件,促進自身專業能力的不斷提升。具體來說,農村教師可以借助博客、QQ 空間、微信朋友圈及教師網絡教學空間,將自身的教學實踐或對課程教學的反思以文字或圖片的方式進行分享和展示,使得不同地區的教師可以針對其教學或反思的內容,以留言的方式進行評價和探討。根據其他教師指出的不足或提出的新問題、新方法,農村教師的教學反思才得以更好地完善,并且促進其教學能力的提升。
除了這種方式,教師也可以借助教育網絡平臺與國內各地區的教師建立QQ 群和微信群,在群里分享各自學校的教學案例,進行教學資源的共享。同時,教師還可以定期針對同一教學問題進行文字或視頻的教學研討,交流各自不同的教學方法,從而取長補短,提高各自的教學質量。
借助互聯網上各種交流平臺,農村教師能夠最大限度地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與不同地區的教師進行溝通,了解其他教師的教學方式,吸取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并與自身教學特點相結合,真正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以及農村教育質量的提高。
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的專業發展對推進我國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具有重要影響。在互聯網大背景下,借助網絡教學平臺與網絡交流工具,農村教師能夠突破地域、交通等方面的限制,與城鎮教師一同接受專業培訓,并且與其他優秀教師進行交流,從而促進自身專業能力的發展。只有這樣,農村教育教學質量才能不斷提高,城鄉之間的教育差距才能逐漸縮小,教師和學生才能享受更加公平的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