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培
(貴州財經大學,貴陽 550025)
在過去的百年間,國際經濟范圍內經歷了6 次并購浪潮,特別是最后一次并購浪潮的出現,對促進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各個行業領域煥發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即使爆發金融危機也未能阻擋并購浪潮席卷全球的步伐。
并購,包括兼并和收購。兼并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企業合并成為一家企業,通常是優勢企業兼并劣勢企業;收購指一個企業通過購買股票或資產而獲得另一個企業的所有權并對其實施控制的行為。按并購方和被并購方是否處于相同的行業,可以把并購活動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縱向并購,指發生于在生產或銷售環節有關聯、或具有縱向協作關系的兩個企業之間的并購活動,并購雙方是顧客與供應商的關系。通過這種并購方式,能夠快速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以期在市場上處于不敗之地。
橫向并購,指的是一家企業并購另一家同行業企業,兩家企業生產同類產品或經營同類業務,并購目的是擴大自身的市場占有率以確保在相關領域的顯著地位。這種并購方案的實施相對比較容易,因為兩家企業在生產設備、經營模式等方面具有諸多相似之處。
混合并購,指的是兩個生產經營活動沒有直接聯系的企業進行的并購活動,雙方在并購之前沒有任何關系,既不是同行業的競爭對手,也并非同一產業鏈上的供應商和客戶。借助這種并購方式,企業可以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實現多元化經營,從而分散投資風險。
廣義的并購風險指的是企業由于并購行為所產生的未來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之間的差額;狹義的并購風險是指企業在實施并購過程中可能遭受的損失,這種損失可能直接導致企業虧損,也可能導致企業收益的降低,其中最嚴重的后果可能會使企業倒閉。
并購是一個長期而又復雜的過程,在并購過程中就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各種風險,影響企業的并購活動。通過對我國企業近幾年的并購實踐總結,將我國企業并購中的風險分為以下幾種:
并購動機不明確而產生的風險,是指企業在沒有預先考慮自身的發展戰略、充分分析所處的市場環境,也沒有正視企業的優勢和劣勢,而是出于自己的好勝心或者受社會輿論的影響,只看到短期的并購利益,并沒有考慮到企業的長遠發展而進行非理性并購活動所產生的風險。
夸大自我并購能力而產生的風險,是指企業自我膨脹,只看到目標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劣勢地位,單純地以低價購買資產、擴大經營規模為目標,缺乏對自身改善目標企業這種劣勢地位能力認知的情況下實施并購行為而產生的并購風險。
信息不對稱風險,是指企業在并購的過程中對被并購方的了解與目標公司的股東和管理層相比可能存在嚴重的不對稱等問題給并購帶來的不確定因素,這些不對稱問題包括:目標企業的經營成果、或有事項以及短期債務或者長期債務的真實性、合法性等。
財務風險,是指貫穿于整個并購過程的各項財務活動給并購方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主要涉及對目標企業的價值評估風險、為完成并購發生的籌集資金行為所帶來的融資風險、并購支付引發的資金流動風險以及并購之后的財務整合風險等。
企業并購后的整合風險,是指企業并購完成后,如果不能使整個企業在管理、經營、企業文化方面形成協同效應,未能實現并購前的預期目標而產生的相應風險。如果整合失敗,就會嚴重降低企業資源的配置效率,使企業失去市場競爭優勢,最終會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導致企業的并購初衷無法實現。
經營風險,是指企業為實現經濟互補、擴大經營規模的發展目標,要求并購后的企業必須調整資源配置、改善原有的經營模式、增加科研創新方面的投資、嚴把產品質量關,特殊情況下還要靈活調整生產結構,以求在經營方面形成協同效應,否則就會造成無法實現企業并購既定經營目標的風險。
法律風險,是指企業并購過程中因合同管理、披露目標企業訴訟仲裁情況、評估目標企業資產價值、檢索目標企業產品開發專利以及目標企業的產品環保等方面違反 《公司法》、《證券法》、《關于企業并購的暫行規定》等規范性文件的有關規定,使并購企業陷入訴訟危機的可能性。
并購作為企業進軍新行業、實現快速發展的有效手段,其出發點本身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企業在并購之前一定要清楚自己在新領域有沒有建立起競爭優勢的實力,如果判斷失誤,結果也就不盡人意;企業要想并購成功,自身實力也至關重要,并購方首先要充分了解自身狀況,如企業的經營規模、所處的行業前景、在市場中的競爭地位、主營業務是否突出,管理模式、團隊核心力如何、資金流是否足夠、融資能力高低等,如果對這些了解不充分就會帶來并購的風險,即使僥幸完成并購,在企業以后的經營過程中也不會一帆風順。
并購雖然能給企業帶來發展機遇,但其背后也蘊藏著巨大的財務風險。近年來,因財務問題導致的并購失敗層出不窮,因此加強對財務風險的識別、評估和處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其一,正確評估目標企業的價值。首先從企業的戰略目標、人力資源、經營狀況等方面進行評估,實現對目標企業的全方位了解,充分掌握目標企業的財務狀況,同時并購方應針對不同的目標企業選擇不同的評估方法,從實際生活中總結經驗,進而完善企業價值評估體系、提高評價的準確性,以此來規避估值差錯而導致的財務風險。
其二,合理安排并購所需資金。并購活動少不了大量的資金支持,所以準確、合理地對各套融資方案和資金需求進行評估就顯得十分重要。若資金數量出現問題,并購就會呈現資金危機,導致并購失敗,嚴重的還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財務負擔。因此,要求并購企業必須合理融資并謹慎使用資金,以便控制融資風險,降低財務風險。
其三,還要選擇正確的并購目標,充分收集目標企業的資料,對目標企業的未來盈利能力進行合理的評估,如果選擇不當,并購后目標企業的經營業績不理想,就會對并購方后續的現金流量產生消極影響,進而導致并購失敗。
關聯度高的企業間的并購整合相對容易,而關聯度較低或者是不同產業和不同地區的差異突出的企業之間的并購整合難度較大,但是為了達到并購目標,一個明智的選擇就是在企業組織的整體上形成一種和諧和效率,以減少兩個群體成員之間的沖突和對立。管理方面,并購方在吸收目標企業管理人員的基礎上也要積極地培養或者外聘行業人才,盡可能地形成自己的管理結構;經營方面,每年定額提取科研基金,加大本企業對目標企業業務的技術創新,同時也要虛心學習國外企業先進的生產技術,以便快速進入并購企業的生產經營環境;企業文化方面,企業文化是一個公司存在和持續穩定發展的靈魂,對企業內部工作人員的行為產生重要影響,要想在短期內形成成熟的企業文化也是不可能的,最佳的選擇就是在并購雙方企業文化彼此保持獨立的情況下謀求利益的最大化。
內部控制是否健全,決定著企業能否對內部所有部門、流轉環節實施有效的控制和監督,能否及時發現并糾正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類問題,同時也是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的關鍵。健全的內部控制要求企業的各個部門緊密配合,發揮團隊的協同作用,嚴格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有效地控制和防范風險,實現企業的發展目標。
企業并購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目標企業往往出于對自身利益的考慮,對并購過程中的必要信息進行選擇性披露,更多的是披露對自身有利的信息而隱瞞不利信息,從而造成信息不對稱風險。因此在確定實施并購時,要全面搜集包括目標企業的財務狀況、生產經營成果、企業文化的成熟程度、產業市場價值的高低以及發展前景等在內的相關信息,只有對目標了如指掌,制定適當、完善的并購策略,才能有助于降低企業的信息不對稱風險,提高企業的并購效率。
無論是對于并購企業還是目標企業來說,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都會時不時地出現各式各樣的不確定因素,這些不確定因素會對企業的經營產生消極影響,若想及時消除這些消極影響,要求企業樹立一定的憂患意識,也就是說,即使在企業發展的巔峰期,企業也要致力于科研創新,及時更新企業的生產技術和設備,使企業始終在行業領域內立于不敗之地;企業應每年提取一定的備用金,以便應對企業內部或者外部的突發狀況,如市場需求、國家宏觀政策的改變等。因此,增強企業的憂患意識,對于企業順利開展工作,防范不確定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并購能幫助企業實現經營規模的迅速擴張,提高市場占有率,增強企業的競爭實力,使企業有能力應對復雜的外部環境,分散經營風險,提高經濟效益;然而,并購過程也蘊含著各種風險,這些風險始終貫穿于并購的全過程,并購方要準確定位、明確自身的發展目標,對并購過程中的風險進行充分的識別和分析,并根據實際的并購情況采取可行的風險控制和防范措施,提高企業的并購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