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冰
(重慶建設車用空調器有限責任公司,重慶 400050)
隨著全球命運共同體得到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企業認同并參與,市場競爭加劇,企業競爭上升為供應鏈競爭。ERP 系統核心思想正是基于供應鏈管理,通過業務與財務高度融合集成,將供應鏈各環節共享于企業部門中,達到企業實時動態管理。系統開放性、集成性使各業務部門參與管理緊密度加深,財務信息控制范圍擴大。ERP 系統具有的優越性,讓不少企業和財務人員認可,已得到廣泛使用。但財務人員在深度應用系統的思維及方法上仍不成熟,未能充分發揮管理和指導職能。目前,財務人員正不斷探索如何拓展ERP 系統應用,提升財務管理能力,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CK 公司是一家在中國境內上市企業的全資子公司,主要生產汽車零部件。近年來,隨著海內外汽車產業穩步增長,CK公司抓住機遇,著力推進產業領先發展,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汽車零部件企業。為此,公司在信息管理化方面作出決定,摒棄原有生產管理系統PB 軟件及財務軟件,在2014 年5月公司引進美國ORACLE EBS 電子商務套件軟件 (ERP 系統)。依據公司業務特點,結合同行業優秀企業成功經驗,開發完成一套客制化ERP 系統。系統運行五年以來,公司在組織結構、物流管理、成本費用管控等方面得到飛躍發展,財務人員拓展思路,深化應用系統,充分實施財務管理職能,提升管理會計能力。現對ERP 系統應用拓展,助推財務管理能力提升進行總結分析,力爭為需要應用ERP 系統在管理會計方面進行拓展研究的單位提供借鑒和參考。
ERP 系統以事務處理方式(Transaction)將會計賬戶信息、核算科目與核算方式和業務結合做為整體事務,當某一事務處理通過賬名別名類別產生物流信息的同時,自動生成會計核算分錄,保證財務信息與物流信息同步記錄和數據一致。以財務信息追溯到事務發生的相關業務活動,改變財務信息滯后于物料信息的情形,體現業務的“整體性、實時性、可追溯性”。應用系統減輕財務人員核算工作量,財務管理時效性增強,業務脈絡清晰,財務工作效率及數據準確精度提高。實際工作中,財務人員雖已接受系統操作方式,但思維仍是傳統模式,對系統邏輯了解程度不深,系統信息利用程度較差,與業務融會貫通程度不夠,因而財務人員的系統應用分析能力欠缺。
ERP 系統是整合企業信息管理平臺,具有及時性、集成性、存儲性、動態性、互動性等優勢。財務人員應發揮主觀能動性,將系統優勢植入業務管理中,運用戰略法、歸類法等分析方法提煉分析系統數據,實地了解業務發展,綜合判斷分析數據合理性,發現管理中存在的盲區,理清根源。配合業務部門找到解決方法,結合自身財務經驗,協助、指導業務部門管理改善。強化ERP 系統應用能為財務人員提供多方位翔實可靠的數據,擴展管理思路,提出最全面完善的管理建議,體現財務人員專業價值。
首先,財務人員從思想上改變,樹立構建事務處理整體框架意識。了解ERP 系統運行基礎原理,研究在財務模塊中業財相關數據,知悉財務模塊數據與實際業務對應關系,保證系統信息無誤。其次財務人員必須理解ERP 系統邏輯并熟悉公司業務流程及事項,研析系統各類報表內容及用途,加強與業務部門溝通,才能從事務處理信息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成因并總結歸納,才能指導業務部門改善問題。建立管理思維模式是核算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標志,能提升財務人員的綜合分析和管理能力。
2.2.1 加強產品價值工程管理
CK 公司將財務工作向產品開發階段延伸。根據公司產品開發項目流程及辦法,在項目初期將ERP 系統與協同辦公系統、PDM 系統相結合,財務以ERP 系統價格數據庫和多級清單為目標成本測算基準,參與零件開發設計,擬定出合理的產品目標成本。ERP 系統與產品價值工程互補方式在公司得到很好的運用。
2.2.2 強化銷售風險管控
ERP 系統的及時性、整體性使銷售預算及應收款項風險管理從事后管理提至日常化、過程化,由被動性管理向參與性轉變。CK 公司作為配套單位,完全受汽車主機廠生產計劃影響,若以年初銷售目標來分解預算,會出現實際與目標數據差異較大,對資金安排及生產準備帶來誤導。ERP 系統使用后,銷售部按季、月及周動態銷量數據錄入,生產及財務時時讀取,采用滾動預算方法,對各項測算更為準確,資金和生產安排更合理。
在應收賬款管理方面,前端在系統銷售模塊中維護客戶商務政策、信用等級等基礎信息,銷售部生成銷售訂單,系統自動傳遞到財務生成到應收憑證形成應收賬款。財務通過銷售訂單查詢客戶基礎信息、產品銷售信息和往來金額明細,能隨時提取應收賬款賬齡及逾期賬款,減少人為因素錯誤。財務利用數據及時性特點,能保證月初召開風險客戶評估會,督促銷售部收款工作,控制物流部發貨。針對逾期客戶,財務對銷售部出具客戶風險警示書。通過系統展開應收風險管控工作,嚴控公司應收賬款的無效增加,減少壞賬發生概率。
2.2.3 推動成本精益管理
ERP 系統的成本核算是以標準成本方式,產品成本是按工單推式自動發放、生產、完工結轉。財務模塊與MRP 系統連接生成產品工單,工單每一步操作同時生成成本信息,財務通過創建通知,查看到當月生產的所有產品信息,產成品明細及成本構成,生產單位領用明細等數據。定期查看生產單位領用明細情況,可防止車間超標領用,增加無效成本。對正常產品及翻箱產品成本發生混淆問題,系統以生產類別形成獨立工單,通過單獨指令和獨立核算,區分成本賬務信息。在定期成本分析中,綜合運用成本模塊與采購、質量模塊,對產品工單、線邊物料結存、物料報廢檢查,發現是否結轉差異、存貨數量異常、報廢超量等情況。
ERP 系統庫存管理是實時動態顯示,物流部按計量單位管理出入庫物料,財務按庫存金額監督動態存貨。通過系統監控物料類別及庫齡、庫存金額。財務在審核采購部購買需求訂單時,利用現有結存量功能,查看庫存數量以判定是否存在超量采購。還能通過采購訂單和領用情況,分析庫齡檢查采購人員是否存在無效采購情況。在此基礎上延伸對采購訂單進行跨年分析,發現存在一物多碼、同物價差過大、大量無效物料未使用等情況,針對存在問題,財務主動找管理及使用部門查問題,討論解決辦法,修改完善管理文件和流程。并指導業務部門審視物料安全庫存量設置合理性。
財務人員必須掌握公司生產過程,擴大查詢了解范圍,才能從成本結轉細節中發現存在的問題,以保證成本數據質量準確。ERP 系統成本精確計算有助于產品定價決策及成本價值鏈工作開展。
2.2.4 嚴控采購風險管理
供應商評價信息,商務政策等作為基礎資料維護在系統采購模塊中。采購模塊接收物流模塊傳輸過來的物料需求量,生成采購訂單,質檢部門按采購訂單進行檢驗入庫,同時生成入庫信息及應付憑證。在應付方面自動化減少人為干擾。每條物料對應唯一采購訂單號及入庫信息,避免重復入庫,采購與入庫不匹配等情況。采購信息化可以保證采購數據清楚,去向可追溯性,采購金額可查詢。對于采購價波動較大物料,自動匹配采購時間與價格對應,減少掛賬金額誤差,不精確。系統最大優勢在于財務監督到采購與入庫信息匹配,嚴控預付長時間未入庫情況。同時,通過采購數據庫監督雙軌物料價差及供貨比例問題。對采購業務信息化應用擴展,能及時對采購部門提出風險警示,保證采購風險控制在零風險狀態。
2.2.5 加強費用合理支出監督
公司實行費用報銷電子化管理,將協同化辦公報銷流程與ERP 系統總賬模塊連接,從出差申請到會計憑證、出納付款自動在兩平臺間傳遞。系統根據財務設置要求生成費用分析報表,財務人員能快速按費用類別分析,找出不合理費用,提醒考核業務部門。在系統中設置了稅票代碼檢查功能,避免電子稅票重復報銷。人工智能方式大幅減輕財務人員日常煩瑣核算工作量,讓財務人員有更多時間和精力進行財務分析。
財務人員必須掌握系統運行邏輯,才能高效發揮管理工具分析作用,而不是將其作為記錄、儲存平臺。財務人員應開拓思維,運用不同分析法對系統數據深化應用,提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效率。主動引導業務部門優化管理方式,構建成本文化平臺,讓企業朝智能制造方向發展。業財一體化需求財務人員必須充分融入企業管理過程中,只有這樣提供的數據分析才能更準確,提出的意見才更有參考性,才能真正為企業發展服務。財務工作向信息化方向推進是重大的變革,運用好ERP 系統,為企業管理助力是管理會計進一步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