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賀
(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吉林 吉林 132021)
高職院校擴招可以讓更多學生接受專業技能培訓,提升學歷,更好地就業,隨著青少年受教育程度的整體加深,也利用提升我國人民的綜合素質,推動我國的發展。高職院校擴招,學生數量增多,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教育質量是教育者應著重思考的問題。對此,本文對高校擴招后的管理模式進行探究。
1.1 管理理念的落后性。高職院校的教育中,側重于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訓,并認為只有學生學會專業知識、技能,就能夠很好地就業,幫助學生更好地發展。這種管理理念雖然沒有偏離培育人才的中心方向,但結合時代的快速變化,市場競爭壓力的不斷提升、就業壓力的不斷上漲,學生只掌握專業技能知識往往是不夠的,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也不利于學生多元化的就業。對此,高職院校應認識到自身的弊端所在,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認識到與時俱進地重要性,不斷結合市場實際情況、對人才的要求情況,制定正確的教育方針、樹立科學的管理理念,以人為本,開展多元化的教育,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知識,提升綜合素養,成為有用的人才。
1.2 學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單一性。目前,大部分高校,特別是高職院校沿用的仍然是傳統的管理模式,以班級為單位,與相應的年級制相適應,學生基層組織成員相對較為穩定,學生教育管理體制層次較為清晰。但在大學學分制教學模式下,學生自主選專業、選任課教師、選上課時間、選修業年限等,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班級和年級概念,使得班級成員在時間與空間上具有一定的差異性、流動性、不穩定性。
1.3 學生管理制度的方法和手段單一。現有的管理模式忽視了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從具體的實際情況來看,除了少數學生干部有機會鍛煉組織管理能力外,絕大多數學生缺乏鍛煉管理能力的機會,即使是高職學生干部,大部分也只是掌握了組織實施中的監督、控制能力。同時,由于現在高職院校學生工作沒有緊緊圍繞“培養人”這個中心,模式單一。
2.1 結合“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高職院校中,學生能夠在主觀上接受教育,而結合學生的情況來看,學生個性色彩較為濃重,學生在業余生活中個性化鮮明。在此種背景下,如何提升管理質量是重中之重。如學生個性化過于鮮明,可能影響到教育機構良好的學習氛圍。管理過程中,結合傳統管理方式,批評、教育等,一般并不能夠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甚至引起學生的反感。對此,基于現代化管理理念,應認識到“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以學生學習、發展為出發點,對學生開展“人性化”教育,抓住學生的心理,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以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一方面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現實情況,給予思想溝通,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另一方面要對學生給予熱心關愛,解決學生存在的疑惑,鼓勵學生表達內心真實的想法,以能夠讓教育工作更好、更順利地開展。只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才利于高校提升教育品質,培育更多人才。
2.2 創新管理模式。針對高職院校的特點可知,學生專業學習階段,單純依靠理論教學,并不利于學生學習到更多知識,也不利于學生更好地就業。與此同時,結合時代的發展,互聯網技術十分發達,學生在多種客觀環境的影響下,學習理論知識則顯得枯燥乏味。對此,為了推動學生的綜合發展,學校管理者應積極思考創新的管理方法,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得到更好的發展。為此,可以采用綜合管理的創新方法,如結合學生不同的特點,對學生給予人文關懷、多層次、多面教育,長期堅持,以起到良好地效果。其次,還應注重對學生的心理教育,讓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理性看待自身的學歷、技能水平,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自身的職業定位。
2.3 以就業為導向樹立學生的擇業觀。近年來大學生數量在不斷增多,隨著而來的畢業生就業壓力在不斷提高。針對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學習專業特長具有一定優勢,能夠更早、更好地就業,但結合以往專科院校的畢業生來看,學生存在擇業觀高開低走的狀態,這與學生學習質量有關,同時與學生的認識、態度也具有一定關聯。對此,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管理教育而言,應讓學生認識到就業壓力的存在,不應放任學生的“自由”、“散漫”狀態,管理過程中,作為教職人員應適時適當引導學生制定擇業計劃,讓學生在學習初期就能夠明確未來要成為“什么樣的人”,“選擇哪個崗位”,以能夠讓學生帶著計劃去學習、為日后就業努力,這不僅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知識,也利于學生學業有成。
綜上所述,當今時代而言,人們越來越重視教育,并積極鼓勵學生多接受教育,提升綜合素養,成為人才。對此,高校擴招逐漸展開,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學習的機會,也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但結合高職院校的管理來看,仍存在一些管理思想、方式等落后的現象,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基于此,有關高職院校應認識到管理工作中的不足,與時俱進,加強有關先進管理模式的研究,并付諸實踐,提升管理品質,為學生的就業拓展更多空間,進而培育更多人才。